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点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入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我国加入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等。

(7)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

我国实行三级五类标准体系。三级是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五类是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方法标准、样品标准和基础标准。

(四)我国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1、中国绿色工程规划

针对重点地区、重点流域和重大环境问题以及履行国际公约的要求,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绿色工程规划》。规划分三期,第一期与“九五”计划同步,第二期与“十五”计划同步。

《中国绿色工程规划》第一期由1591个项目组成,其中水污染治理项目800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334个,固体废物污染控制项目274个,生态环境保护项目117个,全球环境问题有关行动项目63个,国家环境监督管理能力建设项目3个。工程投资按“污染者付费”原则,由地方和企业解决。“九五”期间,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已竣工和开工项目1245个,占项目总数的85.7%;累计完成投资1107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8%。

《中国绿色工程规划》第二期规划项目1137个,投资约需2620亿元。包括“三河三湖”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三峡库区水污染治理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程、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工程、“两控区”火电厂脱硫工程、北京碧水蓝天工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工作、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工程、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程、国家环境科技创新工程等。

——“三河三湖”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三河”新建、扩建15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64万吨/日,需要投资221亿元。“三湖”新建、扩建2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63万吨/日,需要投资96亿元。

——三峡库区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88座,新增城市污水

集中处理能力187万吨/日,需106亿元;建设城镇垃圾处理厂69座,新增垃圾处理能力1.3万吨/日,需40亿元。

——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程。确保南水北调(东线)供水水质达到III类,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73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83万吨/日,需要88亿元。

——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工程。环渤海城市建设11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集中处理能力93万吨/日,需16亿元。

2、林业六大工程

林业六大工程指天然林资源保护保护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到2010年时,初步建立起乔灌草搭配、点线面协调、带网片结合,具有多种功能与用途的森林生态网络和林业两大体系框架,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要求相适应的木材及林产品生产能力基本形成。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我国投资最大的生态工程。具体包括三个层次: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采伐;大幅度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同时保护好其它地区的天然林资源。主要解决这些区域天然林资源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投资962亿元。

2001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共完成造林面积94.81万公顷,比2000年增长122.36%;安置和分流富余职工22.44万人。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涵盖面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长江中下游及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二期工程、沿海防护林二期工程、珠江防护林二期工程、太行山绿化二期工程和平原绿化二期工程,工程建设期为2001至2010年。主要解决三北地区的防沙治沙问题和其他区域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

2001年,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共完成造林54.17万公顷,长江流域等防护

林体系建设工程共完成造林49.32万公顷。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林业建设上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工序最复杂、群众参与度最高的生态建设工程。主要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

2001年,完成退耕地造林种草面积48.91万公顷,其中造林面积40.54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面积54.53万公顷,其中造林面积48.49万公顷。到2002年,国家已投入退耕还林资金近300亿元。 ——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

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是首都乃至中国的“形象工程”,也是环京津生态圈建设的主体工程。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意义特殊。主要解决首都周围地区的风沙危害问题。

2001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完成综合治理面积65.48万公顷。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是一个面向未来,着眼长远,具有多项战略意义的生态保护工程,也是呼应国际大气候、树立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外交工程”。主要解决基因保存、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湿地保护等问题。

2001年,全国新建自然保护区249个,其中国家级12,省级72个,地县级165个,新增面积5842.16万公顷。

——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是我国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骨干工程,也是增强林业实力的“希望工程”。主要解决我国木材和林产品的供应问题。

2001年,共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88870公顷。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