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一型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某小一型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益下降,水土流失渐趋严重。

(2)水库集水面积有限,外来水源补充不足,水库水体流动及更替少,库水自净能力低下。

(3)库区淡水养殖投料及开垦耕作对水库水质和水库淤积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4)水库周边及下游部分农村群众水患意识差,自觉维护大坝等公共设施的意识淡泊。

1.3.4 大坝

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约为125.07m,最大坝高29.07m,坝顶宽度5.0m,坝顶长度180m。上游坝坡1:2.4,干砌石护坡。下游坝坡平均坡度1:2.5,草皮护坡。

大坝为当时的群众运动性质施工而成,施工质量较差,土质及填土密度欠佳。坝脚渗漏严重,无反滤设施,外坡坝脚右边有较大冲坑,外坡坝身有白蚁穴且蚁洞。坝脚坝内坡作防风浪冲刷坡面的防护,但护面石块松散拱起不平,汛期受洪水淘刷严重;坝外坡草皮护坡坡面平整度差,变形严重。各种因素均不利于大坝稳定。

1984年8月15日,因新旧坝体(即填方与原山坡)交接处渗漏过大造成左岸坝头后坡大滑坡。为了坝首的安全,重新进行加固设计,采用降低排洪道2.0m。坝下游坡埋设排水管核导渗沟,把渗漏水引出坝外,对坝体进行灌浆。

1.3.5 溢洪道

溢洪道位于大坝右侧岸坡,宽19m,为开敞式宽顶堰跌水消能溢洪道,堰顶高程为120.00m,过水宽度19m,出口接陡坡段,比降约为1:75。

溢洪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溢洪道底板砼护面有裂缝,衬砌骨料外露。右侧接山边,但下游段已经毁坏、崩塌。底板防护冲刷毁坏严重;下游因溢洪冲刷,造成尾段严重崩塌,两边侧墙局部崩塌。溢洪道土体承载力能满足要求,地基为弱透水体。

1.3.6 输水设施

放水涵为无压隧洞,进口高程为108.0m,断面尺寸为1.0×1.2m。 放水涵包括斜管段和平管段,斜管段采用梯级砼园塞放水,因年久失

11

修已严重损坏,梯级放水部分漏水严重。

1.3.7 防汛公路

至××××水库约有15km防汛公路,为4.0m宽的泥结石路,车辆可以通行,满足工程管理及防汛抢险需要。

1.3.8 安全监测

大坝无沉陷、位移、浸润线、渗压及渗漏观测设施,溢洪道、输水涵管未设有任何观测设施。

流域内无雨量观测站。

1.3.9 管理机构

水库属××县水利局管理,负责水库大坝及有关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等。汛期有专人检查和报汛。

水库无管理房,没有配备车、船等管理交通设施,不能适应水库管理要求。

1.4 大坝安全综合评价

1.5.1 工程质量评价

针对××××水库施工质量以及运行期间所暴露的问题,结合本次安全评价现场检查和地质勘察成果,××××水库工程质量综合评价如下:

(1)大坝

大坝坝顶平整度差;坝内坡部分变形,防风浪冲刷坡面的防护损坏严重,汛期受洪水淘刷严重;坝外坡草皮护坡坡面平整度差,变形严重;坝脚有渗漏,无反滤设施,外坡脚冲坑,有白蚁危害。不利于大坝稳定,水库大坝工程质量评定为“不合格”。

(2)溢洪道

溢洪道两边墙砌体有部分崩塌,不满足规范要求;溢洪道底板有裂缝现象,不满足规范要求。水库防洪安全性定为“C”。

(3)放水设施

放水涵管斜管段采用梯级砼园塞放水,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梯级放水部分漏水严重。放水涵管结构安全性评为“C”级。

12

综上所述,××××水库工程质量评价为不合格。

1.5.2 运行管理评价

××××水库投入运行几十年,在灌溉、防洪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还远没有发挥其应有功能和效益,水库运行、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隐患,具体评价如下:

(1)大坝运行

水库管理单位未编制水库防洪调度计划和兴利调度计划,但水库能够按照××县防汛办下达的水库控制水位进行防洪调度。

水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基本齐全,且基本能够得到落实。 水文观测与预报设施不齐全,没有编制水文预报方案。 水库管理设施落后。 (2)大坝维护

大坝在修建过程中遗留有较多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虽经多次维修处理,但大多是零星的、局部的、非系统的,且由于受资金限制,水库险情未能根除,险情依然潜伏。

(3)大坝安全监测

大坝安全监测设施不完备,大坝监测未能按规范及设计的要求执行,因而无法掌握坝体内部变形、坝体坝基渗流量、坝体坝基孔隙压力及坝体实际渗润线的变化情况,对水库大坝的运行管理十分不利。

(5)大坝运行管理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鉴于大坝运行管理存在较大问题和安全隐患,已经影响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对工程的安全构成威胁。根据《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的有关规定,××××水库运行管理评价为差。

1.5.3 防洪标准复核

1.5.3.1设计洪水

本次评价设计洪水计算采用××水文局编制的《××壮族自治区暴雨径流查算图表》2001年版推求。利用推理公式法和瞬时单位线法两种方法推求水库的设计洪水,两种方法推求的设计洪水成果相差不大,成果合理。本次设计采用推理公式法比采用瞬时单位线法的调洪后水位稍高,从工程偏安全角度考虑,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的洪峰流量、洪量成果。成果详见

13

表1. 5. 1。

表1. 5. 1 推理公式法设计洪水成果表

集水面积 (Km2) 6.25 P=2% 108.04 132.32 P=0.2% 152.87 192.87 洪峰(m3/s) 洪量(万m3) 洪峰(m3/s) 洪量(万m3) 1.5.3.2 洪水标准 ××××水库建于1972年9月动工,1975年12月竣工,水库大坝坝顶高程125.07m,长180m,水库原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500年一遇,××××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溢洪道为宽顶堰,堰顶高程为120.0m,总库容162万m3,有效库容97万m3,死库容25万m3,设计灌溉面积2700亩,实际灌溉面积1355亩,属于小(1)型水库,IV等工程,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5)、《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和水库的工程规模,××××水库的大坝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500年一遇,本次安全评价据此进行洪水复核。

1.5.3.3 洪水调节计算

××××水库的溢洪道位于大坝右侧山边,堰顶高程为120.0m,过水宽度19m, 长150m,死水位108.00m,正常蓄水位120.00m,原注册登记溢洪道为宽顶堰,堰顶宽度为19m,最大下泄流量为122m3/s;根据实际情况,本次复核溢洪道为宽顶堰,净宽为19m,最大下泄流量为122m3/s。本次安全鉴定采用成果:正常水位120.00m,设计洪水位121.96m,校核洪水位122.62m。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对水库进行调洪计算,从正常蓄水位起调,当发生P=2%设计洪水时,洪峰流量为108.04m3/s,最大下泄流量81.72m3/s,水库坝前最高水位为122.01m;当发生P=0.2%校核洪水时,洪峰流量为152.87m3/s,最大下泄流量113.75m3/s,水库坝前最高水位为122.48 m。调洪成果见表1.5.3.

表1.5.3 洪水调节成果表

标准 洪峰流量 起调水位 (m3/s) (m) 14

最大下泄量 (m3/s) 坝上最高水位 (m)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