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哲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西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西方哲学史

一、亚里士多德的道德观?

谈到道德方面的美德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他的“中庸”学说。

扡指出,人的灵魂包括三部分:

○1激情。(是指欲望、愤怒、恐惧、快乐等伴有愉快和痛苦的感觉) ○2官能。(是指我们借以体验上述感觉的东西) ○3性格状况。(是指我们如何对待和处理这些激情的方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激情和官能都谈不上美德,只有性格状况才存在美德和恶行的问题,如果一个人能以一种不偏不倚、执两用中的态度来对待激情,这就是美德。

二、古希腊晚期哲学的主要特征?

1明显出现衰败、颓废现象。 ○

2英雄主义和敬神主心都淹没在关于个人肉体和灵魂得救中,通过享乐主义和禁欲主义的两极冲突导致普遍的怀疑主义甚至消○

极厌世,最终转向渴望彼岸灵性生活的神秘主义,融入了基督教哲学的时代潮流之中。

3日益被归纳入伦理学。 ○

4怀疑主义盛行,以致于到达基督教主义。 ○

三、伊壁鸠鲁的“快乐观”

伊壁鸠鲁在伦理学上以提倡“快乐论”而著称,西塞罗以后的罗马人通常把伊壁鸠鲁学派的“快乐”理解为一种肉体上的

放纵,“伊壁鸠鲁主义”也就成为了“享乐主义”和“纵欲主义”的同义词。

但是,伊壁鸠鲁所追求的“快乐”并不是声色犬马的放荡,而是指肉体上的淡泊和精神上的安宁。因此,快乐的根本在于心灵的宁静,这种心灵的宁静建立在人们对自然世界和社会生活的清醒认识之上。

伊壁鸠鲁把快乐等同于幸福,他认为消除神灵、死亡的恐惧,处理好人际关系,是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幸福观把快乐视为实现幸福生活的始点和终点,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是最高的善,并且只有理性才是通往幸福生活的途径。但人们往往误解伊壁鸠鲁的幸福观,把它等同于庸俗的享乐主义。

四、“三位一体说”

“三位一体”是基督教最基本的教义,同时也是最难理解的奥秘。德尔图是最早系统地论及到“三位一体”思想的教父,他在《驳普拉无西亚》一书中,德尔图良对圣父、圣子、圣灵的关系解释到:“通过实质的全一,全部全为一体;这个整体又一分为三,这个奥秘的划分是严寒的秘密。这三者按着顺序是:父、子、圣灵。但是,所谓一分为三,并不是实质上而是从形式上,不是从能力上而是从现象上。因为他们是同一实体、同一本质、同一能力。”,位格不同,都是同一位神

五、原罪说

在上帝那里,恶是不存在的。上帝创造了万物,因而万物本身也必定是善的。但由于万物是被创造的,所以不可能同上帝一样是至善,而是或多或少有缺陷的,这缺陷就是恶。恶是善的缺失。人的恶就是滥用自己的自由意志背离至善、背离上帝,而转向比自己低下的事物时,也就是恶,就是犯罪。

六、奥古斯丁对 “恶”的思考

奥古斯丁认为,只有善才是本质和实体,它的根源就是上帝,而罪恶只不过是“善的缺乏”或“本体的缺乏”。上帝作为至善,是一切善的根源,上帝并没有在世间和人身上创造罪恶。罪恶的原因在于人滥用了上帝赋予人的自由意志,自愿地背离了善之本体(上帝)。

人一旦失去了自由意志,就失去了转向上帝的能力,而只能在罪恶的泥坑里打滚,他在此生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可言了。但是上帝是仁慈的,上帝必然通过神恩来拯救人类。拯救的实质是把信、望、爱注入我们心中。

不是有意做的事既不是恶,也不是善良,因此,如果人没有自由意志,则将不会有公正的惩罚和奖赏。但是,赏罚的公正来自上帝的善,它必然存在。因此,上帝必然赋予人以自由的意志。

——奥古斯丁

七、实在论与唯名论

“共相”问题的由来

“共相”问题是中世纪经院哲学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它最初源于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波菲利在注释亚里士多德《范畴篇》时所提出的三个问题。 关于共相性质的三个问题是: 1、 共相究竟是独立存在的,还是存在于理智之中? 2、 共相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

3、 共相是与可感事物想分离的,还是寓于可感事物之中?

1

西方哲学史

在围绕共相问题的讨论之中,形成了唯名论和实在论(唯实论)两大派别,每一派别又分温和派和极端派。 唯名论认为,存在的事物是个别的,心灵之外没有一般的对象。

极端派认为,共相是名词,如果说它们是实在的这种实在不过是“声音”而已。

温和派认为,共相是一般概念,是心灵对个别事物的个别性质以概括或抽象而得到的,概念之存在于心灵之中。

实在论认为,共相是独立于个别事物的客观实在,是比个别事物更加根本、更加实在的一般实体,它构成了个别事物存在的根据。

温和的唯实论承认共相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

争论的实质是对基督教的根本信仰和罗马教会的权威地位的合法性的辩护。 实在论的代表是安瑟尔谟;

唯名论的代表是洛色林和阿伯拉尔。

八、 “奥卡姆剃刀”原则

1奥卡姆在哲学上最著名的是“奥卡姆剃刀”原则,也被称为“思维经济原则”○。

2这一原则简述为:○“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体”。用他自己的话表述为:“在可以使用少数几个原则外时,就用许

多原理(以解释现象),就是浪费时间。”

3“奥卡姆剃刀”原则的提出,是针对经院哲学凡事都要寻求双重原因的繁琐做法,即在自然的原因之外还要寻找○

一个属实的原因。

九、托马斯·阿奎那的 幸福观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人是一种有目的的动物,人的一切行动乃至整个人生都在追究着某种目的、幸福或者善。但是至善和最高的幸福绝不在物质世界中,也就是说,不在于财富、名誉、地位、权威之中,因为这些东西纵然是对人们有益的,但只能部分的满足人们的愿望,只能是有限的善。

至善或幸福也不在知识之中,因为知识只能实现人格的一部分,满足人的某些愿望,而且知识本身也是有限的。 人的至善和最高幸福只能是精神上的满足,只能在于对无限的真善美的追求中。这种无限的真善美只存在于上帝之中。因此,人的至善和最高幸福就在于承认上帝、信仰上帝、认识上帝、分有上帝。

十、托马斯的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与安瑟尔谟的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1、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托马斯的证明是后天的证明,即从经验出发的证明。) 托马斯提出了自己的“后天证明”,即从人们已知的事实出发来推出其原因的“回溯的”证明方法,这就是宇宙论证明,它们一共有五个(即“圣托马斯五路证明” ):

1.1从事物的运动或变化方面的证明。 1.2从动力因的性质来证明。

1.3从可能性和必然性的关系来证明。 1.4从事物中发现完善性的等级来证明。 1.5从自然的目的性来证明。

2、安瑟尔谟的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本体论证明”,其实就是从上帝的概念直接推出上帝的存在。安瑟尔谟对上帝的证明,可以概括为如下三段推理:

A、上帝是被设想的无与伦比的完满的东西;

B、被设想的无与伦比的完满的东西不仅存在于思想中,而且也实际上存在(否则它就不是无与伦比地完

满了); C、因此上帝存在。

十一、经验论与唯理论(见课本118——119页)

1、什么是经验论?经验论者认为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一切知识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他们片面的强

调观察实验的方法,在对感觉经验进行概括提升的基础上制定了经验归纳法,形成了经验论哲学。在真理标准问题上 ,经验论者认为知识必须与外在事物相符,或者至少可以还原为经验。

2、什么是唯理论?唯理论者主张认识来源于天赋观念,知识必须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主张从不证自明的

公理出发,经过理性的演绎方法,建立起人类知识的大厦;在真理的标准问题上,唯理论者则认为知识的真理性乃在于清楚明白、无可怀疑,亦即具有自明性和不矛盾性。

3、经验论与唯理论围绕着认识的来源和基础、真理的标准、认识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争论。 4、经验论与唯理论各自的优点和弊端。

5、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霍布斯、洛克、巴克莱、休谟;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

2

西方哲学史

十二、三位经验论者

A、弗兰西斯· 培根

1、四假相说 1. 1、“种族假相”:指人性的缺陷,即人类在认识事物时,总是以自己的主观感觉为尺度,而不是以 宇宙本身

为尺度,从而陷入主观主义,歪曲了事物的真相。

1. 2、“洞穴假相”:指个体差别造成的缺陷,即由于个人的天性不同、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而形成的个人的

偏见,它犹如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处的“洞穴”。相当于“坐井观天”。

1. 3、“市场假相”:指语言交往中产生出的误解,即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由于用词的错误和混乱而造成的假相。 1.4、“剧场假相”:指各种哲学体系以及流行理论造成的错误,即人们盲目崇拜各种传统的哲学体系和错误的

证明法则,并将其移入人的心中而造成的偏见。

2、“三表法” (1)、“具有表”。(2)、“接近中的缺乏表”。(3)、“程度表”或“比较表”。

B、霍布斯的“ 社会契约论”

C、洛克的“两种性质”与“社会契约论及其意义”

1、两种性质

洛克把物体中能够产生观念的能力称为“性质”。物体所具有的性质可以分为两种:

1.1“第一性质”是指那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与物体相分离的性质,如体积、广延、形状、运动、静止、数

目等。

1.2“第二性质”虽然也与物体有关,但却不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东西,而是物体借其体积、形象和运动等第

一性质在我们心中产生诸如颜色、声音、滋味等观念的能力。色、声味这些第二性质虽然也源于物体的刺激,但是它们却具有因人而异的相对性。

2、社会契约理论

a.洛克认为,人们在组成国家之前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中,这种状态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和平等状态,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善意和友爱。“自然状态”中的每个人都天然享有各种“自然权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各种人生安全和私有财产权。虽然没有政府和法律,但却不是放任状态,有一种人人遵守的自然法在起作用。

b.虽然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享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但是这些权利是没有保障的。自然权利如果没有一定的法规和公

共权力来维护就有可能遭到侵害。由于谁遭侵犯,谁就有报复和惩罚的权力,自然状态便陷入了战争状态。于是,人们便通过协商,订立契约,建立政府来保护公民的自然权利,国家由此而产生了。

c.人们脱离自然状态而进人公民社会的唯一途径是同其他人订立契约即达成协议,联合成一个共同体,各自放弃他们单独行使的惩罚权力,交由他们中间被指定的人行使;而且要按照社会所一致同意的或他们的代表所一致同意的规定来行使。“这就是立法和行政权力的原始权利和这两者所以产生的缘由,政府和社会本身的起源也在于此”。

人民主权 人们并不是像霍布斯所说的那样,将全部自然权利都交给专制的政府或君主,他们所放弃的唯一的自然权利只是维护自然法,惩罚犯罪者的执行权,政府的权利仅此而已,根本没有专断的统治权。按照洛克的学说建立起来的政府是一个以保护公民的自然权利为唯一目的的民主政府。

意义:

a.作为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分权学说的主要代表之一,洛克主张一种复合的政体形式。在这种政体形式下,议会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归政府内阁,君主名义上行使外交权,这就是君主立宪制。几百年来,分权制已成为西方民主制度的一种普遍形式。

b.洛克对自由、平等、人权和人的尊严所抱的坚定信念,以及他关于国家主权永远属于人民的思想,对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建立共和政体来说,是最有力的武器。

c.洛克的思想对启蒙思想家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最终促成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并被完整的表述在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中,成为近代欧美国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的理论基础。

3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