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实验报告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过程控制实验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曲线2-1

曲线2-2

五、实验分析

1.画出双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实验的结构框图。

2.用实验方法确定调节器的相关参数,写出整定过程。

3.根据实验数据和曲线,分析系统在阶跃扰动作用下的静、动态性能。 4.比较不同PI参数对系统的性能产生的影响。

5.分析P、PI、PD、PID四种控制方式对本实验系统的作用。 6.综合分析二种控制方案的实验效果。

六、思考题

1.如果采用上水箱和中水箱做实验,其响应曲线与本实验的曲线有什么异

8

同?并分析差异原因。

答:采用上中水箱做实验,它的响应曲线要比中下水箱变化快。

原因:因为中水箱的截面积比下水箱的要小,上升相同的液位高度,下水箱要更长时间。

2.改变比例度δ和积分时间TI对系统的性能产生什么影响?

答:(1)改变比例度使让调节器的参数改变,这可能让系统稳定性受影响。增大比例度会使得其超调量增大,使系统变得不稳定。

(2)改变积分时间会使得系统的精确度提高,但可能造成积分饱和。 3.为什么本实验比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更容易引起振荡?要达到同样的动态性能指标,在本实验中调节器的比例度和积分时间常数要怎么设置?

答:由于在本实验中的比例系数相对较大,过程相应时间相对较长,更加容易引起振荡。

要达到同样的动态性能指标,调节器的比例度应该调节的相对较大,积分时间常数调高。

实验四

实验项目名称: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 实验项目性质:综合型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过程控制系统

实验计划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组成原理。

2.掌握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的整定与投运方法。

3.了解阶跃扰动分别作用于副对象和主对象时对系统主控制量的影响。 4.掌握液位串级控制系统采用不同控制方案的实现过程。 二、实验内容(原理)和要求

本实验为水箱液位的串级控制系统,它是由主控、副控两个回路组成。主控回路中的调节器称主调节器,控制对象为下水箱,下水箱的液位为系统的主控制量。副控回路中的调节器称副调节器,控制对象为中水箱,又称副对象,中水箱的液位为系统的副控制量。主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因而副控回路是一个随动控制系统。副调节器的的输出直接驱动电动调节阀,从而达到控制下水箱液位的目的。为了实现系统在阶跃给定和阶跃扰动作用下的无静差控制,系统的主调节器应为PI或PID控制。由于副控回路的输出要求能快速、准确地复现主调节器输出信号的变化规律,对副参数的动态性能和余差无特殊的要求,因而副调节器可采用P调节器。本实验系统结构图和方框图如图3--1所示。

9

图3-1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 (a)结构图 (b)方框图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同前)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本实验选择中水箱和下水箱串联作为被控对象(也可选择上水箱和中水箱)。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然后将阀门F1-1、F1-2、F1-7全开,将中水箱出水阀门F1-10、下水箱出水阀门F1-11开至适当开度(要求阀F1-10稍大于阀F1-11),其余阀门均关闭。

具体实验内容与步骤按二种方案分别叙述。

(一)、智能仪表控制 1.按照图3-2接线图连接实验系统。将“LT2中水箱液位”钮子开关拨到“OFF”的位置,将“LT3下水箱液位”钮子开关拨到“ON”的位置。

2.打开上位机MCGS组态环境,单击第6行第6列“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单击↓,打开“智能仪表控制系统”工程,然后进入MCGS运行环境,在主菜单中单击“实验十一、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进入实验的监控界面。

3.接通“总电源”空气开关和“钥匙开关”,打开“24V电源开关”,给压力传感器上电,按下“启动”按钮,合上“单相Ⅰ、Ⅲ”空气开关,给智能仪表及电动调节阀上电。

4.在上位机监控界面中: ①点击通讯状态:

检查主控调节器:通讯状态应成功;输入规格Sn=33;输入下限=0;输入上限=50;正反作用CF=0;

检查副控调节器:通讯状态应成功;输入规格Sn=32;输入下限=0;输入上限=50;正反作用CF=8:关闭通讯状态。 返回上位机监控界面。

②设定主控参数的“设定值”(从低位开始每次增加3-4cm,,每次设定值增加的幅度应相等,以便获得的曲线有可比性,水箱最高水位为15cm)和“P、I、D”(参照下表);设定付控参数的“P、I、D”。

③将智能“仪表1,2”设置为“自动”,系统进入自动状态。 ④启动仪表1,2。

10

5.合上三相电源空气开关,磁力驱动泵上电打水,经过自动调节,下水箱的液位平衡于设定值,且中水箱液位也稳定于某一值(此值一般为3~5cm,以免超调过大,水箱断流或溢流)。

6.按下表给出的PID值作出相应曲线,分析曲线,找出规律,选择合适P、I值,做出4﹕1的响应曲线。

主控P 主控I 副控p 响应曲线 20 40 20 曲线4-1 20 40 1 曲线4-2 10 40 15 曲线4-3 20 20 15 曲线4-4 实验数据:

曲线4-1

曲线4-2

11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