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我爱这土地》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我爱这土地》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新版)新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畅游学海敢搏风浪誓教金榜题名。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凌风破浪击长空,擎天揽日跃龙门《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的: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使学生了解新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体验新诗的意境及思想内容。

4、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

⒈ 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使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本诗的思想内涵。 ⒉ 象征的表现手法。 ⒊ 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了解艾青新诗创作的特点及本诗的写作背景,为学生准确理解这首诗奠定基础。 2、注重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意。

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品味重点诗句,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4、课堂上给学生更多自我表现的空间,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以朗读为主,让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诗歌深层含义。故此,学习方法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 课前布置:

A、搜集诗人的有关材料; B、查阅有关抗日战争的史料; C、选阅一些爱国诗歌,准备朗读比赛;

第一课时

一、检查学生课前作业的完成情况。 二、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板书:我爱这土地)运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抗日战争的镜头和图片,学生谈自己的感想。 三、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1

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学生搜集资料较详细的给予口头表扬。 四、背景介绍:

本诗是一首现代诗歌史上广为传诵的名篇。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我华北、华东、华南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皆实行“三光”政策,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反抗,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诗人艾青在这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情的爱,对侵略者的恨,写下了这首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慷慨激昂的诗篇。展示学生搜集的一些符合本文主题的抗战史料,教师进行鼓励。 五、进入课文

(一)、在教师的带动下熟读诗歌,争取达到成诵。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聆听录音,感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同时注意诗歌的节奏、语气、语调。 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在朗诵中同学们感受潜藏在这首诗文字之下的深沉的情怀。 第四步: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品味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学生细细品读诗歌,以小组形式分析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抓住重点词句深入挖掘。

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带着诗作所表达的情感朗读诗歌,解读诗歌的主要内容。 第七步:背诵全诗。 (二)、教师注意:

1、诗歌的节奏。初读诗歌,领会感情基调 2、朗读时语句的连贯性。 3、增、减字的朗读错误。 4、请学生读准下列词语。

嘶哑(sī yǎ) 喉咙(hóu long) 汹涌(xiōng yǒng)

悲愤( bēi fèn) 激怒(jī nù) 黎明(li ming) 腐烂(fǔ làn) 5、学生自行评价与打分中的激励性。 6、诗歌中美的熏陶与感受的情景导向。 (三)、教师布置作业: 朗读、背诵、默写本诗。

第二课时

一、全体师生一起背诵课文。 二、复习上节课内容

作者的介绍、诗歌的节奏及朗读的情感等导入课文。 二、学生齐读本诗,进一步熟悉诗的内容,并分析结构。 第一节:以鸟生死眷念土地作比,表达诗人对祖国的爱。 第二节:运用设问,直抒胸臆。

三、学生品读诗歌,提出问题分析诗的形象。 问题情景设计如下: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2

回答: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为祖国献身的愿望。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2、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回答:“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3、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回答:“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回答: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四、学生默读全诗,体会文中的感情。 五、课堂小结

诗人以鸟的形象自喻,用饱含激情的诗句歌唱祖国,歌唱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这种鸟儿对土地的痴情,表达出诗人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

附:板书设计 我爱这土地

意象 象征 鸟 诗人自己

土地 受蹂躏的祖国大地

河流、风 愤怒的抗争精神

黎明 (光明的未来)解放区

六、学生齐声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七、作业布置:

1、个别朗诵,通过比较选出优秀的,体会此类诗歌朗诵的语气、语调、感情。然后唱一首慷慨激昂的爱国歌曲《时刻准备着》调动起积极性,创设好浓厚的氛围后开始在班级进行爱国诗歌朗诵比赛。 2、写一篇读后感或仿写一首诗歌。

《我爱这土地》教学反思

自我校开展语感教学以来已经有两年左右的时间了,从这两年的语感教学实践看,我们课堂教学的动态过程主要是由朗读来贯穿的,教师将学生的朗读作为一种最简便、最直接、最容易控制的课堂反馈途径,不仅及时的了解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问题所在,而且有针对性地灵活地调整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使教与学达到动态的平衡,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爱这土地》是当代诗人艾青的代表作之一,又是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第一篇课文。为了有一个好的开端,在备课上我下了功夫。写好教学设计后,我反复地朗诵了这首诗,又从网上下载了这首诗的朗诵录音,对照着自己反复地读,争取在课堂做好示范朗诵。为了每一节课能够精彩一些,在课前我都要做比较充分的准备,我自己觉得首先要用心投入的去教,用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染学生,用自己的感情点燃

3

学生,努力使师生的感情融入作者对于祖国民族的悲痛、深沉的热爱当中去,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以达到文本---教师---学生的高度融合,三位一体。

由于《我爱着土地》这首诗歌的写作时代背景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差甚远、理解诗歌又需要发挥自身

的想象力,所以,我忽然想,为什么不让他们先背过这首诗,然后再回答这些问题呢?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许读熟了,就更容易理解诗中意象的含义了。

经过认真考虑,我把朗诵作为本节的教学重点,把理解诗中的象征意义作为教学难点。我认为诗歌教学就是朗诵课,只要读好了,诗歌的内容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在“读”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争取让学生每读一遍都有所收获。同时注意阅读方式的多样性,如自读、范读、配乐读、竞赛读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一篇文章平铺在纸上,黑字白纸,仅仅是一样东西而已,但是经过学生们的用心读,文字便活了,山青了,水流淌起来了,鸟儿飞起来了,书中的动物们可爱了,人物有了思想。

在教学中,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朗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组织一堂课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过程,是把学生带进文本构建学习的起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分层面,通过默读、朗读、齐读、抽读等多种形式争取让学生每读一遍都有所收获。同时注意阅读方式的多样性,如导读、自读、范读、配乐读、竞赛读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二、注重情境的创设

这节课,我根据不同内容创设了不同的教学情境。如课前搜集诗人及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资料,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他们通过查书籍、上网、看影视、问他人等多种渠道获取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使学生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收获。通过向课外充分拓展和延伸,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情境创设,这同教师的灌输讲解所得的收获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象征“这一难点问题,再创情境。引导学生转变角色,以”一只鸟“的身份设身处地的去体会作者对”这土地“的挚爱之情,使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事半功倍。 三、注重评价

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其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拥有

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我注重了评价的多元化,对课前搜集资料充实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对朗读能力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对课文理解能力强的学生给予全体师生鼓掌奖励,评价在生生、师生之间充分展开。对朗读、讨论等环节的评价不仅使师生之间增加了亲和力,而且使教与学同时变得生机无限,摇曳多姿。

通过多次朗读,迈出了学生熟悉文本是最关键的一步,他们通过阅读体会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提出相关问题,这比老师挖空心思给学生提问题并滔滔不绝地讲解要好得多。学生如果能真正进入文本,即使老师不讲,效果也一定不错。可想而知,这节课因学生作答积极,课堂氛围也跟着活跃起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与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4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缺憾,比如指导朗读最好让学生画出节奏和重音,教学语言还不够严谨和凝练,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学生的发言不能给予有效的,科学的引导。 俗语说:“教学有法,教无法定“,这只是我在诗歌教学中的一个尝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都是在尝试、在学习,还需要反思。行走或驻足,都能欣赏到沿途无限的风光。我想,这正是我们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的理由吧!

5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