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4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老师的教育和同学们的帮助,使她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B.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努力的程度。 C.春天的南京是一个姹紫嫣红的季节。

D.就目前而言,我国人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还需要大大提高。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狗蹲坐在前面) B.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C.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屁股)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不敢往前走,和屠户互相瞪着眼看) 4.下列选项中对文学常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郑振铎,福建长乐人。作家、文学史家。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以及《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

B.郭沫若对蒲松龄的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C.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和《狗的家世》等。

D.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人。清朝著名小说家。著有文言文长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它似乎太______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2)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______着。 (3)我很想______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A.活泼 凝望 补救 B.胆大 张望 弥补 C.活泼 张望 补救 D.胆大 凝望 弥补 二、名句名篇默写 6.古诗文积累与填空。

(1)学而不思则罔, 。 (2)夕阳西下, 。 (3) ,百草丰茂。 (4) ,不亦君子乎?

(5)随着“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国家发展又出现了非常顺利的大好局面,这可以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来形容:“ , ”。

(6)现在有不少人开口闭口离不开“钱”字,对财富特别追崇。但是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认为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 。”(填《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

三、诗歌鉴赏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主题归纳。 2)下面的诗句描写了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B.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秋天自然景色,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地描绘出来,使我们领略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D.“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四、综合性学习

8.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写出来吧!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出了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

(3)《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只填序号) ①温故知新 ②舍生取义 ③愚公移山 ④择善其从 ⑤任重道远 ⑥诲人不倦 ⑦一鼓作气 ⑧见贤思齐

(4)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五、文言文阅读 9.甲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1)两篇文章各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2)对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一会儿雪大了。

B.公欣然曰:谢太傅高兴地说。 C.尝月下戏:曾经在月下唱戏。 D.必不明:一定看不见。 3)两篇文中孩子们有什么共同点?

4)你认为徐孺子的“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好在哪里? 5)我们也像文中的孩子们一样,对某样事物做一个形象的比喻。 10.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中点明狼假装睡觉的神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文中点明狼假装睡觉的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径去”之狼动作及心理活动的句子是:_________。 (4)文中发表评论、点明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11.冬日漫步

我们一觉醒来,正是冬天的早晨。万籁无声,雪厚厚地堆着,窗槛上像是铺了厚厚的棉花;窗格子显得加宽了,玻璃上结了冰纹,光线暗淡而寂静,更加强了屋内舒适愉快的感觉。早晨的安静,似乎静在骨子里,我们走到窗口,挑了一处没有冰霜封住的地方,眺望田野的景色;可是我们单是走这几步路,脚下的地板已经在吱吱地响。窗外一幢幢的房子都是白雪盖顶,屋檐下、篱笆上都累累地挂满了雪条;院子里像石笋似的站了很多雪柱。大树小树四面八方地伸出白色的手臂,指向天空;本来是墙壁篱笆的地方,形状更是奇怪,在昏暗的大地上,它们向左右延伸,如跳如跃,似乎大自然一夜之间,把田野风景重新设计过了,好让人间的画师来临摹。

我们悄悄地拔去了门闩,雪花飘飘,立刻落到屋子里来;走出屋外,寒风迎面扑来,利如刀割。星光已经不那么闪烁光亮,地平线上笼罩着一层昏昏的铅状的薄雾。院子里的雪地上,狐狸和水獭所留下的脚迹犹新。这使我们想起:即使在冬夜最静寂的时候,自然界的生物没有一个钟头不在活动,它们还在雪上留下痕迹。把院门打开,脚步轻快,我们跨上寂寞的乡村公路。农舍窗上虽然积雪很多,但是屋里的农夫已经早把蜡烛点起,烛光孤寂地照射出来,像一颗暗淡的星。树际和雪堆之间,炊烟也是一处一处地从烟囱里往上飞升。

太阳最后总算从远处的林间上升,阳光照处,空中的冰霜都融化,隐隐之中似乎有铙钹伴奏,铙钹每响一次,阳光的威力逐渐增加;时间很快从黎明变成早晨,早晨也愈来愈老,很快地把西面远处的山头,镀上一层金色。我们匆匆地踏着粉状的干雪前进,因为思想感情更为激动,内心发出一种热力,天气也好像变得像十月小阳春似的温暖。假如我们能改造我们的生活,和大自然更能配合一致,我们也许就无需畏惧寒暑之侵,我们将同草木走兽一样,认大自然是我们的保姆和良友,她是永远照顾着我们的。 大自然在这个季节,特别显得纯洁,这是使我们觉得最为高兴的。残干枯木,苔痕斑斑的石头和栏杆,秋天的落叶,现在被大雪掩盖,像上面盖了一块干净的手巾。寒风一吹,无孔不入,一切乌烟瘴气都一扫而空,凡是不能坚贞自守的,都无法抵御;因此凡是在寒冷荒僻的地方(例如在高山之顶),我们所能看得见的东西,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因为它们有一种坚强的淳朴的性格——一种清教徒式的坚韧。别的东西都寻求隐蔽保护去了,凡是能卓然独立于寒风之中者,一定是天地灵气之所钟,是自然界骨气的表现,它们具有天神一般的勇敢。空气经过洗涤,呼吸进去特别有劲。空气的清明纯洁,甚至用眼睛都能看得出来;我们宁可整天处在户外,不到天黑不回家。我们希望朔风吹过光秃秃的大树一般吹彻我们的身体,使得我们更能适应寒冬的气候。我们希望借此能从大自然借来一点纯洁坚定的力量,这种力量对于我们是一年四季都是有用的。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细读课文,分析本文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我们”把大自然比作了“保姆和良友”,你觉得这样的比喻好吗?为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 4)找出表明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词句,然后分析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

12.①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

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②“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③“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④“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⑤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⑥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⑦“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1)第①段中描写骗子为皇帝穿新装时用了一个“弄”字。你认为这个字用得好吗?请说明理由。 2)第①段中写到“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皇帝为什么要做这些动作?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3)人们为什么都齐声称赞皇帝那并不存在的新装? 4)为什么是一个小孩子揭穿了真相?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七、作文

13.朱自清的《春》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使得文章语言非常精彩,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请仿照文中的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B 4.D 5.A

二、名句名篇默写 6.略 三、诗歌鉴赏

7.1)通过描写大海壮丽的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3)C

四、综合性学习

8.(1)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了2 500多年,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熟读《论语》,我们会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吧! (2)示例:敏学好,交友信,择贤善 (3)③⑦ (4)示例: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