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专题七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必修二专题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小高考复习系列资料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编写:菁华学校高二历史组

1. 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修2 P130~131) (1) 背景:集中一切力量,巩固新生政权。

(2) 内容:① 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② 工业:全面国有化,不论大中小企业。③ 商业:取消了自由贸易。④ 产品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

(3) 影响:集中了全国的力量,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障,巩固了政权,但战争结束后,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遭到农民的反对。

2. 理解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必修2 P131~132)

(1)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2) 1921年2月,海军基地发生兵变。为克服经济危机,列宁等人决定调整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

3. 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并认识其作用(必修2 P132~133)

(1) 内容:1921年,① 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 工业:解除中小企业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无力开发的以租让方式给外国资本家。③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行自由贸易。④ 分配:取消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的工资制。

(2) 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到1925年,苏俄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4. 了解“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必修2 P138~139) (1) “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执政时期,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创的这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2) 主要表现:① 优先发展重工业。②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③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④ 推行农业集体化。

5. 认识“斯大林模式”在经济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必修2 P139)

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6.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显现;农业的严峻形势;斯大林逝世 (2)措施:以农业为改革的突破口

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推广种植玉米。 工业:

放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

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 (3)评价: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对于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改革最终失败。

7.了解勃列日涅夫改革 (1)时间:1964——1982 (2)内容:

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3)重点:

工业方面,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4)影响:

①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但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增长; ②1975年以后,苏联的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

【需要注意的地方】

1. 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中的“新”:从新理论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市场理念;后者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凯恩斯主义)。从新特点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后者为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2.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前期是必要的,而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整生产关系,此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4.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一.选择题:

1.(2007?江苏?22)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为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引发的危机 B.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D.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2.(2008?江苏?20)据统计,1925年苏联的种植业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是107%,农业生产总值对比的百分比则是112%。这一成效的取得与某项经济政策的实施密不可分。这一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方针 D.赫鲁晓夫时期的农业政策

3.(2009?江苏?28)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于1935年对莫斯科进行了一个月的访问,他在《莫斯科日记》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下列属于日记中“目前这些政策”的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交纳固定粮食税

C.推行农业集体化 D.扩大场国营农场的自主权[来源:学科网]

4.(2010?江苏?27)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史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开创斯大林模式

B.实施新经济政策 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

5.(2012?江苏?27)“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曾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几年以后感到这是‘力所不能及的’。”为了解决“力所不能及”所引发的社会危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颁布《四月提纲》 B.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推行斯大林模式

6.(2012?江苏?29)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改良旧制往往是挽救危机的重要举措。20世纪80年代,苏联也出现各种危机,为此戈尔巴乔夫进行了经济改革,其主要特征是 A.用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 B.放弃政府宏观的调节手段 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鼓励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

7.(2013?江苏?28)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C.长期战争的破坏 D.西方国家经济制裁 二.判断题:

8.(2011?江苏?35)1921年,苏俄开始采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随之迅速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