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重要)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重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外部性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或收益有着显著的外溢性。这类产品的生产或消费,可以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利益,对他人产生了额外的成本或收益,但并未因此进行赔偿报酬,这些成本或收益在一个企业进行核算时往往不予考虑,故将这种现象称为外溢性现象。有外部特征的产品,其私人成本(收益)与社会成本(收益)是不一致的,其差额就是外部成本(收益)。(成本外溢,如污染;收益外溢,如教育) (4)市场的不完全。

有些产品是市场无法提供或无法充分提供的,此时则存在着市场不完全的问题。有些投资大、高风险、获益周期长的产业,私人部门是不敢贸然经营的,比如某些高科技新型产业等。在这些领域也是需要政府部门介入的。 (5)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问题。

个人偏好的合理性是市场竞争结果的合理性的前提条件,但是在现实的市场中,并不是每个人的要求、愿望都是合理的。可能某种产品能给个人带来较大的利益,但消费者本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给予它较低的评价,也就是说只有在很低的价格下才愿意购买;或者相反。例如低估了教育的好处而高估了香烟的好处。

人们把消费者的评价低于合理评价的产品称为优值品;把消费者的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称为劣值品。这两种情况都为政府干预提供了理由。 (6)信息的不完全。

完全的信息或知识,是指生产者及消费者不仅充分掌握市场当前出现的情况,而且了解明天、后天出现的事情。但是由于市场的日益复杂化,私人市场所提供的信息往往很不足,信息的不充分会影响到竞争的充分性,从而影响到市场机制的运转效率。 (7) 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

对于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市场可以自发的进行调节,但是一种事后调节,并且是采用经济危机的手段。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经验表明,这种调节的代价太高昂,不能为社会所接受。另外,一些政治上、地理上的障碍也使得市场自发调节功能受到限制。这就为政府部门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稳定提供了依据。 (8) 收入公平分配问题。

市场经济的运行只保证了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并没有解决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市场竞争在实现效率的同时,有可能产生极大的收入分配不公平。如果经济最初处于不公平的状态,那么越是接近帕累托最优状态,可能达到的收入分配结果越是不公平,也就是越高的效

5

率,往往自发伴随着越不公平的分配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要素和财富的最初分配恰恰是不公平的,人们进入竞争的条件、实力、能力不同,这往往受家庭出身、家庭机构、遗产继承、性别等许多个人不能左右的因素的影响,这样能给经过竞争达到的最终分配结果往往更加不公平。

这种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会影响一个社会的安定和凝聚力,而且也不符合社会的道德观念。 8、 帕累托改善只要当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得到改善而又不损及另一个人的境况,这时就存在

一个福利的增进,也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改善。 9、 混合经济的定义及特点

定义:混合经济是当代国家以社会目标补足私人目标,以政府经济政策补足个人经济政策,以政府调节补足市场调节的一种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家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和个人通过职能分工与合作以实现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特点:(1)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的经济活动不仅要满足个人的经济目标,而且还必须满足某些公共目标;

(2)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的经济活动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经济决策,而且也取决于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经济决策;

(3)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处理经济问题的方法,是介于自由放任(自由市场)与政府管制(集中计划)这两种极端方法之间的“中间方法”;

(4)在混合经济体制下,政府与私人企业、国家与市场通过职能分工而建立起经济上的合作关系;

(5)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由于政府加入经济过程而造成的个人经济自由的相对减少,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选择政府的自由而得到补偿。 10、造成各国混合经济体制差异的因素 (1)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 (2)各国社会与政治的结构 (3)各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11、各国的混合经济体制

(1)以美国为典型的国家需求管理型混合经济体制 (2)以英国和瑞典等国为典型的福利国家型混合经济体制 (3)以德国为典型的社会市场型混合经济体制

(4)以法国为典型的强调供求管理的指示性计划型混合经济体制

6

(5)以日本为典型的国家发展导向型混合经济体制 12、在混合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有哪些主要表现? (1)资源配置。

含义——政府通过对财政资金的分配,引导物资和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形成一定的资产、产业、人力资源结构,以及地区经济布局的功能。

目标——保证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必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只能在资源配置上起基础性作用,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

解决好“外部性”问题等等。

①直接提供公共产品及其他市场供给不足的产品; ②财政补贴:刺激私人企业生产供给不足的产品;

公共支出 ③政府购买:购买私人产品以刺激该产品的生产,扩大供给效果; ④财政投资;(补贴弱势群体) 手段 ⑤财政转移支付。(“劫富济贫”)

税收、国债等调控配置资源:通过调整税率来鼓励或限制某些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采取科学的财政政策和手段直接配置和间接引导社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2) 收入分配。

含义——通过财政的无偿分配,调整各分配主体的物质利益关系和改善社会福利状态。 目标——实现社会福利的公平。

必要性——市场机制是以效率为准则的,因而不能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若社会之追求效率,忽视公平,社会矛盾就会不断的激化,进而阻碍效率的提高;为解决这一矛盾,政府通过财政手段,调节社会产品、国民收入的个人分配,使之达到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状态,即公平状态,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近年来,为了促进效率的改善,各国的财政政策的目光逐步从注视高收入向低收入人群装换,实施反贫困战略。

政府可将征收累进所得税筹集的收入用于公共事业投资,以利于低收入阶层;政府可对

奢侈品以高税率征税,对日用品进行补贴。 (3) 稳定经济。

含义——通过对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势态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财政政策,抑制经济过热或促进经济增长。

目标——保持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

7

必要性——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会导致经济增长中的波动,若振幅过大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社会振动,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带来危害。对此,政府不能坐视。

手段——政府通过制度安排建立“自动稳定器”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机配合,以及采取其他的辅助措施,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与结构,实现总供求的平衡。就财政政策的选择而言,主要是相机抉择,实施扩张型财政政策或紧缩型财政政策,使整个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13、政府失灵是因政府机制缺陷而造成的资源配置无效率。 现象:(1)有限信息

(2)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

(3)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认识时滞;决策时滞;执行与生效时滞。 (4)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是指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或者说,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大体上包含如下几方面的含义:

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使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绝大多数商品要由供求双方通过竞争形成市场价格,这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

② 正确发挥和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作用。市场经济体制虽有促进生产力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因此就需要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为市场经济体制正常运行提供重要条件,也是克服市场不足和市场失灵的有力手段。 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章 公共产品理论

1、公共产品,是由政府(公共部门)所生产和提供的,用于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需求的产品和劳务。

特征:(1)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

(2)非竞争性(Non-rivalness)

① 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如,灯塔)在现有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上,新增消费者不许增加供给成本。

② 边际拥挤成本为零。任何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同时享用该公共产品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