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初三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卷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北京市昌平区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初三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1. 关关雎鸠, 。(《关雎》) 2. ,在水一方。(《蒹葭》)

3. 范仲淹《渔家傲》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相似意境的句子是: , 。

4.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历史典故抒发自己渴望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 ?

5. 《观刈麦》中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情景形象再现的句子是:

, 。 6. 乱世多隐者。宋代朱熹说“隐者多为负气带性之人”,隐者往往看清了世事的翻覆与人心的险恶,因而自甘寂寞。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的志向便道出了乱世隐者心声。《出师表》中表达这种志向的句子是:

, 。 7. 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荡漾,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里,似行画中。

上联 : 春 水 荡 漾 船 如 天 上 行 ,

下联 : 。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初三语文①

1. 本文选自《 》,相传为春秋时期 所作。(1分)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衣食所安( ) (2)既克,公问其故( ) ..(3)彼竭我盈( ) (4)望其旗靡( ) ..

3. 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句话的意思。(2分)

4. 文章开篇,乡人和曹刿对“齐师伐我”这件事分别持有怎样的态度?此处运用了什么写法?(2分)

5. 文中二三段分别叙述了曹刿指挥作战和回答取胜原因,阅读这两段文字,写出曹刿给你留下的印象。(3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5分)

石油

鄜、延①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②,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③而出。土人以雉尾挹④之,乃采入缶⑤中。颇似淳⑥漆,然之如麻⑦,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⑧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⑨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盖石油之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注释】①鄜、延:在今陕西延安一带。②水际:水边。③惘惘:涌流缓慢的样子。④土人,即当地人;挹,原指舀水,此处指沾取。⑤缶:陶瓷罐子。⑥淳:同“纯”。⑦麻:此处指麻杆。⑧松墨:我国名墨之一,用松烟制成,故称“松烟墨”。⑨识文:标上名称。

学校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1分) (1)然之如麻:( ) (2)松墨不及也( ) ..2. 这段记载说明了石油的哪些用途?(2分)

3. 沈括认为石油作为资源有什么优越性?你赞成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2分)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翻浆的心

毕淑敏

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上一辆地方上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壁。正值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当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班级 “你找死吗?你!你个小兔崽子!”司机破口大骂。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棕绳的袋子。“我不是找死,我要搭车,我得回家。”“你没长眼睛吗?驾驶室已经有人了,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没想坐驾驶室,我蹲车厢里就行。”司机还是说:“不带!这样的天,你蹲车厢里,会生生冻死!”说着,便踩着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里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鸣叫。司机说:“我有一个同事,是个很棒的师傅。一天,他的车突然消失了,很长时间没有踪影。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有个青年化装成一个可怜的人,拦住了他的车,上车以后把他杀死,甩在沙漠里,自己把车开跑了。从此我们司机绝不敢让不认识人特别是年轻人上车。你是我老乡,说了话我才破例的。”

我心里一沉,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抱着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

“他好像有点冷。”我说。“再仔细瞅瞅。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的东西呢!”

司机很冷静地说:“怎么样?我说得不错吧。”“然后会怎么样呢?”我带着哭音说。“我有个法子试一试。”只见他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司机说:“他偷了东西,原本是要跳车的,现在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再次抓起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得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身剧烈倾斜,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青年,他扑倒在地,像一团被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惫的狗,无助地躺在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了。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 我一时没明白过来,但司机凶狠的眼神启发了我。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采取最紧急的自救措施: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着面前的铁板……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变成一堆零件。

“怎么样?至少也得脑震荡。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司机踌躇满志地说。我想到贼娃子一定伤了元气,一时半会儿可能不会再打我提包的主意,心里安宁了许多。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上面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出去呢……

“师傅,他……他还在偷,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是吗?”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露出隐隐的笑意。

“到了。”司机干巴巴地说。我们到一个兵站了,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司机

打亮了驾驶室里的大灯,说:“现在不会出什么事了。”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车轮跌下来,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的青紫,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了“学”。 我们微笑地看着他,不停地点头。 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在为我赶路,怕我的母亲喝不上小米粥。天亮前,我赶得到家了……学学……”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

司机说:“甭啰嗦了。回家吧!”他点点头,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爬上车厢,动作是从未有过的敏捷。我看到了我自己的提包,像一个胖胖的婴儿,安适地躺在黝黑的轮胎之中。我不放心地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棕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棕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车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突然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1. 给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颠簸.( )(2)贪婪.( )(3)蹒.跚( )(4)黝.黑( )

2.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怎么样?至少也得脑震荡。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司机踌躇..满志..

地说。 (2)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 3. 文中句子“他扑倒在地,像一团被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4. “戈壁”“道路翻浆”“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鸣叫”“路面变得更加难走”“道路阴险地毫无先兆地平滑下来” ??这些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5. 本文标题别具匠心,寓意深邃。联系全文,简要说说题目中“翻浆”的含义是什么。(4分)

初三语文③学校 班级姓名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