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长江航道整治边滩守护及护底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精品资料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9年整理长江航道整治边滩守护及护底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精品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部发展。

2.2.2 专题二主要成果

(1)通过收集整理长江中下游边滩滩体冲刷破坏的实例等基本资料结合理论分析,给出影响滩体破坏的主要因素为河段特性、水流特性、泥沙特性、冲刷时间和有无护滩建筑物等。

(2)研究解决了护滩建筑物概化模型试验模拟关键技术,包括模型沙选择、边滩附近的水流结构模拟、护滩建筑物变形及破坏模拟、护滩建筑物受力模拟等。这些模拟技术能较好的应用于整治建筑物破坏机理研究和整治方案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①选定X型系砼块软体排(简称X型排)作为进行模拟的护滩建筑物,选取两种比尺(1:60和1:10),从几何相似、重力相似、平面布置相似以及变形相似等方面进行相似模拟,解决了护滩建筑物概化模型相似性设计技术。

②系统模拟了滩体周围有无护滩建筑物守护时滩体冲刷破坏情况。无护滩建筑物守护的冲刷主要表现为滩面冲刷,而且滩面冲刷幅度有随流量的增大而加大的趋势;有护滩建筑物守护的左岸滩面基本不动,滩槽交界处受到严重冲刷,而且冲刷力度和冲刷坑的深度随流量的增大而加大,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弱。

③较好地模拟出软体排型护滩带边缘塌陷、排中部鼓包、排中部塌陷及边缘排体悬挂等主要破坏形式,基本反映了原型河床与护滩带的变形特征,进一步证明本文提出的护滩建筑物的模拟和试验控制技术,能够用于试验解决护滩建筑物的破坏机理和实体模拟技术问题。

原型护滩带边缘塌陷照片 模型护滩带边缘塌陷照片

原型护滩带中部鼓包照片 模型护滩带中部塌陷照片

原型护滩带中部塌陷照片 模型护滩带中部塌陷照片

原型护滩带边缘排体悬挂照片 模型护滩带边缘排体悬挂照片

(3)通过定床试验和清水冲刷试验,分析研究了边滩附近的水流结构及水流紊动规律,建立了边滩附近水流紊动及压力脉动频率、能量、流速与冲刷之间的关系。脉动动能的变化趋势为:靠近左岸的滩面处脉动动能较小,滩槽交界处的脉动动能变化很大,深槽处脉动动能较小变化也比较平稳。脉动动能较强的地方位于滩头和滩尾

处,随着流量的增加,滩尾紊动区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值也越来越大,随着水深的增大,边滩头部和滩尾处的水流紊动动能逐渐变小。

(4)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边滩护滩带头部冲刷坑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冲刷坑范围的确定方法和冲刷坑深度的计算公式。 2.2.3 专题三主要成果

(1)根据对国内外主要河流上已建护滩建筑物的调研分析,将护滩建筑物分为实体建筑物和透水建筑物结构两类。实体建筑物结构不允许水流透过坝体,导流能力强,建筑物前冲刷坑深,多用于重型永久性工程。透水结构允许水流穿越坝体,导流能力较实体建筑物小,建筑物前冲刷坑浅,有缓流落淤作用。

(2)提出了四种护滩(底)结构的使用条件:①适用于水深大,流速大恶劣条件的散抛块体或袋装沙;②适用于水深较小的坝体护底结构;③适用于河床岸坡较缓的软体排;④施工前不需要进行地基处理、不易下沉、适用于任何地形的新型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结构。

(3)提出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新型护滩结构。

①水槽试验结果表明:四面六边透水框架防护后,减速促淤作用十分明显。与传统护滩工程相比,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具有能有效地避免实体护岸工程基础容易被淘刷而影响自身稳定问题,且适应河床地形变化能力强,不需要地基处理,不易下沉,自身稳定,施工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软体排结合框架群护滩效果图

②结合现场试验,透水框架群用于预留变形区护滩(底)、软体排接缝处理及边缘预埋中效果较好。

东流水道透水框架现场试验2个水文年后效果

(4)通过水槽试验,从功能和结构两方面探讨了护滩(底)工程总体效果判别标准。

(5)提出三维植被网护滩新技术。根据植被保持水土的原理,以三维土工网垫作为加筋材料,利用三维植被网垫护滩具有固土性能优良、网络加筋作用突出、消能作用明显及保温功能良好的特点,能很好地应用于长江航道系统整治工程建设中。

3依托工程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长江航运事业的发展,长江航道建设步伐开始加快。根据长江干流航道治理总体规划,到2020年,长江中下游自中游宜都到河口白茆沙等一大批浅滩水道将进行重点治理。“十五”期间,长江中游陆续实施了长江航道清淤应急工程、碾子湾水道、陆溪口水道、嘉鱼—燕窝水道、罗湖洲水道、张家洲南港下浅区、东流水道等航道整治工程;“十一五”期间,长江中游瓦口子水道、马家咀水道、周天河段等航道整治工程率先实施,另有一批滩险如窑监、戴家洲、牯牛沙、张家洲南港上浅区、马当、安庆、土桥、口岸直等河段(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

本项目主要以长江中游马家咀水道航道整治一期工程,长江中游周天河段航道整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