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学习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学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学习

作者:徐小粉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3年第07期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而其中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所谓传统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起来并渗透于民众整体意识和行为之中,世世代代传递的最有生命力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文化现象的有机复合体。由历史沿袭而来的风俗、道德、思想、艺术、制度、生活方式等等一切物质和精神文化现象的有机复合体。”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她精深厚重,传承文明,营养无限,永屹世林。

经过历史积淀而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激励后辈。我们曾经迷失过,放弃了自己民族的瑰宝,学习外族的文化,尤其是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去芜存菁,一度造成 “崇洋媚外”的不良风气。好在近年来,一些有识之士,重新把传统文化放在了重要位置。于是诵读国学经典成为风尚,最明显的就是中小学课本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增加,在中小学课本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诗词、古文。这也是培养青少年继承传统文化意识的表现。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背书,学习古文的兴趣不高,并没有真正学到传统文化的精髓。面对这种现状,我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了一些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一、特殊的语文课堂模式

《弟子规》开篇训诫:“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德才兼备,把德育放在首位,是因为德影响着才的运用,起着统帅的作用。因此,我制定了特殊的课堂模式。早读时的“国学讲堂”讲授十分钟的国学经典名著《论语》《孟子》《弟子规》等的精华部分,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午上课前的“文学下午茶”讲授十分钟的小故事大道理,让学生从中体味人生百态,从而学会做人。下午放学时的“中外课堂”讲授十分钟的中外名著精彩片段,让学生在赏析中开阔眼界,提高文学修养。每节课上课前的几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课前演讲,内容自定,要求积极健康向上,表达用标准的普通话,时间限制在三到五分钟(机会均等,按学生的学号轮流,即使是班里成绩最差的学生,也必须参加)。通过种种形式的学习,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知识,提高其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其个人素质,陶冶情操。 二、“每周一诗”与“诗词擂台赛”

出于引导学生热爱诗词的目的,我组织了“每周一诗”活动。在诗词的学习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