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中国、世界贸易格局研究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入世后,中国、世界贸易格局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入世后,中国、世界贸易格局研究

1 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1.1中国贸易持续增长,为世界贸易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近二十年,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1983年~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增加了11000多亿美元,其间1993年~2004年增加了9500多亿美元,2004年突破万亿美元,达到11548亿美元。中国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持续提高,出口和进口占世界的比重从1983年的1.2%和1.1%,上升到1993年的2.5%和2.8%,2003年进一步上升到5.8%和5.3%。据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04年世界贸易出口额实际增长8.5%左右,中国占世界贸易比重将进一步上升,中国贸易总额在全球排名也第一次升至第三位。中国贸易的迅速增长为世界贸易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0年、2002年、2003年,中国出口对世界出口的贡献率为7.3%、19.8%、10.7%,中国进口对世界进口的贡献为7.5%、20.5%、10.9%;2001年世界出口和进口都减少了2000多亿美元,但是中国出口和进口分别增加了170、185亿美元,减缓了世界贸易的下滑。据中国商务部分析,2004年中国对全球货物贸易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1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2004年全世界贸易增量中至少20%是中国的贡献。 1.2 中国资源进口占全球贸易比重上升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内需求的扩大带动了石油、铁矿砂、铜等资源产品进口的大量增长。表2.2显示,2000~2003年期间,中国进口原油数量从8932千桶/天提高到9646千桶/天,占世界进口总量的比例从4.2%增加到5.2%;进口铁矿砂数量从69971千吨增加到148128千吨,占世界进口总量的比例从13.8%提高到25.4%;中国进口铜数量从668千吨增加到1357千吨,占世界进口总量的比例从9.8%提高到20.6%。2004年,中国进口了2亿吨铁矿砂,1.2亿吨原油。表2.2中国进口原油、铁矿砂、铜情况单位:1000桶/天,1000吨,%原油 铁矿砂 铜中国 占世界比例 中国 占世界比例 中国占世界比例2000 8932 4.2 69971 13.8 6689.82001 9145 3.6 92393 18.7 83512.52002 9047 4.2 111423 21.0 118117.22003 9646 5.2 148128 25.41357 20.6 1.3 中国正在努力实现纺织品向自由贸易平稳过渡

2005年全面取消纺织品配额,是发展中国家在“乌拉圭回合”争取到的重要成果,应由纺织品服装供应国共同分享。有些人预言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凭借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有可能占据世界纺织品贸易50%的市场份额,全球将有3000万人失业。这种说法是缺乏依据的。配额全面取消后,短期内中国和其它出口国对设限国部分产品出口价格下降、数量增加,主要源于配额“溢价”从出口国向进口国转移,是原来扭曲市场向自由贸易转变不可避免的利益调整。这种调整的受

5

益者主要是进口国的消费者,例如,美国贸易委员会估计,实施纺织品服装贸易保护使美国消费者每年付出130亿美元的代价。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决定对六大类31种纺织品采取从量税计征方式加征出口关税,是为实现纺织品平稳过渡到自由贸易,所采取的负责任的举措。

1.4 中国的发展给全球直接投资带来更多的机遇

国际资本流动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直接投资(FDI)伴随着国际产业转移,为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带来机会,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吸收更多的FDI,即使是资本大量输出的发达国家,也实行投资促进政策,以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成为FDI的输出国。跨境投资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重要渠道,进入21世纪,中国开始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的战略,FDI的双向流动的扩大将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共同发展。

1.4.1中国在全球跨境投资中的地位

近年来,中国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居于世界前列,但中国大规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时间不长,积累的资本存量占全球的比重不到4%。 1.4.2全球直接投资回升

自200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总量达到13000亿美元的高峰后,由于经济衰退以及发达国家之间跨境并购交易额急剧减少,连续三年大幅下跌,2003年跌至5800亿美元,这是199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根据UNCTAD分布的最新消息,2004年,全球FDI流入总量初步估计达到612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改变了下降的趋势,重新恢

1.4.3 流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FDI比重增加

2004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I估计占全球的比重为42%,而2001-2003年,这一比重是27%。流入发达国家的投资为3210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6%,已经是连续四年下降。

1.4.4 中国仍然是年度吸收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2004年中国实际吸收的外国投资达到6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3.3%,这是从2000年以来连续第四年的增长。全球流入美国的投资大幅上升,达到1210亿美元,美国超过中国,重新成为全球吸收FDI最多的国家。 1.4.5 流入中国的FDI存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自1993年以来中国位列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第一大国。有人提出,大量资金流入中国使许多国家失去了发展的机会。尽管,中国与大多数

6

国家一样,实行投资促进政策,但中国与其它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跨国投资领域的竞争显然被夸大了。中国至今尚未公布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成为国际组织统计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的依据。截止2004年底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5621亿美元,如果考虑外商投资企业的中/终止运营、资产折旧和撤资等因素,2003年底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为2600亿美元,相当于当年GDP的18%左右,低于27%的世界平均水平。另一项统计数据也表明中国的FDI存量被高估了,1978年以来经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达50.9万家,而目前注册运营的企业只有23万家。

1.4.6 流入中国的FDI存量占发达国家海外投资存量的比例较低

截至2003年末,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存量在全部对外投资存量中的比重仅为0.7%,低于墨西哥的3.4%、巴西的1.2%、新加坡的3.2%。欧盟的主要成员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的对外投资中仅有0.2~1.5%进入中国;日本对华直接投资1991~2003年累计的比重仅为3.1%。因此,不论是从中国经济中FDI存量的比重,还是从发达国家对华直接投资的份额来看仍然较低。

2世界贸易发展的格局与态势

2.1世界经济的动态

世界贸易经过九十年代头几年的疲软后,自1994年起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重新恢复强劲增长。据世界贸易组织发表的报告,世界商品贸易量在1994年增长9.5%的基础上,1995年又获得了持续的高速增长, 增长率达8%,大大超过过去10年(1985—1995)平均5.5%的水平。若从贸易额看(即未剔除价格因素),1995年世界商品出口额增长幅度快于1994年的13%而达19%,为1979年以来最高的,这一增长使1995年世界商品出口额达到4.875万亿美元。1995 年世界服务贸易也继续高速增长,继1994年增长8%后又增长了14%,达到1.230万亿美元。这样,1995年世界贸易总额(含商品和服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大关。从1996 年的情况看,世界贸易继续有力增长,但增长势头较上年有所减缓,预计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长率将回落至6-7%。世界商品贸易增长速度放缓,这既是前两年世界贸易超速增长后的正常回落,也是由于受到某些商品市场周期波动影响所致。世界贸易增长自1995年下半年出现放慢趋势,经过1996年调整,预计1997年可能有所恢复,增幅加大到7—8%。

2.2世界贸易进入新的增长期,全球贸易新格局正在形成

进入九十年代,世界商品贸易量的增长已连续6 个年头超过世界生产增长率,预计近两年仍将维持这种格局。世界贸易的加速增长表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程度在提高。在世界商品贸易中,最具活力的为制成品贸易,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如现代化办公及电信设备出口力度强,在世界贸易比重中上升到12%,成为牵引世界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加工贸易的迅速扩展也是导致全球贸易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一些国家加工贸易已成为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墨西哥加工贸易出口比重已从1990年的1/3升至1995年的近40%,进口

7

分别为1/4和35%多。中国1995年加工贸易在出口中的比重近50%,进口为45%。在一些较小的国家,这一比例更高。世贸组织称:“加工贸易相对来说正在变得日益重要,零部件不只一次过境才到达最终买主手里的商品的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已越来越大。 ”世界服务贸易发展也十分迅猛,1995年世界服务贸易额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5强。 发达国家服务贸易的进口和出口都有较大增长,而亚洲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增长率在所有地区中是最快的。从主要服务部门看,保险、银行和通讯等服务的增长尤快,超过了传统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旅游和运输的增长。

目前,世界贸易格局仍以经济发达的国家为主。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推动全球贸易大幅度持续发展中,非经合组织(non-OECD)国家和地区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在产出和贸易方面颇具活力,胜过经合组织成员国。亚洲作为一个新崛起的经济地区和需求量最旺盛的巨大市场,进口增长率已连续四年远远超过了出口。拉美地区出口急剧增长,进口受墨西哥金融危机影响有所放慢。石油和农矿产品价格回升使中东和非洲地区的贸易呈现转机,达到数年来的最好水平。东欧和独联体地区贸易日益活跃,其中东欧国家贸易的增长比独联体各共和国高得多,成为世界上很有活力的贸易地区。不断兴起的区域性贸易是近年来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推动力。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区域一体化贸易协定激增,区域内贸易日益扩大。目前全球区域内部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比重已达50%,为世界贸易发展增加了新的推动力。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信息的全球化和广泛的开放市场措施的推动,预计世界贸易将步一个新的增长期,贸易自由化已成为主流,世界贸易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上述重要特点将继续有所发展和扩大。

2.3亚洲国家和地区1996年出口普遍受挫,增速急剧下降

九十年代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及贸易增长速度领先于全球,在世界经贸格局的变动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 1990-1995年,整个亚洲的进口以每年10%的平均速度增长,5年增加60%以上。同期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7.5%,明显高于世界平均6.0%的水平。到1995年,亚洲10个国家和地区商品进口总额达7484亿美元,超过同年欧盟15国的7361亿美元和日本的3359亿美元,但略低于美国同年7708亿美元的进口额,成为世界四大贸易中心之一。

与1995年调整增长相比,1996年亚洲国家和地区自年初以后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普遍失去了前几年强劲发展的势头,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1996年上半年亚洲地区出口平均增长率从1995年的33%跌至7 %,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台湾(1995年的出口增长率达20%,而1996年上半年仅为3.5%)、泰国(1995年为23%,而1996年约为2.9%)、韩国(1995年为30%,1996年约为7.3%)、香港(1995 年为15%,1996年约为4.8%)和新加坡(1995年为23%,1996年约为3%)。亚洲地区出口增速减缓既有周期性因素, 也有各国家和地区出口业自身的问题:①1996年世界电子产品市场生产过剩,价格暴跌,需求下降,对该地区影响强烈。在亚洲国家生产和出口中,电子产品的比例近年逐渐增加,而世界电子业市场疲软,则使它们的出口遭受挫折。象韩国、台湾和新加坡等生产能力越大,所受的损失也就越严重。②亚洲国家近年出口的佳绩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随着经济的增长,亚洲国家之间的依赖在逐年增加,现在亚洲各国之间的贸易超过了不管是同北美还是欧洲的贸易。如今,亚洲许多国家在经过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