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市人物简介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金坛市人物简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界传统看法,得到国际同行们普遍重视和认同。由于他对射电天体物理开拓性的研究取得卓有成效的硕果,1984年被美国物理学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1987年当选为纽约科学院院士。

吴京生,金坛人,1929年12月21日生。早年随父母在南京生活、上学,后去台湾。195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土木工程专业,1954年获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奖学金,赴美攻读理论力学,1955年夏获硕士学位,又获普林斯顿大学瓦来丝纪念奖学金及研究助学金,攻读航空工程博士学位,1957年获歌根汉奖学金。他最初研究高超声空气动力学,后受美国有关热核聚变研究的影响,而改为等离子体物理学研究,1959年完成学业,获得博士学位,接受加州理工学院的聘请,到该院喷射推进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1961年,被派往英国原子能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研究计划结束后回到美国,1963年加入美国籍,随后应美国马里兰大学聘请,一直在该校任教授。

他对天体物理学有很高造诣,先后在《空间科学学报》、《物理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磁重联区Alfven波及新生离子的加速》、《电子束驱动的回旋激射不稳定性》等数十篇论文,在国际上有较高声誉,先后应多个国家的邀请,前往协助工作。1977年秋到巴西里约格兰地联邦大学,协助建立等离子体物理专业;1983年应法国政府邀请,到巴黎默当天文台进行合作研究。曾多次被邀请到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除了学术活动外,他还热心于各种社会事业。20世纪80年代,他与杨振宁博士等为了争取华人在美国社会享有同等的权益与美国社会福利,发起有全美14个分会组成的全美华人协会,当选为第一副主席。 1978年2~6月,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进行首次科研合作,以后每年应中国科学院核工业部、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单位的邀请,17次回国进行学术交流,到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讲学。先后被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聘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中国等离子体研究会特邀顾问等。另外,他还被《科技导报》聘为编委委员。2000年12月,应台湾中央大学地球科学院之聘,前往台湾作《地球科学人生之旅》学术报告;2002年8月,应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之邀,参加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召开的太阳物理国际研讨会,作《太阳高能粒子和射电辐射理论》学术报告;2003年7月,在福建举行的第五次全国空间天气学研讨会暨中科院空间天气研讨会上,被推选为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是中国科技界与世界学术界交流的积极推动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便积极组织海外华裔知识分子筹备成立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并正常运转。他还注重祖国大陆的科学管理事业,凭着在国外所掌握的知识,写过《关于中国科技改革问题》、《美中关系我个人的看法》等文章,企望中国的科技管理能吸收国际先进经验,跟上时代步伐,把中国的建设搞得更好。曾多次应邀回国讨论科技改革、高等教育等有关问题。

吴息凤

2003年8月20日,《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杂志(Journal of National Cancer Intitute)刊登一篇由金坛留美学者、德州大学安德森肿癌中心流行病系副教授吴息凤博士为首的研究团队所写的《端粒功能率乱:潜在性癌症预测因子》论文,受到国际舆论界广泛关注。该杂志还配发哈佛大学端粒研究权威罗纳得·狄平候博士(Ronald Depinho)撰写的评论,称该论文为“令人惊诧的研究”。《今日美国报》、《华盛顿时报》、《英国电讯》、《癌症论刊》等也纷纷报导吴博士的这项研究成果,高度评价该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随后,《世界日报》、《侨报》、《美南新闻》、《美中晚报》等主要华文报纸相继转载。 吴息凤,女,金坛市直溪镇人。1984年上海医学院毕业后,考入浙江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读研究生,1987年获硕士学位,被分配到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任助理研究员。1990年前往法国,在国家环境与工业卫生研究中心任工程师。次年,与丈夫一起到美国继续深造。1992年,吴息凤进入德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流行病学专家MargaretR.Spitz博士及著名细胞生物学专家徐道觉(T.C.Hsu)学习。用两年半时间学完5年才能完成的医学博士课程和研究项目,取得医学博士学位。然后,受聘到全美排名第一位的安德森肿瘤中心从事分子流行病研究,并在短短的4年时间内从助理教授升为终身教授。带领随她就读的2个博士后研究生和8个博士生,负责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美国国家医学院10个医学科研项目。

她所从事的研究是医学科学最前沿的分子流行病学,其中涵盖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统计学、临床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她研究的主要课题是吸烟与肺癌的关系,通过多渠道研究人和癌症的联系,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寻找更准确的预防癌症的途径。她十年如一日,一直全身心地投入,在该领域取得卓有成效的业绩,成为癌症分子流行病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和领军人物。她先后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70余篇学术论文,培养30多名研究生和博士后,获得数百万美元的科研经费资助,将自己的实验室发展成为全中心最大的实验室之一。2002年,她荣获安德森肿瘤中心的杰出科学家奖。安德森癌症中心董事会主席,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亲自出席颁奖仪式并为她颁发荣誉证书。

胡正大

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美光科技公司(Micro Technology),对台湾地区生产制造的SRAM及DRAM产品,向美国商务部提出反倾销诉讼。祖籍金坛的胡正大以台湾半导体产业协会秘书长身份,代表台湾首先于1998年11月赴美国出席DRAM反倾销听证会,随后回到台湾联络多家DRAM及SRAM制造公司,分析情况,研究对策,制订应诉措施,分别于1999年及2001年在反倾销官司中大获全胜,为台湾厂商争得权利做出重要贡献。

1952年1月20日生于台湾一个教师家庭,在台北读完小学、初中、高中,考入台南成功大学机电系学习。1973年毕业后考取美国公费留学生,进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深造,1979年获电机博士学位,应聘到美国IBM公司任研究员,1983年到矽谷-XEROX公司任半导体元件计划主持人,次年到另一家SIERRA半导体公司任元件部门经理。一年未到,再被CY-PRESS半导体公司聘去任技术部处长。 1996年接受台湾工业研究院院长史钦泰及顾问虞华的邀请,到该院电子研究所担任第五任所长。任内,首先从协助台湾当局制定台湾产业规划着手,研究拟订出台提升台湾半导体及显示器产业竞争力的各种措施,并积极推动这些计划的执行。发起成立台湾半导体产业协会(任秘书长)。在他的推动下,该所先后成立铜制程IC构装联盟、硅智产(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SIP)联盟,有力促进该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主持电子研究所4年中,为保持台湾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力,推出深次的微米制程技术发展计划,进行具有高度挑战性的深次微米CMOS后段制程模组技术的研发,项目包括薄膜制程、多层导线技术、微影技术、图像转移、蚀刻等模组技术的研发及制程整合等;在平面显示器技术发展方面,先后开发完成反射式LCD技术、高亮度3英寸单色场发射平面显示器(FED-Field Emission Display)实验样品、高分子聚合物稳定型直配向(Polymer Stabilize Vertical Align,PSV A)广视角液晶显示技术、新式广视角多域分割垂直配向型(Multi-domain Hometropic Align,MHA)TFT-LCD技术、低温复晶硅技术等,并在1997年底开发完成台湾首部电脑工作站级(EWS)TFT-LCD显示器,完成台湾第一台低温复晶硅(LTPS)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在微电子系统技术的研发方面,开发混合式积体(集成)电路、高频类比积体(集成)裁电路、低功耗IC等设计技术、微电子感测技术、晶圆制造技术以及高密度构装技术等,以迎合电子系统产品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2000年12月,他以台湾半导体产业协会名义,联合欧盟电子元件制造协会(EECA)、日本电子情报技术产业协会(JEITA)、韩国半导体产业协会(KSIA)及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等全球主要半导体产业,在新竹烟波大饭店,主办台湾第一次半导体国际会议-2000年国际半导体技术蓝图发表会(ITRS2000)。 2000年5月辞去电子研究所所长职务,到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世界最大的晶元代工厂之一)任副总经理,负责市场销售。2005年3月任公司副总裁,负责与中国内地相关客户的策略结盟个案评估。

胡正明

美国籍华裔杰出科学家,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裁,美国国家工程院士。2002年固体电路学会为其颁发“固体电路奖”。

1947年7月12日生,祖籍金坛城西马干村。家教甚严,从小受到良好教育。

后随父母去台湾,在台湾上小学,1964年建国中学毕业,1968年台湾大学电机系毕业,获学士学位。1969年赴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留学,1970年获硕士学位。1973年取得博士后,遂受聘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机及计算机系任教授,1976年回柏克莱加州大学电机系任教授,同时还于1989~1991年任旧金山东湾中文学校董事长,1995~2003年为C elestry Design Technologies, Inc创办人兼董事长。曾获得15项专利,在半导体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颁奖的科学家。1997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和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2001年应邀担任台湾积体电路(以下简称“台积电”)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第一任技术长(又称总裁)。 到“台积电”公司后,很快就成功使用“台积电”现有的生产线设备,开发出经过功能验证的鳍式场效晶体管(FinFET)组件雏型,这一新的互补式金氧半导体(CMOS)晶体管,其闸长小于25奈米(1奈米是千分之一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万分之一。由于他在半导体技术上的这一突破,使未来芯片设计人员能够将超级计算机设计成只有指甲般大小,创世界新纪录。由于“台积电”公司生产的晶片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使“台积电”公司生产的半导体晶片在全球的供给量达到6%。这种新型的晶体管可以使1个电脑芯片的容量比从前提高400倍。为此,他获得多项大奖:1997年分获柏克莱加州大学杰出教学奖、IEEEJack Morton Award;1998年获美国科学学会Monie Ferst Award;1999年获潘文渊基金会杰出研究奖,2002年获IEEESolid State Circuit Award以及IEEE-Electron Decices Society Rappaport Award奖等。台湾的报刊把“台积电”快速发展的贡献归功于“领航探险家”胡正明博士,称他是“矽岛”的“第一CTO”,台湾交通大学校长张俊彦赞誉他是“半导体元件物理之泰斗”。

2004年7月,他重返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任首席教授,继续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同年8月,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第二十五届院士。他是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名誉教授。2003年10月31日,应浙江大学邀请,到该校作学术报告。1997年4月,他第一次随同父亲胡素鸿回到金坛,为报答培育他父辈的金坛市第一中学,欣然决定捐资90万元人民币,设立“胡氏奖助金”,现已有100多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得奖励。2004年,他父亲去世后,该校为其父亲塑立一座胡素鸿铜像,以示缅怀。2005年4月回国参加胡素鸿铜像揭幕仪式后,决定再捐2.5万美元,使“胡氏奖助金”基金达100多万元人民币。同时还为家乡莘莘学子作专题报告。

他的研究成果已在美国申请了33项专利,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及期刊上发表数百篇论文,出版有关半导体学术专著5本。

黄陈月如

女,美中总商会美西分会会长。原籍金坛,从小随父母生活在上海,毕业于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