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经典复习思考题附详细解答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发展经济学经典复习思考题附详细解答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工业化的理论基础

(1)实现工业化的一般理论依据是恩格尔消费规律。 (2)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模式。

(3)贸易条件恶化论。为了摆脱落后,发展中国家必须大力发展自己的工业,以代替进口的工业品。

(4)联系效应论。由于发展中国家资本有限,为了使有限的资本产生最优效果,这些国家必须把资本投入到联系效应最大的部门上。根据投入—产出关系,他认为,工业部门特别是资本品工业部门的联系效应比农业部门的联系效应大得多。 工业化的作用: (1)促进农业发展。 (2)提供多样化的产品。

(3)具有较强的联系效应,工业部门的发展能起到最大的带动作用。 (4)有利于资本形成,能把红利的大部分用于再投资。 (5)提高总量生产率和加速经济增长。 工业化发展三个阶段:

工业化不仅是一个国家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的转变过程,而且也是工业部门内部结构的变化过程。一般认为,工业发展过程正常地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级消费品工业发展较快,比资本品工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增长加速进行。

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比消费品工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并且渐占优势。 2、什么叫全面工业化战略?部门优先发展战略包括哪些内容?

所谓全面工业化战略是指在工业部门中的各个行业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以求在短时期内启动停滞经济,迅速推进工业化。这种战略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在20世纪40和50年代提出来的,被称为“大推进”(the big push)战略。

理论依据:这一战略思路是以社会基础资本和需求的不可分性(indivisibilities)为理论依据的。

社会基础资本即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电力、城市公用事业如供水排污系统等,从更广的角度说,还包括医院、学校等所有的基础产业。这些基础产业一个重要特征是不可分性,即:这些基础产业的投资必须达到一个最低限度的规模,小于这个规模就不可能发挥作用。基础设施的门槛投资规模是相当大的。由于互补性的存在,基础设施也要求其它相关工业(如钢铁、建材等)的发展。 市场的不可分性是指市场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如果一种产品的市场规模太小,厂商因为考虑到需求不足而不愿意投资和从事该产品的生产。但如果有很多消费品同时被生产出来,就会产生相互的需求,使市场规模变大,从而刺激投资。大推进战略的要旨是在发展中国家所有部门中全面进行大规模投资,这被认为是启动一个停滞经济的唯一途径。

部门优先发展战略:

(1)、优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经济学家提出进口替代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即通过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严格限制制成品进口,,促进国内生产者创办企业和扩大规模,生产这些工业品来逐渐取代进口的工业品。

(2)、优先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思路体现在费尔德曼于1928年为苏联计划委员会的发展计划中,故称为“费尔德曼模式”。为了使经济迅速工业化,必须要优先发展资本品工业即重工业。

(3)、优先发展主导部门:主导部门由于技术先进和其它方面优势而最先发展起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资本积累,扩大其它一系列部门的产品需求,从而带动其它部门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3、如何确定主导部门呢?

1)主导部门的产品必须有旺盛的需求; 2)主导部门必须引入新的生产函数;

3)主导部门必须有较大的资本投资,特别是有一个高的利润再投资率; 4)主导部门的扩张和技术变革必须能引起其它部门扩大生产能力和引入新的生产函数。

第六章 人口流动与城市化

复习思考题

1、分析刘易斯模型,拉-费模型,托达罗模型,包括其意义和缺陷。 刘易斯模型:

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经济发展依赖现代工业部门扩张,而农业部门为工业部门的扩张提供劳动力资源。

(1)无限的劳动供给:它是指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在一个固定的工资水平上能得到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劳动供给。 这是因为:工业劳动生产率总是高于农业劳动生产率,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高于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只要收入差别过大,流入城市的农业劳动力就会大大超过工业部门所能提供的机会。 (2)工业扩张与劳动力转移过程

刘易斯模型中关于劳动力的转移过程: 工业部门获得的利润全部用于投资,形成新的资本积累,使装备水平提高,从而使劳动生产率相应提高。于是,资本家雇佣更多的劳动力 来扩大生产规模,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引起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当二元经济变成一元经济,发展中国家就进入了工业化。 (3)刘易斯模型的意义和缺陷 1)意义

第一,这个模型把经济增长过程与工业化过程以及人口流动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开辟了一条结构主义思路。

第二,工业化和城市化密切结合在一起。 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三,把工业化、资本积累与人口流动结合在一起。 2)缺陷:

第一,现代工业部门的资本-劳动比例是始终不变的。实际情况可能不是这样。

第二,发展中国家存在着无限的劳动供给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第三, 强调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而忽视了农业的发展。

第四,假定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城市中不存在失业与实际情况也是不符的。

第五,刘易斯把城市工业部门不变的工资水平作为分析的基础。实际上在城市存在大量失业的情况下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一直在上升。

2、拉尼斯-费模型

(1)模型的提出: 美国经济学家拉尼斯和费景汉合作。模型的假定是,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是由制度决定的,农业劳动力的收入水平被假定不变。

(2)模型的内容:他们把经济发展过程和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来分析。

1)第一个阶段:农业劳动边际生产力为零。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不会引起农产品总量的减少和粮食的短缺。

2)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农业劳动边际生产力大于零但小于农业劳动者平均收入水平。当这部分劳动力开始从农业部门转移出去时,农业总产出就会下降,农产品和粮食就会发生短缺。粮食短缺必然导致粮食价格上升,各种工资水平也必然相应提高。

3)第三个阶段:剩余劳动力消失了,农业部门的工资再也不是由制度决定,而是由市场决定,即由劳动边际生产率决定。由于农业工资水平上升了,那么,只有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更高,否则,农业劳动力就不会转移到工业部门。 拉尼斯和费景汉指出,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是保证工业部门扩张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条件。 (4)模型的评价:

贡献之一:对刘易斯模型的重大发展。在刘模型中,农业对工业扩张的贡献是提供廉价劳动力,只要工业部门持续发展,农业劳动力就可以转移过去。但是在拉——费模型中,农业不仅为工业提供劳动力,而且还为工业部门提供农业剩余,并且这种转移在第二阶段还会受阻。

贡献之二:刘易斯模型没有考虑人口增长与工业扩张以及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而拉—费模型考察了人口增长对工业扩张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利影响,把人口增长包含在模型中更符合现实情况。

缺陷之一:工业不存在失业;

缺陷之二:假定农业收入不会因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增加。 3、托达罗模型

(1)模型的基本观点:托达罗认为,一个农业劳动者决定他是否迁入城市的决策不仅决定于城乡实际收入差异,而且决定于城市失业状况。当城市失业率很高时,即使城乡收入差异很大,一个农民不会简单做出迁移到城市去的决定,他还必须考虑城市就业状况。也就是说,这个劳动者必须在一定时期内遭受失业风险和获得高收入之间进行权衡。在这里,就业概率在迁移决策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托达罗模型具有的政策含义:

第一, 不能依靠工业扩张来解决就业问题。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