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预防医学名词解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环境污染:由于人为的活动使有害的物质或因素进入环境造成环境的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发展的现象

一次污染物:由污染源排放后,直接进入环境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化学反应,转化形成的污染物

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物质(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并持续一定时间,对人群的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健康危害

室内空气污染:是指由于住宅室内存在能释放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源,加之室内环境通风不良而导致室内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进而引起人体一系列不适症状。

水体污染:是指由于人力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使这些水体的水质、底泥的理化性状和生物种群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的利用价值,同事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内部自然的、动态的相对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指生物与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联系共同

温室效应: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它们能吸收红外线等长波辐射,直接妨碍地面热量向大气中放散,而使地球表面气温升高的现象

酸雨:通常是指PH值小于5.65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雹和雾。

生物放大作用:环境污染物还可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级增大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使在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在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

食物链:在生态环境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从而形成以食物形式进行物质转移的连锁关系 光化学烟雾: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强日光、低风速、低气湿时,石油燃料燃烧排放物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经化学反应而转化形成的高氧化性混合气团

水体的富营养化:当过多的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流动缓慢的水体后,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导致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公害: 环境污染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和生态破坏

自净作用:少量的污染物一时性进入环境可经过各种自然过程而消除或减少,而使环境复原的功能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化学性地方病)是由于地壳元素分布不均衡,人和动物从外界环境中获得微量元素的量过多或过少,超过或不能满足正常生理需要所致

地方性氟中毒:是生活在高氟地区的居民长期摄入过量的氟所引起的以氟斑牙和氟骨症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又称地方性氟病。 营养素:指食物中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 必需氨基酸: 是指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完全蛋白质:指那些含有的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充足,相互比例适当,能够维持生命和促进生长发育的一类蛋白质。

蛋白质的消化率:用于评定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指标之一,对于鉴定食物品质、研究与开发新食品、指导人群膳食等方面都是十分重要。

蛋白质互补作用: 将含有不同氨基酸的食物混合食用,互相取长补短,提高BV及其在体内的蛋白质利用率

化学分

限制氨基酸: 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它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必需脂肪酸:指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但机体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必需脂肪酸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ω-3系列的α-亚麻酸(18:3),一种是ω-6系列的亚油酸(18:2)。

节约蛋白质作用:如要最大限度地把氨基酸用于蛋白质合成,减少蛋白质作为能量消耗,在摄取必需氨基酸的同时,一定要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的供应,即可节约这部分蛋白,使其用于体内蛋白质的代谢更新,这就是所谓节约蛋白质作用。 基础代谢:是指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能量代谢。即在无任何体力活动及紧张思维活动,全身肌肉松弛、消化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情况下,用以维持体温、心跳、呼吸、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基本功能生命活动的的能量消耗。

维生素: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这类物质在体内既不能是构成身体组织的原料,也不是能量的来源,而是一类调节物质,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食物中毒: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品污染:食品本身不含有有毒有害的物质。由于环境或人为因素的作用,可能使食品受到有毒有害物质的侵袭而造成污染,使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降低的过程。

职业性有害因素:在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

职业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造成的损害超出了机体的代偿能力,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的病理变化,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

职业病的健康监护:指以预防为目的,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系统地检查和分析,从而发现早期健康损害的重要措施

职业性多发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已患的疾病加重,从而表现为接触人群中某些常见病的发病率增高或病情加重,这类疾病称为职业性多发病

化学性肺水肿:指吸入高浓度的刺激性气体后所引起的以肺间质及肺泡腔液体过多聚集为特征的疾病,最终可导致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刺激性气体所致最严重的危害和职业病最常见的急症之一 生产性粉尘: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尘肺: 指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矽肺: 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中暑:高温作业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听觉疲劳:强烈噪声长期作用下,听力减弱,听阈提高10-15dB,离开噪声环境后听觉恢复需较长时间(数小时至十几小时)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预警行为:指预防事故发生前和事故发生时正确处置的行为,如:使用安全带,溺水、车祸、火灾发生后的自救。

初级卫生保健:是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卫生保健

社区卫生服务:指由全科医生(GP)为主体的卫生组织或机构所从事的一种社区定向的卫生服务 社区医疗:全科医生向社区内的居民及其家庭提供的、以门诊和出诊为主要形式的基础医疗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中主要的服务,也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基础

健康教育:通过学习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性质相同的所有观察对象的某种指标测量值的集合

样本:以某方式按预先规定的概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足够数量的能够反映总体分布特征的一部分观察对象的某种指标值的集合

参数:根据总体个体值统计计算出来的描述总体的特征值

统计量:根据样本个体值统计计算出来的描述样本的特征值。

误差:是值测量值与真值之差

随机误差:是由于实验因素微小波动造成测量结果有大有小的变动。是一类不恒定的,随机变化的误差,由多种尚无法控制的因素引起

抽样误差:是指用样本统计值与被推断的总体参数出现的偏差。主要包括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差;样本成数与总体成数之差。

系统误差: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某种偏因导致测量结果倾向性增大或减少。

频率:样本的实际发生率。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试验N次,其中随机事件A出现了M次,则事件A发生的频率为f(A)=M/N

概率:又称几率、机会、可能性,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记作P(A),0≤P(A)≤1或【0,1】

小概率事件:表示在一次实验或观察中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几乎不可能发生。习惯上称P≤0.05或P≤0.01为小概率事件。

计量资料:指连续的数据,通常有具体的数值,如身高、体重、血压、血红蛋白、胆红素和白蛋白等。等级资料:介于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之间的一种资料,通过半定量方法测量得到。

统计描述:指选用恰当的统计指标、统计表与统计图等对资料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测定和描述。

统计推断:是在一定的可信程度下由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自由度:当以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的参数时, 样本中独立或能自由变化的自变量的个数,称为该统计量的自由度。

变异系数: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称为变异系数 随机变量:用变量X表示随机试验的任何一种可能的结果,其取值随着试验结果的不同而变化,但事先不能准确预言它会取什么值,则这种变量为随机变量

正态分布:是以均数为中心,左右两侧完全对称,靠近均数两侧频数较多,远离均数两侧频数逐渐减少的钟形分布。记作X~N(μ,б2),μ为X的总体均数,б2为总体方差。

标准正态分布:称μ=0,б2=1的正态分布为标准正态分布,记作μ~N(0,1)

医学参考值:又称“正常值”,指绝大多数(一般95%或99%)正常人的各种生理、生化、组织或排泄物中各种成分的含量。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