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理工大学金融学课程作业一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哈尔滨理工大学金融学课程作业一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金融学课程作业一

班级:经济学11-1 姓名:安蛟

学号:1116040101

2012-9-24

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Ltms简称OBSI)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银行业务发展的一个亮点。目前,西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一般在银行收入中占比达30%以上,而国内商业银行则远低于这一水平。由于开展表外业务不但可以为银行带来丰厚收益,还可提高银行社会化服务水平。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份额也在逐渐加大。但是表外业务不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反映,运作透明度不高,因此其风险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较难预测和评估.加之表外业务风险是银行整体风险的一部分,随时可能转化为表内风险,而且有些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潜在风险较大。尤其是美国“安然事件”后,经济界更加关注表外资产,加强监督也迅速达成共识。

表外业务的风险

表外业务都在﹁定程度上影响着银行未来的获利能力和偿付能力,当某一或有事件发生时,它们将会由表外转至表内成为银行实际的资产和负债。这种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由于其不确定性,往往伴随着比表内业务更大的风险。概括起来,表外业务的风险有下列几种类型: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表外业务服务的对象违约,而使债权人遭受损失的风险。各种表外业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信用风险,如担保业务中,被担保的客户因某种原因破产,无法履行合同义务,担保银行便要承担赔偿责任。此外,在票据承兑、有追索取的贷款出售等业务中,银行都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信用风险。 (二)利率、汇率风险

利率、汇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汇率的变动,导致商业银行在表外业务中蒙受损失的风险。在互换交易、期权交易及远期利率协议等衍生金融工具中,利率、汇率发生于银行不利的变动,都会使银行面临这种风险。在金融自由化、国际化、证券化的趋势下,利率、汇率风险对银行收益的安全性威胁日益增大,如在贷款承诺协议期间,借款人可以按照固定利率或可变利率获得一笔贷款。但在这期间里,若市场利率上升,银行的资金成本升高使贷款协议利率与资金成本之间的利差变得非常小或者成为负值,而借款人必然会在有利的利率下最大限度地使用贷款,银行将承受较大的损失。 (三)流动性风险

流动风险是指可转让金融工具不能以接近市场价格很快出售而遭损失及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转化成现实资产和负债时,银行面临头寸短缺的困难。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通过资产证券的发行,银行融通了新的资金,增加了资产的流动性,但同时也增加了流动性风险。因为当市场发生剧烈波动时,投资者、银行都想到转嫁风险而抛售证券,反而使流动性风险加大。另外,表外业务大多使用创新金融工具,它们的市场往往还未充分打开,遇到条件不利时,要承受市场流动性的严竣考验。同样,在信用证业务中,商业银行也面I临债务人违约,或有负债变成现实负债的流动性风险。 (四)清算风险

清算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每日在办理支付结算业务时,在规定的清算时间内,应收款项不能及时清收,而面临经营计划被打乱,陷入头寸短缺的困难。 (五)经营风险

表外业务的经营风险是由于银行对该类业务不熟、经营不慎,管理不健全或不能适应突发性市场变化而使自身遭受损失的风险。表外业务在我国是一项新兴业务,行际、区域和品种发展极不平衡。涉外金融机构的部分表外业务品种已成常规性的熟练业务,但多数涉内机构对表外业务的基本知识缺乏全面了解,在经营管理中必然难以对其风险有较周密的防范。此外,有的行经营管理水平低出现人为过失;经营规模小,抵御风险实力弱;无效率的操作等都可造成经营风险。

2

我国固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代表和主体。大力友展表外业务以拓展业务范围、增加收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是一种现实而必然的选择。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差距很大,需要推动经营观念、管理制度、营销策略等多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一、固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中的问题

在传统体制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只重视资产和负债业务的发展,即只重视表内业务,表外业务几乎是空白 [2]。随着经济体制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机制及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断涌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在营业网点、从业人员、服务品种、经营收入等方面均有所起步。但就其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而言,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差距很大。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 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规模小

目前我国银行表外业务仅比西方 20 世纪 50、60 年代稍强,离其 20 世纪 80、 90 年代的水平相差甚远。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金融衍生产品得到了空前发展,成为表外业务中份额最大的业务品种问。目前,全球从事金融衍生交易的交易所已达 50 多家,交易工具多达 1,000 多种, 2002 年交易额已超过 20 万亿美元。若再加上场外交易,全球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额存量按尚未了结的合约金额来估算, 1991 年达 10 万亿美元, 1993 年达17 万亿美元, 1995 年达 20 万亿美元。而我国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在 90 年代刚刚开始,就因为一些违规事件(如 \国债期货事件)而不幸夭折,目前国内衍生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 2业务品种单一

由于我国国内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银行业务发展受到严格限制,从事的业务范围很窄,在很长的时期内一直只能从事传统的银行存款、放款和结算业务,起主导作用的是日常操作简单、间接筹资功能较强的结算类、代理类业务,而层次较高、为客户提供智力服务而直接收取手续费为主的表外业务品种比较单一。而为大公司充当投资顾问、财务顾问,为公司的收购、合并、重组提供咨询服务等新兴表外业务都没有开展,有的还因为受到限制无法进行,而这些恰恰是国外商业银行主要的非利息收入来源。这些限制的结果导致国内银行业金融创新能力差,金融产品单一,缺乏吸引力,以及专业经验不足,人员素质差,各行之间表外业务的低层次、同质化竞争更趋激烈,过度的价格竞争几乎将表外业务的发 3.业务收入较低

金融自由化的深入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参与其他金融业务的机会。在调整业务收入结构,实行多样化经营的战略中,表外业务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o 但是,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很低。各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据中,贷款利息收入占银行营业收入的绝对比重,表外业务所提供的收入简直是微乎其傲。据有关资料统计, 2003 年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占总

3

收入比例仅为 3%-10%左右,平均水平为 7.93% ,仅占美国银行业 1990年年均水平的 22.66%。 4.业务发展缺乏管理

从表外业务的管理看,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机构都是以存贷职能为中心围绕着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来设置的,没有组建专门的或相对独立的表外业务管理机构,也没有对表外业务进行总体规划,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上投入不足,尤其是对新兴表外业务的投入很少。虽然有些行建立了自己的表外业务部,成立了专门以市场为导向的表外业务管理机构来对表外业务进行规划组织、管理、协调。此外,表外业务的开展缺乏统的操作规范及科学、有效的指标统计、考核、体系。国有商业银行在开展表外业务时,往往注重业务的研究开发、设计推广,而对操作规范、财务制度、风险防范重视不够,容易导致基层临柜人员操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缺乏规范化管理,甚至因为不懂操作而拒办业务。 二、制约固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外部因素 1.分业管理的体制约束 2.经营环境约束 (二)内部因素 1 经营理念陈旧 2.专业人才与技术缺乏

三、促进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提高表外业务整体营销水平。

1.加大表外业务产品开发力度。

表外业务产品开发对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可以吸引原有服务范围以外的客户,并通过增加交叉销售、从竞争对手那里学习与吸收其核心业务等形式增加现有市场的销售,还可以在提供相同或相似业务时通过产品创新降低经营戚本。国有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表外业务产品开发:①增加新的产品与服务;②对原有产品重新整合或分类以增加新产品;③改变或扩充现有产品;④前述 3 种方法的综合运用o 根据表外业务产品开发的市场目标、开发途径以及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国有商业银行可以选择不同的产品开发策略进行实施,主要包括:①扩张策略,即扩充以增长交叉销售为核心目标的主要表外业务产品系列的服务O 该项策略的实施结果是形成一个多功能的表外业务效益增长点,如扩张信用卡业务可以相应带来代收代付业务、结算业务等相关表外业务的相应增长。②分解策略。在选定市场区域内将原有表外业务分解成几个子系列,旨在以与竞争对手相近的费用增加市场占有份额。分解策略的特点是差别化和个性化,实际性与灵活性是这种产品开发策略的最大优点。③附属产品策略。其实质是不依附于主要产品的独立产品开发,使非本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