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概述及章节目标 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地理主要学习的是区域地理知识。在学生了世界地形、气候、居民等地理知识之后,重在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理解。介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如何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方法是关键,因此,在前面的章节当中都有介绍学习的方法。

教材从“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进国家”三个层面来学习世界区域地理知识。但在学习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 例如:

1、学习大洲时主要侧重于:

(1)阅读地图——掌握各大洲的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等) (2)通过读图和阅读有关资料——归纳出地形、气候、河流的特征。 (3)通过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居民以及区域内经济发展差异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讲述亚洲),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再由学生根据方法去了解某个区域的地理知识(了解欧洲)。但在学习区域地理的同时还要注意每个区域的突出特点。如亚洲的面积、人口居世界第一、亚洲的季风性气候;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发达经济;非洲的热带高原,人口、粮食、环境三大问题;美洲的移民居民、混血种人以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学习地区时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读图——掌握该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2)通过阅读地形或地形剖面图——知道主要的地形区及分布 (3)通过读图或阅读有关资料——了解本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其紧密联系的农业发展) (4)通过举例——了解本地区风土人情 (5)知道本地区著名的国际性组织

世界上的地区虽然多以方位来划分,但每一个地区都有自身的自然和人文特色。在学习方法上除了彼此的共性之外,还要重点突出其个性。如东南亚的热带资源、南亚的宗教、西亚的石油、西欧的旅游、两极的冰雪都是吸引学生对探究地理王国的兴趣。

3、学习国家时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读图——掌握该国的位置和国土组成。(除巴西外,日本、埃及、俄罗斯、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的国土都有不同的组成部分。如日本的四大岛屿和其它小岛;埃及地跨亚非两洲;俄罗斯地跨亚洲和欧洲;法国地中海的科西嘉岛;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

(2)通过读图或阅读有关资料——了解本国的自然条件特点。(如日本的海洋性气候和矿产资源贫乏;埃及的热带沙漠和尼罗河;俄罗斯的资源丰富和西伯利亚地区;法国平原地形为主和核电;美国世界唯一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国家;巴西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澳大利亚独占一个大陆、古老动物等。)

(3)通过分析有关资料——了解本国的经济发展特色。(如日本的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埃及的石油、运河、旅游、侨汇四大经济支柱;俄罗斯改革中的经济和西伯利亚的开发;法国是欧洲经济大国和发达的旅游业;美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巴西的农产品出口;澳大利亚发达服务业、工矿业和农牧业。)

总之,教材只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蓝本,不是唯一的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的教学灵感,那才是值得积攒的财富。 内容概述:

七年级下册的地理教材主要是区域地理的内容,全书分为三章: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三章:走近国家。在上册教材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全球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的总体概况。 本章教学重难点:

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难点: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位置的分析描述,使学生学会分析一个大洲、国家或地区的位置的方法。

2、通过对《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解读,使学生学会解读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能从图中读出各种地理要素,并加以归纳分析。

3、通过对亚洲地形和河流分布、流向的关系分析,树立“各地理要素之间都是相关联的”观点,进而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4、通过“亚洲地理之最”抢答赛,加深同学们对亚洲、中国热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1、以亚洲为例学会分析一个地区的位置特点的方法并能正确分析其它地区。 2、以解读亚洲地形图、剖面图为例,学会读图方法,并能正确分析归纳亚洲及其它地区的地形特点。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范围。

2.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

流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归纳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育学生热爱我们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自豪感。 教学重点:

1. 亚洲的位置特点。

2. 亚洲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河流。 教学难点:

1. 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 亚洲的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

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

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气候特点,及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2.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逐渐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 第二节 人文环境 知识与技能:

1. 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由于人口过多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2. 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3. 理解亚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差异。

4. 通过阅读地理图表,分析数据,了解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培育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图片和资料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激发兴趣。 2、 通过对人口问题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1. 亚洲的人口状况。

2. 亚洲内部经济发展的差异。 教学难点:

1. 人口过多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2. 亚洲自然条件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教学目标

1. 学会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 2.理解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3.说明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的经贸联系。 4.知道一个国家人口众多所带来的问题。

5.认识一个国家的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6.了解一个国家在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第一节 日本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 在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组成部分。 2. 知道日本的地形、气候和海岸线曲折的特点。

3. 知道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4. 学会评价某区域自然环境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阅读地图,掌握分析各国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 2. 运用地图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2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 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

1. 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 2. 运用地图指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 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例说明日本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综合分析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2.举例说明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色。 3.结合实际说明日本的文化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日本经济依赖性强的分析,培养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

2. 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经济发展模式,感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教学重点;

1. 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 2. 日本的工业布局。 教学难点:

日本的工业布局特点及其原因。 第二节 东南亚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 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主要地理位置。

2. 根据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东南亚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 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1. 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一个地区特殊地理位置的方法。 2. 学会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归纳某一气候类型特点的方法。 3. 学会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图获取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十字路口”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