心电图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心电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 . 左束支阻滞 B . 右束支阻滞

C . 左束支阻滞+心肌梗 D . 右束支阻滞+心肌梗死 E . 左束支阻滞+急性心肌梗死

77 . 引起高钙血症心电图表现的机制是 A . 动作电位3相缩短 B . 动作电位3相延长 C . 动作电位2相延长 D . 动作电位2相缩短

E . 与总的动作电位时程延长有关

78 .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出现特征性心电图改变的导联是 A . V1~V3 B . Ⅱ、Ⅲ、aVF C . V4~V6 D . V7~V9 E . V1~V6

79 . VVI起搏真性融合波心电图特点 A . QRS波呈左束支阻滞图形 B . QRS波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C . QRS波前有起搏脉冲,形态以心室起搏为主,介于起搏和窦性激动之间 D . QRS波前有起搏脉冲,形态以窦性激动的形态为主 E . QRS波呈右室流出道起搏图形

80 . 下列心电图特点中哪项不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 A . 右室肥大 B . 右房增大 C . QRS波低电压

D .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

E . V1~6导联的QRS波均呈Rs型,伴T波直立

81 . 患者女性,66岁,冠心病,安置埋藏式起搏器术后复查。动态心电图图21-14显示起搏器

A . 起搏感知功能不良 B . 心房起搏功能不良 C . DDD工作模式 D . AAI工作模式 E . VVI工作模式

82 . 患者男性,67岁,平素有胸闷、头晕、乏力、黑朦症状,体表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行食管电生理检查测定窦房结功能。心电图如图4-7-2所示,S1S1定时刺激终止后出现长间距,提示

A . 窦房结恢复时间延长 B . 继发性停搏

C . 固有心率降低

D . 窦房传导时间延长 E . 窦房传导时间缩短

83 . 关于β受体阻滞剂对心电图影响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可减慢窦性心律 B . 可延长PR间期 C . 可延长QT间期

D . 对P波、QRS波群无影响

E . 可导致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84 . 成年人窦性心动过缓通常是指心率小于

A . (220-年龄)次/分 B . 100次/分C . 50次/分 D . 60次/分E . 160次/分 85 . 食管调搏时,预激旁路前传的有效不应期的特点是

A . S2刺激后的PR间期突然缩短和δ波消失,QRS波时限变为正常 B . S2缩短10ms,S2R突然延长,QRS波时限正常 C . S2缩短10ms,S2R突然延长,QRS波时限增宽

D . S2刺激后的PR间期突然延长和8波消失,QRS波时限变为增宽 E . S2刺激后的PR间期突然延长和艿波消失,QRS波时限变为正常 86 . 急性心肌梗死时,不出现病理性Q波的情况是 A . 心肌梗死的直径>20~25mm B . 心肌梗死的厚度>5~7mm C . 心肌梗死发生在前壁 D . 心肌梗死发生在下壁 E . 心肌梗死发生在基底部

87 . 室性过早搏动发生于以下哪个部位 A . 窦房结 B . 房室交界区

C . 除了窦房结以外的心房任何部位 D . 心室 E . 希氏束

88 . 患者女性,安装DDD型起搏器后1周,患者自觉活动时心悸、头昏,常规心电图示起搏器功能正常。为进一步查清症状的原因,下一步检查应选择

A . 胸部X线检查 B . 超声心动图C . 动态心电图 D . 平板运动试验 E . 核素心肌显像 89 . 指出本帧起搏心电图是何种起搏器(图20-1)

A . 频率固定起搏器 B . 无感知功能起搏器

C . 不能调节起搏频率的起搏器 D . 有感知功能的起搏器

E . 能与自身心律保持同步的起搏器

90 . 图12-12的诊断是 A . 窦性心律不齐

B . 房室交界性过早搏动 C . 房性过早搏动未下传 D . R-on-T型室性过早搏动 E . 二度Ⅰ型窦房阻滞

91 . 梯形图中V行的垂直竖线代表 A . 心房激动 B . 心室激动

C . 交界区激动 D . 束支激动

E . 室内差异性传导

92 . 患者女性,34岁。心慌1月余。心电图及梯形图如图4-5-12所示,应诊断为

A . 房性期前收缩,部分未下传 B .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C .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D . 二度Ⅰ型窦房阻滞 E . 窦性心律不齐

93 . 下列哪项ECG改变提示有心肌缺血 A . 左心室面电压增高

B . 发作性V4~6导联的ST段水平下移>0.2mV伴T波倒置 C . 持续性V5导联ST段近似水平下移0.05mV D . 电轴显著左偏 E . P波电压>0.3mV

94 . 患者女性,49岁,心悸多年。心电图检查见图3-8-5,应诊断为

A . 间歇性室内阻滞

B . 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C . 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D . 交界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E . 以上都不是

95 . 食管调搏终止室上速的机制为 A . 刺激的频率适当 B . 刺激的电压较高 C . 刺激的电压较低 D . 刺激持续的时间长

E . 刺激进入并使可激动间隙使心肌组织兴奋,并进入有效不应期折返中断

96 . (图7-9)女性,48岁,劳力性呼吸困难4年,加重伴夜间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半年住院,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内径74mm,左室壁厚5mm,活动普遍减弱,二尖瓣、三尖瓣中度反流,ECG如图所示,首先应考虑

A . 缺血性心脏病

B . 扩张型心肌病 C . 限制型心肌病 D . 肥厚型心肌病 E . 肺源性心脏病

97 . 患者女性,40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心电图如图3-1-4所示,提示

A . 双侧心房和双侧心室肥大 B . 右心室肥大

C . 左心房和右心室肥大 D . 双侧心房肥大 E . 双侧心室肥大

98 . 风心病患者,心电图检查如图4-1所示,可诊断为

A . 右心室肥大 B . 左心房肥大

C .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 D . 双心房肥大、右心室肥大 E . 右心室肥大、右心房肥

99 . Brugada综合征发生心室颤动的电生理机制是 A . 早期后除极

B . 右心室外膜自律性增高 C . 2相折返 D . 晚期后除极 E . 与碎裂电位有关

100 . 心室易颤期历时约 A . 10~60ms B . 10~40ms C . 10~50ms D . 5~10ms E . 20~30ms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