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十二五”环保规划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宜兴市“十二五”环保规划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宜兴市 “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表2 宜兴市“十一五”环保规划指标实现情况

类别 指标名称 一、水环璋质量 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 地表水入湖河道水质达标率 地表水小康断面水质达标率 二、大气环境质量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Ⅱ级标准天数的比例 降水pH年均值 三、声环境质量 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 一、水污染物 COD年排放量 氨氮年排放量 总磷年排放量 二、大气污染物 SO2年排放量 氮氧化物年排放量 % % % % % % % dB dB t t t t t t % % % % % % % % % % % 单位 2010年 估算值 100 97.6 100 100 100 95.1 100 52.9 68.3 13695.2 1400 170 20884.51 34500 100 100 85 96 8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削减20% 削减22% 完成 完成 指标 指标完成情况 环 境 质 量 指 标 总量控制目标与污 染 防 治 指 标 分配方案 环 境 管 理 指 标 三、环境污染治理 危险及医疗废物安全处臵率 放射性废物安全处臵率 污泥安全处臵率 县级市区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小城镇区 县级市区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小城镇区 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发放率 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率 辐射工作单位安全许可证发放率 重点污染源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比率 对比宜兴市“十一五”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SO2、COD均提前完成了减排任务。 6

宜兴市 “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十二五”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十二五”期间,我们面临总体向好但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一是全球经济开始战略性调整,世界经济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进入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振兴,能否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先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市发展更显重要、尤为关键。二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主导。“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的动力将更多地由投资、出口拉动转向创新驱动、内需拉动。这既对我市内需型产业的发展极为有利,也对我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特别是加快创新型经济发展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三是长三角一体化加速度推进,宜兴既面临“极核化”机遇也面临“边缘化”考验。随着长三角区域规划的实施、高铁网络的贯通,长三角一体化将进入更加开放、加速融合的阶段。长三角一体化形成的“同城效应”,为我市加速融入沪宁杭都市圈、更好地参与区域经济分工合作、打造宁杭线上最强中心城市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但长三角一体化形成的“虹吸效应”,也容易使宜兴的资源、要素流向沪宁杭等中心城市。如果没有鲜明的城市个性和特色,没有足够的吸纳力和集聚力,宜兴极有可能被逐步边缘化。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第一节 机遇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承接“十一五”的良好发展态势,未来五年,在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宜兴的空间优势、人文优势、环境优势更加彰显,承载高端产业、集聚高端人才、吸纳高端要素的能级将大幅提升,形成产业、城市、生态“金三边”良性互动的竞争优势使宜兴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之势,进入一个量质并举的快速发展期,完全能够在新一轮发展中赶超进

7

宜兴市 “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位,同时2011年宁杭高铁建成通车,这将对宜兴扩大对外开放、集聚发展要素、提升发展水平产生巨大的助推作用,特别是对现代服务业、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将产生直接的催化作用。 第二节 压力分析

一、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增长期。高速的经济增长、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无疑将给宜兴市的城乡生态环境带来巨大挑战。虽然随着我市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单位产值的排放强度将会得到进一步下降,但要真正做到增产减污仍将面临一定的困难。因此,发展经济总量的同时也要考虑环境容量,做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仍存在一些困难。 二、水环境质量改善任务仍然艰巨

随着我市太湖主要入湖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位于我市的主要入湖河流水质虽然有明显好转,但是宜兴市境内主要河流的水质现状还没有完全达到相应功能区所对应的水质目标,加之我市人口密度高,经济总量大,产生的污染进入城区河网之中,还有入境河流水质污染问题,这些都加大了水环境质量保护的难度。 三、总量减排难度加大

“十一五”期间,我市依靠大量实施环境工程,出色地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污染物减排任务。“十二五”期间,随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任务的完成,电厂脱硫设施的全面投运,我市污染物减排潜力十分有限。

根据国家、省和无锡市减排工作的要求,宜兴市在“十二五”期间不仅要实现COD、二氧化硫在现有水平再减排20%的目标,而且要新增氨氮、总磷和氮氧化物三个减排指标,减排压力之大显而易见。

8

宜兴市 “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四、农村环保欠账较多

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结果表明,农业污染源所排放的化学需氧量占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3.7%。我市污染源普查结果表明,宜兴市的农业、农村污染源所排放的化学需氧量占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例较大。农业、农村对环境污染的贡献很大,这已经成为不争事实。“十一五”期间,由于种种原因,城乡环保未能做到统筹发展,农村的环保工作和环境形势都明显落后于城市。存在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的格局。加之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进一步加重了农村的环境问题。造成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除了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够完善外,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环保基础设施滞后,环保技术和监管能力薄弱都有一定原因。“十二五”期间,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臵,尽快加长我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整体格局中的这块短板。 五、环境污染成分复杂,治理恢复难度加大

⑴水体污染由单一型向复合型污染转变。“十五”以来,经济发展的重心主要是发展第二产业,由此而带来的是以COD为主的工业污染。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转型,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攀升以及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氮磷污染越来越多,水体污染成分正逐渐由单一成份向复合成份转变。

⑵大气污染由煤烟型污染向复合型污染转变。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这也使得我市的大气污染由过去单纯煤烟型污染向煤烟与机动车排气复合型污染转变。机动车污染已经成为城市区域大气污染的主体因素,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已经摆上环保工作的议事日程。

⑶土壤污染渐渐凸现。土壤是污染物的主要排放场所或归宿地,世界

9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