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经典复习思考题附详细解答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发展经济学经典复习思考题附详细解答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人口增长更为迅速:医学的进步使婴儿的死亡率下降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而出生率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上,这样就导致了发展中国家人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3)国际移民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发达国家初期,可以向北美和澳大利亚大规模移民,使之变成剩余人口的安全阀。二战后,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通过向国外移民来转移剩余劳动和寻找就业机会的途径已被发达国家严厉的移民法堵死了。

(4)农业生产率相对更低:当今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率普遍低下。低农业生产率当然是当今发展中国家发动工业化的巨大障碍。其中主要因素是由农业停滞造成的。

(5)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存在着很大差异:当今发展中国家政权基础不是很稳固,缺乏民主,办事效率低下,崇尚传统习惯和价值观,安于现状,缺乏创新与变革的动力。 (6)国际经济环境对后进国家不利:先进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在世界上就处于领先地位。而发展中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截然不同,就像婴孩面对强壮的大人,天生就处于劣势地位。

什么叫后发优势?发展中国家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即后发优势。 (1)有大量的先进科学技术可供利用。 (2)有其他的知识和经验可供借鉴。

(3)结构变化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一般都伴随者产业结构的转变,意味着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配置,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

(4)世界经济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开放。

第四章 农业的转变

复习思考题

1、 农业对经济发展有哪些贡献?

经济学家把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归结为4个方面: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和外汇贡献。

2、 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的特点是

什么? “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称为传统农业。”它通过口授和示范从一代传到下一代。”可见,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技术长期不变。

第一,缺乏适宜的替代技术。 第二,农民对技术缺乏知识和了解。 第三,承担风险的能力很低。

第四,投资资金缺乏。 第五,现代投入品供给不足。 第六,传统制度的障碍。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技术停滞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农业基本上是静态的,农业生产的增长取决于传统要素供给的增加,如土地和劳动的增加。

第二个阶段是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阶段,这个阶段是低资本技术动态农业发展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阶段, 或叫做高资本技术动态农业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农业部门的相对重要性大大下降了。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生物科学技术进步促进单位面积产量,使劳动生产率提高。这个阶段是农业现代化阶段。 3、速—拉模型的内容及其意义。

日本农业发展经济学家速水佑次郎和美国农业经济学家弗农-拉坦合作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了一个新的农业发展理论,名叫诱导技术创新理论。后来,在1985年的修订版中,他们又增加了一个诱导型制度创新概念,这样,他们的理论就被叫做诱导型创新理论。 1)诱导型创新理论的内容

第一,选择什么样的农业发展道路。

现代农业发展依靠技术进步。农业技术进步表现为2种形式:一是以代替劳动为主的机械技术进步,还有一个是以代替土地为主的生物化学技术进步。速水和拉坦认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农业发展道路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率和农业产出的迅速增长,要看各国的资源禀赋状况来决定。

第二,农业技术和制度变革是各国资源禀赋状况和产品需求诱导的。.

在经济发展动态过程中,相对要素的价格和产品需求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当粮食需求由于人口和人均收入增长而增加时,生产粮食所需的要素投入的需求也增加了。当要素需求的增加面临不同的要素供给弹性时,结果是相对要素价格的变化。农业技术的进步可以看作是,由相对要素稀缺性的变化引起的。

第三,诱导供应商开发新产品。

诱导型创新理论假定在农民、研究机构、供应商之间存在一种有效的相互影响。农民受相对价格变化引诱,寻找那些节约相对稀缺生产要素的农业技术。这会促使研究机构发展新技术,也促使供应商生产和供给那些替代较为稀缺要素的现代技术产品。

第四,农业技术变化还反映了一般科学技术的进步。

一般科学技术的进步降低了技术和企业家创新的成本,对技术变化有影响。 第五,诱导型创新是一个不均衡的动态过程。

为了解决一个又一个矛盾,进行不断的创新。 2)诱导型创新理论的意义

第一,对农业发展理论的新突破,把农业技术进步看作是内生的,是由各国要素禀赋状况决定的。这个理论的主要论点是以便宜的要素来代替昂贵的要素,从而实现一系列的要素替代。

第二,对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 4、怎样理解绿色革命?

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墨西哥、菲律宾、巴基斯坦、印度、泰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地区,大面积地推广和种植新型高产小麦和水稻品种,使粮食产量比过去大幅度地提高了。这种种子改良为中心、大规模提高土地生产率的活动被称为是“绿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

首先,高产良种具有高化肥反应性质。 其次,种子----化肥技术是规模中性的。 (3) 绿色革命的影响

第一,绿色革命使传统品种生长期要短的多,原来一年一熟,现在一年两熟、三熟。 第二,绿色革命使大面积种植新型高产良种的国家和地区,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了。 第三,绿色革命使粮食供应增加和粮食价格较低 。第四,绿色革命也导致了土壤肥力的下降和环境污染。

第五.绿色革命使小农与大地主、大农场主的差距更加拉大,收入分配不均现象更加恶化。

第六,绿色革命的发生也导致了地区之间的收入差异的扩大。在土壤、气候、温度、地理位置适宜于种植高产良种的地区,农民收入水平比较高。在没有受到绿色革命影响的地区,如非洲地区,饥荒是最严重的。 5、大农场有哪些优势?

第一,有些不可分的大型农业机械,一次性投资太大,对大农场来说,机械能够充分利用,而且每个单位产出分摊成本很小。对小农场来说,大型机械利用不足,,分摊成本较大。

第二,大农场资本雄厚,承担风险能力强,所以比小农场更迅速地采用新技术。 第三,农业经营规模与管理技术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大农场能够实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小农场难以做到。

第四,大农场可以并且能够从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6、在传统农业中,小农场比大农场更有效率的理由是什么?

其一,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土地是稀缺的,劳动力是丰富的。小农村倾向于用较多的劳动在较少的土地上实行集约化经营。结果,劳动得到就业,土地生产率也很高。 其二,在传统农业中,由于土地和劳动是主要投入,而资本投入很少,所以不存在一个最低限度的投资规模。在这样条件下,生产规模报酬是不变的。上面讲的绿色革命对农场规模没有偏向,即生物技术变革是中性的。这是对小农场无效率的驳斥。

其三,大农场和小农场在目标函数上是不同的。大农场的目标函数是利润最大化,小农场的目标函数是产量最大化。小农场遵循生存原则,大农场遵循效率原则。按照利润极大化原则,一旦劳动边际生产率小于工资,利润就会减少,农场主就不会雇佣更多的劳动。按照产量极大化原则,只要劳动边际生产率大于0,增加劳动投入就是合算的。小农场比大农场在更大程度上实现集约化经营,吸收更多劳动力就业。

其四,小农场比大农场更能够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家庭农场的成员懂得生产为自己进行的,无疑会提高耕种质量,增加土地的产出。 7、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哪些农业政策?

(1)价格政策:在20 世纪70年代以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压低农产品对工业品比价的政策。这不仅恶化了农民的生活条件,而且阻碍了工业化进程。有些学者对价格剪刀差政策提出了批评,认为这是一种竭泽而渔的做法。

(2)投资政策:20世纪60年代以前,农业成为投资遗忘的角落。70年代以后,粮食的短缺使人们认识到对农业投资的重要性。农业投资主要是对农业基础实施的投资和农业生产资料工业的投资。

(3)信贷政策:为了促进新技术的采用和农业的发展,国家还必须建立农村金融系统,向农民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鼓励农民对农业进行生产性投资。

(4)教育政策:也就是研究、推广与教育。农业增长的关键在于新技术的采用,但新技术必须先发明出来,然后加以推广,最后由农民运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 把新技术运用到生产中去的重要约束是农民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即使一项新技术很简单,农民也需要学习。舒尔茨把此看作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第五章 工业的发展

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工业化?工业化的理论根据和发展阶段是什么?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工业化的涵义:

工业化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变化的经济结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工业部门持续扩张,特别是制造业增长迅速,使得农业部门净产值和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而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部门比重持续上升,而服务业部门的比重大体上保持不变,结果,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渐占优势。 当农业部门的规模变得很小(如小于10%),而服务业部门规模变得很大(如达到60%)时,一国经济就从工业化阶段进入发达经济阶段,也有人把它称为后工业化阶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