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新版-第三章)整理后学习资料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新版-第三章)整理后学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精品文档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新版教材知识点概括

第三章 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平台

3.1信息处理的基础平台

一、名词解释

1、信息处理的基础平台——为进行信息处理提供技术支持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称之为信息处理基础平台。

2、集中式平台——存在一个由若干信息处理设备组成,具有比较强的处理能力和一定存储容量的中央系统,平台中的其他设备均为客户机终端。

3、信息处理——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和利用这一系列过程称为信息处理。

4、集中式平台——在集中式平台中,需要处理的数据全部存储在中央系统,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所有的处理和操作均由中央系统完成,终端只用来进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5、分布式平台——在分布式网络中,数据的存储和处理都是由独立的计算机设备共同完成的。 二、简答题

1、信息处理基础平台的组成

硬资源:计算机系统平台、通信及网络平台、数据库平台 软资源:相关的理论、方法、标准规则、制度、政策。 2、简述信息处理基础平台的发展方向 (1)计算机平台的发展

计算机平台朝着高性能化、网络化、大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2)通信网络平台的发展 实现“三网融合”(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朝着宽带、高速和移动的方向发展。 (3)数据库系统的发展

数据管理技术向着高级阶段发展(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基于WEB的数据库系统、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

3、通信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处理的两种模式: (1)客户端/服务器模式c/s (2)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

4、信息处理平台的两种类型及优缺点 (1)集中式平台

优点:终端可以使用功能简单而便宜的微机和其他终端设备,网络的规模越大,整体费用就越低。 缺点:一是网络速度的瓶颈会制约信息处理的速度

二是每个终端用户的信息处理需求是不一样的,造成系统效率不高。 (2)分布式平台

优点:设计灵活、满足个性化需求、不占服务器资源;减少成本和风险,局部故障不会影响全局。 缺点:对病毒敏感、数据不一致性、维护和管理的要求高

3.2计算机系统平台

一、名词解释

1、硬件——硬件是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各物理部件的总称,主要包括各种电子器件和机电装置。

2、软件——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是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接口。主要分为系统 软件和应用软件。

3、媒体——媒体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指用来存储信息的实体,另一个是指信息的载体。

4、虚拟现实技术——又称人工现实或灵境技术,是在许多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技术,是多媒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体技术发展的更高境界。它提供了一种完全沉浸式的人机交互界面,还可以通过输入和输 出设备同虚拟环境进行交互。 二、简答题

1、简述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冯.诺依曼首先提出了“程序存储”的思想以及采用二进制,使计算机按照人预先编制的程序进行工作。指出计算机必须具备五大基本组成部件:

(1)输入设备(2)输出设备(3)存储器(4)控制器(5)运算器 这样的计算机被称为冯.诺依曼计算机。 2、简述计算机的主要功能 (1)数据输入功能

(2)长期存储程序、数据、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的能力 (3)具有数据加工处理的能力

(4)具有控制程序走向,并能控制协调各部件操作的能力 (5)将处理结果输出给用户的能力 3、简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硬件 (2)软件 4、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1)多样性(2)集成性(3)交互性(4)实时性 5、简述多媒体计算机的关键技术 (1)数据压缩和编码技术:

分为静态图像信息压缩标准JPEG和动态图像信息压缩标准MPFG (2)数字图像技术

数字图像技术就是对图像进行计算机处理,使其更适合人眼或仪器分辨,并获取其中的信息。 (3)数字音频技术

包括声音采集及回放、声音识别和合成 (4)数字视频技术

包括视频采集及回放、视频编辑和三维动画视频制作。

数字视频数据的格式多为AVI和MPG,其中MPG文件的存储量约为AVI的1/5~1/10 (5)多媒体通信技术

利用通信网络完成多媒体信息的传输和交换 (6)多媒体数据库技术

是一种包含多种多媒体信息的数据库 (7)虚拟现实技术

6、简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继电器

(2)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磁芯、印刷电路

(3)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多路印刷电路 (4)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 (5)第五代计算机:高性能微处理器、高密度电路 7、简述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朝着高性能化、微型化、大众化、智能化与人性化、功能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3.3通信系统平台

一、名词解释

1、数据通信——是依照一定的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终端之间传递数据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和通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信业务。

2、单向通信——又称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3、双向交替通信——又称半双工通信。通信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是不同同时发送或接收。 4、双向同时通信——又称全双工通信。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5、并行通信——为一个字节的每一位设置一个传输通道,全部位同时进行传送,一般在计算机内部元器件之间 采用并行通信。

6、串行通信——只为信息传输设置一条通道,数据字节中的每一位依次在通道上传输,一般应用于长距离数据 传输。(如RS232接口和USB接口)

7、模拟信号——指因变量完全随连续信息的变化而变化的信号。

8、数字信号——指因变量是离散的,自变量时间的取值也是离散的信号。 9、数据通信中的编码——数据转换成信号的过程

10、幅移键控ASK——将数字数据的二进制码1和0分别用载波信号振幅的保持和中止来表示。1表示保持, 0表示中止。

11、频移键控FSK——由载波信号不同的两个频率分别表示0和1。1时提高频率,0时降低频率

12、相移键控PSK——由载波信号不同的相位偏移来表示0和1,0变成1时,相位角度移动180度。 13、传输媒体——指数据传输系统中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物理信道。

14、带宽——(1)模拟系统中的带宽:就是信号可以使用的频率范围。单位为赫兹(Hz)

(2)数字系统中的带宽:指数据的传输速率,单位为比特/秒(bit/s)或波特/秒(baud/s),反映通 信速度的快慢和信道容量的大小(了解:一般是指最高传输速率)

15、信道——指数据信号发送和接收的通道,信道的能力由传输介质决定。信道的带宽是指信道容量。

16、多路复用技术——为了提高效率,通常可以让多个通信的双方共享数据链路的带宽容量,这样的技术称为 多路复用。

17、蓝牙——低功率短距离的无线连接技术标准的代称,目标是实现最大传输距离10m,最高传输速率1Mbps

的无线传输服务。

18、微波——波长范围在1mm~1m之间的电磁波。有较好的方向性,适合点对点通信。

二、简答题

1、简述数据通信的组成(数据通信的系统模型)

(1)源点(2)发送器(3)传输系统(4)接收器(5)终点 2、简述数据通信的方式

从通信双方的信息交互方式来看,有三种通信方式

(1) 单向通信(2)双向交替通信(3)双向同时通信 按传输的二进制数时的时空顺序不同,有两种通信方式 (1) 并行通信(2)串行通信 3、简述数据通信系统的功能

(1)传输系统的利用(2)接口及信号产生(3)同步(4)差错检测与纠正(5)寻址与路由(6)网络管理(7)安全保证

4、简述数据传输的信号组成

信号一般以时间为自变量,以表示数据信息的某个参量为因变量。 (1)模拟信号(2)数字信号 5、简述数据通信系统的编码方式 通信系统的编码方式共有四种: (1) 模拟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2)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解调 (3)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调制 (4)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6、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即调制的过程)的三种编码方案 (1)幅移键控ASK(2)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

7、简述常用的传输媒体

分为导向和非导向两大类,其中导向媒体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非导向媒体有无线传输介质。 8、简述光缆(光纤)的优势:

(1)容量更大(2)体积更小(3)隔绝电磁场(4)成本低廉(5)衰减更小 9、简述常见的无线传输介质有哪些

(1)无线电波 :电视、无线电广播、手机

(2)微波:电视广播、长途电话传输、GPS及各种商业网络 (3)红外线:适用于短距离(遥控器) (4)蓝牙: 蓝牙本质上是使用微波。 10、多路复用技术的常见形式 (1)频分复用FDM

用于模拟信号传输,把多个信号调制在不同的载波频率上。 (2)时分复用TDM

用于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是将一条物理信道的传输时间分成若干个不同的时隙,分给多个信号源使用。 (3)码分多路复用CDM 靠不同的编码来区分各路信号 11、常用的数据传输的同步方式 (1)异步式同步(简称异步传输) (2)同步式同步(简称同步) 两者的异同

(1) 都属于数据传输的同步方式

(2) 异步传输是以字符为单位独立进行发送,一次传输一个字符。通过附加起始码和停止码指明字符的开始

和结束。不需要在两端建立同步时钟。适用于低速传输

(3) 同步传输是以数据块为单位进行发送的。通过附加起始码和停止码表明数据块的开始和结束,需要在两

端建立同步时钟。适用于高速传输

12、常用的数据交换技术

(1)电路交换:需要事先建立实际的物理通信链路。 优点:延迟小、不会产生冲突

缺点:建立通信链路时间长、浪费带宽

(2)报文交换:又称为包交换。不需要建立物理链路,属于一种存储转发技术。 缺点:对存储转发的结点要求高、延迟大

(3)分组交换:是报文交换的改进。传输以分组的方式进行。是主要的交换方式 适用于高速通信。 精品文档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