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袁中郎诉苦(外一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看袁中郎诉苦(外一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看袁中郎诉苦(外一题)

作者:黄文山

来源:《南方》2008年第05期

明万历二十三(公元1595)年,28岁的湖北公安著名才子袁宏道被朝廷派到江苏吴县(县治在今天的苏州)当县令。按说,太湖边的吴县是全国最富庶也是最繁华的地方,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应该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差使,但在担任吴县县令的短短两年间,袁宏道却给亲朋好友们写下了一大堆诉苦信。

袁宏道上任后的第一封信是写给家乡公安文社的社友们。袁宏道,字中郎,年仅15岁即结文社于公安县城南,自立为长。他在社友中很有威信,社内年三十以下者皆听其约束。在袁宏道的带领下,公安文社树起反对“复古”的旗帜,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小品,给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而强劲的气息,有力地推动了晚明散文创作的发展,袁宏道也因此成为公安派的领袖人物。在这封给社友的信中,他不但没有诉苦,甚至还有几分兴奋:我已经当上吴县县令了!吴中得到我这个县令,那么,“五湖(太湖)有长,洞庭(山名)有君,酒有主人,茶有知己……”何等意气飞扬!但在信末,倒也流露出一点担心:“吏道缚人,未知向后景状如何,先此报知。”

但接下来的信则一封比一封凄凉,这一份担心也很快变成现实。他告诉姐夫毛太初:“弟已得吴令,令甚烦苦,殊不如田舍翁饮酒、下棋之乐也。”才上任几天就萌生厌倦之心。而在给与他同时离京赴任的好友沈广乘的信中,他竟这样写道:“人生作吏甚苦,而作令尤苦。若作吴令则其苦万万倍……”在给另一位好友何湘潭的信中,他更进一步发挥:“作令如啖瓜,渐入苦境,此犹语令之常。若夫吴令,直如吞熊胆,通身是苦矣。山水风光,徒增感慨……” 为什么当吴令如此痛苦呢?他举例说:“上官如云,过客如雨,簿书如山,钱谷如海,朝夕趋承检点,尚恐不及,苦哉!”吴县地处繁华要冲,更兼风景秀丽、物产丰饶,自然成了上级官员、四方过客的青睐之地。但这些似乎都好对付:“上官只消一副贱皮骨,过客只消一副笑嘴脸,簿书只消一副强精神,钱谷只消一副狠心肠,苦则苦矣,而不难。”然而最不堪的却是那些恩恩怨怨的人际关系和是是非非的流言蜚语,举凡“吏情物态,日巧一日;文网机阱,日深一日;波光电影,日幻一日”,陷入这样险恶的官场和人际关系的泥潭之中,真是令人无法忍受。他甚至发出:“作吴令,无复人理”的感慨。在给两位堂叔的信中,他说:“金阊(指吴县)自繁华,令自苦耳。”“请看来春吴县堂上,尚有袁知县脚迹不?”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当不长这个县令了。

袁宏道居然就在任上病倒了,而且病得还不轻。在给好友的信中他这样描述自己:“病来五月,鸡骨支床,面貌如烟,肘指如戟……”简直是皮包骨头了。他分析自己得病的原因:“一入吴县,如鸟之在笼,羽翼皆胶,动转不得。以致郁极伤心,致此恶病。大抵病因于抑,抑因于官,官不去,病必不痊。”于是,他发出“宦心灰冷,归肠迫切,不肖虽愚,岂以七尺易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官。不肖行矣!”病了五个月,终于促成了袁宏道挂冠而走,不再当这个曾被人人羡慕的吴令了。

除了第一封信外,袁宏道在担任吴县县令期间写了几十封诉苦信,而这些直抒胸臆、情真语真的中郎尺牍小品成为晚明散文创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不要以为袁宏道不解为官之道,也不要以为他只是一位不问世事的名士。其实,他为官清廉,处事干练,识见过人,关心百姓疾苦。当吴令,政声远扬。被当朝首辅大学士申时行说是“二百年来,无此令矣!“

但袁中郎就是袁中郎,他向友人这样描述自己辞官的心境:“抛却乌纱,作世间大自在人矣!少时望官如望仙,朝冰暮热,向不知有无限光景。一朝到手,滋味乃反俭(贫乏)于书生……譬如婴儿见蜡糖人,啼哭不已,及一下口,惟恐唾之不尽。作官之味,亦若此耳。”将官位比作蜡糖人,好看却不中吃,难怪本是一介书生的袁中郎要大呼其苦了。 无所作为的孝宗皇帝

宋高宗晚年,朝政已经相当腐败。因此,不少大臣把驱逐金人、恢复中原的希望寄托在皇太子赵昚身上。著名将领岳飞就是其中一个。高宗赵构是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当时被封为康王,如果不是靖康之乱,本来没有资格当皇帝;加上他自己没有儿子,而抱养来的皇太子却是堂堂正正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后裔。民间都知道赵匡胤传位给弟弟赵光义的故事,因此对皇太子更多了一分同情。而天长日久这事就成了高宗的一块心病。岳飞之被高宗杀害,虽说是当时朝廷文武两大集团日益尖锐的矛盾激化的结果,但积极拥立太子继位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高宗借秦桧之手杀了岳飞,暂时缓解了两大集团的矛盾,可是那块心病依然难除。公元1162年,在内外压力下,已经当了36年皇帝的高宗终于退位,37岁的皇太子登基,是为孝宗。 孝宗之所以会得到全国军民的拥戴,和他在当太子前的优良表现分不开。当金主完颜亮亲率大军南侵,两淮失守之时,朝中大臣纷纷劝说高宗退避。而孝宗(时任建王)却义愤填膺,请求带兵出征并担任前锋破敌,给南宋军民强烈的振奋。

按说孝宗皇帝确实是想干一番事业的,这从他即位之初就诏令朝廷内外臣子大胆向他陈述时政的弊病以及振兴祖业、光复山河的良策可以看出来。事实上,孝宗执政二十多年间,众多朝臣也不间断地用上疏、廷对、进札等方式,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问题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这其中包括朱熹、吕祖谦、陆九渊、杨万里等一代名儒。

即在今天,回首当年宋廷上的这一片热闹情景仍然让人感慨不已。怀着各种各样动机的当朝和地方上的文武大臣围在胸怀壮志的皇帝身边,或鼓动如簧之舌,侃侃而谈,或上封进札,洋洋万言,让皇帝相信他们的赤胆忠心和安邦兴国的宏议博论。孝宗倒也不厌其烦,不断地接见大臣,不断地披览奏折,但结果如何呢?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