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经典易错题专训 含答案 2013浙教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经典易错题专训 含答案 2013浙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图1-5-2

A.受精卵中贮存有遗传物质 B.大豆种子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于① C.②表示种子的形成过程

D.大豆种子萌发只需氧气和适宜的温度

【解析】 珠被发育成种皮,大豆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来自于子叶。种子到幼苗的过程为种子萌发的过程。

24.桃是一个果实,它由种子和果皮构成,其中桃皮是__外果皮、桃核壳是内果皮、桃仁是种子,它由子房发育而成。 25.一个豆荚内有3粒豆子,则:

(1)豆荚是植物体的果皮,它是由花的子房壁发育而来的。 (2)由此可以推测形成该豆荚的子房内至少有3个胚珠。 26.果农想尽快改良果园里桃树的品质,最适宜的做法是 ( B ) A.扦插

B.嫁接 D.种子繁殖

C.压条

【解析】 营养生殖有利于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的速度。要尽快更新优质苹果树,可以利用原有的果树作砧木进行嫁接

27.[2010·长沙中考]利用植物体上的活细胞,在无菌条件下,培养成试管苗,再移植到土壤中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这种技术叫做 ( A ) A.组织培养

B.无土栽培 D.细胞分化

C.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解析】 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将植物的茎尖、叶片、茎段等切成小片,或用花药、花粉等在

无菌条件下,在玻璃器皿中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养,使它们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28.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种的桃树,将甲的带芽枝条嫁接到乙树上,枝条成活并在开花后授以丙品种的花粉,所得果实可食部分的性状接近于 ( A ) A.甲品种 C.丙品种

B.乙品种 D.三个品种兼有

29.[2011·兰州中考]“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诗句说明了柳树可以采用的繁殖方式是 ( A ) A.扦插

B.嫁接 D.组织培养

C.地下茎繁殖

【解析】 柳树能用多种方式进行繁殖,文中所说的是扦插的方法,属于营养繁殖。

30.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某生物小组取经过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要求进行处理。 瓶号 加入物质 瓶口处理 温度 甲 50毫升灭 菌牛奶 不作处理 25℃ 乙 50毫升灭 菌牛奶 不作处理 5℃ 丙 50毫升灭 菌牛奶 用消毒棉球塞住 25℃ 请据表分析:处理中包含了多少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什么? ( C )

A.2组,温度、空气 C.2组,温度、细菌

B.2组,温度、消毒棉球 D.3组,温度、消毒棉球、细菌

31.如图1-6-4甲为发霉的面包上的某种生物的放大图, 乙为某种单细胞生物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6-4

(1)甲、乙两图所示生物都属于真菌, 它们的细胞内都不含有叶绿体,所以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与细菌相比,乙图所示细胞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具有[ ③ ]细胞核(成形的细胞核)。

(2)甲图所示生物通过产生大量的[①]孢子来繁殖后代。

(3)写出一种与甲、乙两图所示结构最为类似的真菌。答:青霉(或木耳等其他真菌)。

【解析】 真菌包括单细胞的酵母菌、多细胞的霉菌和蘑菇等,均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32.关于人生长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受精卵到达母体子宫后,才开始进行分裂和分化 B.婴儿的出生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 C.人体第二性征的出现只是性激素作用的结果 D.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解析】 受精卵没有到达子宫前就已开始了分裂和分化,人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人体的第二性征的出现是性激素和其他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33.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依次是 ( B )

①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②进入子房 ③进入胚珠 ④花粉萌发花粉管 ⑤花粉管末端破裂放出精子 A.①③⑤②④ B.④②③⑤① C.⑤③①②④ D.①②⑤③④

34.图4是男女一部分性器官的发育趋势图, 据图回答:

图中a和b分别代表睾丸或卵巢, 则a是睾丸,b是卵巢,理由是女性的青春期普遍比男性早,生殖器官的发育卵巢一般早于睾丸。

图4

35.图7是被子植物从花发育成果实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图7

(1)图中乙所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受精过程。

(2)③(花粉)是由花中的花药产生的,①是胚珠,将来发育成⑤(种子),②将来发育成④果皮。

(3)自然条件下的玉米果穗常有缺粒的现象,向日葵的籽粒常有空瘪的,如果要提高结实率以达到提高其产量的目的,你会怎么做?人工辅助授粉。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