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琵琶行》学案教师版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琵琶行》学案教师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广州市岭南中学

《琵琶行》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

2、结合士人和琵琶女的人生遭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作者背景】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二人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 【文化常识】 1、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又名“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特点: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 代表诗人: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 主要作品: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等。 2、歌行体

歌行体:歌行是古代汉族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点: (1)篇幅可短可长。 (2)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既有风卷茅屋的记叙,也有“归来倚杖”的叹息,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强烈抒情与愿望。(3)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歌行体诗歌在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 (4)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 (5)在命名上,诗人通常用“歌”“行”或“歌行”来命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高适的《燕歌行》等。

【文意疏通·基础积累】 一、字音积累

湓浦(pǔ ) 贾人(ɡǔ ) 迁谪( zhé ) 漂沦(lún ) 荻花( dí) 拨弦( xián ) 霓裳(ní chánɡ) 幽咽(yè) 裂帛( bó) 西舫(fǎnɡ) 红绡( xiāo )钿头( diàn )银篦( bì) 嘲哳( zhāo zhā )

二、一词多义

1

广州市岭南中学

三、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①歌以赠之 (名词作动词)作歌 .②遂命酒 (名词作动词)摆酒 .③浔阳江头夜送客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④梦啼妆泪红阑干 (名词作状语)在梦中 .

2、形容词活用 ①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 ..②钿头银篦击节碎 .③江州司马青衫湿 .四、古今异义 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

古义:第二年 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 2.因为长句 ..

古义:于是创作 今义:表示原因;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 3.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忽然爆发出 今义:指冲出;使超过一般;鼓出来 4.整顿衣裳起敛容 ..

古义:整理 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5.秋月春风等闲度 ..古义:随随便便 今义:指平常 6.暮去朝来颜色故 ..

古义:容貌 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7.老大嫁作商人妇 ..

2

(形容词作动词)敲碎 (形容词作动词)浸湿

广州市岭南中学

古义:年纪大了 今义:排行第一的人 8.凄凄不似向前声 ..

古义:以前 今义: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词语 9.曲终收拨当心画 ..

古义:在……中心 今义:小心,留神 六、翻译下列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

1.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译:这天晚上才体会到被贬谪的意味。(被动句,无标志被动句) 2.江州司马青衫湿。译:我这江州司马的青衫已被泪水浸湿。(被动句,无标志被动句)

3.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译:曾经跟穆、曹两位著名琵琶乐师学艺。(状语后置句,“于穆、曹二善才”是后置的状语,“于”是后置的标志)

4.转徙于江湖间。译:在江湖上辗转奔波。(状语后置句,“于江湖间”是后置的状语,“于”是后置的标志) 5.送客湓浦口。译:去湓浦口为朋友送行。(省略句,“送客”后省略“于”) 6.使快弹数曲。译:让她畅快地弹几支曲子。(省略句,“使”后省略“之”) 七、名句积累

1.《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主人忘归客不发”;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弹奏结束后,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作侧面描写。

2.《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产生共鸣、互相同情的句子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琵琶行并序》中,以景物起兴,引起下文的两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4.《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含羞不忍露面的两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5.《琵琶行并序》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重点探究】

1. 找出诗歌中的比喻句,分析各句描摹出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作用。 诗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比喻描写的作用 粗重急促 轻细绵密、亲切细柔 清脆悦耳、错落有致、圆润 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低沉凝涩 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凄厉悲愤 音乐的特点 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 2.找出文中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句子,一共弹了几次?诗人有何感受?有何作用? 诗句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奏《霓裳》《六幺》 感我此言良久立,

感受 诗人被深深吸引(初闻琵琶邀相见) 同情琵琶女,顿感迁谪意(再问琵琶诉沦落) 诗人感伤而“青衫湿”(三闻3

作用 侧面烘托琴技 正面描写琴技高超,点明“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一主旨 侧面烘托琴技高超,琴声悲戚广州市岭南中学

却坐促弦弦转急 人物 琵琶女 诗人 特征(早年) 艺压京城 艳盖群芳 (色艺双绝) 身居高位 名动京城 (名利双收) 琵琶青衫湿) 感人 3.本诗塑造了琵琶女和诗人自己两个形象,这两个形象各有哪些特征?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 特征(现在) 年老色衰 漂沦憔悴 谪居卧病 飘零天涯 不同点 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诉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 用诗歌形象再现琵琶女精湛的技艺,又尽情倾诉自己的悲愤之情 相同点 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都是由“盛” (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而“衰” (沦落天涯、境况凄凉) 4.找出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并说说其作用及效果。 景物描写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描写内容 叙述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 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仿佛江心秋月也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 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 写诗人的生活环境 作用及效果 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绕船月明江水寒 黄芦苦竹绕宅生 【拓展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4、5题。

六年秋重题白莲

白居易

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 本是吴州供进藕,今为伊水寄生莲。 移根到此三千里,结子经今六七年。 不独池中花故旧,兼乘旧日采花船。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诗是诗人在秋天为从吴州移栽到伊水多年后依然生机勃勃的白莲写下的赞美之作。 B.诗歌首联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莲房的饱满丰实以及翠钿圆扇般的绀叶迎风摇摆的情景。 C.本是供进藕,今为寄生莲,颔联极言白莲变化巨大,为下文写“移根”“结子”做铺垫。 D.诗歌遣词造句极为讲究,前三联都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对仗工整且不呆板,音韵和谐。 【解析】选B。写莲房是通过“素”“玉”“鲜”来表现其洁白鲜润。 5.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白莲形象?

【解析】诗歌描绘了美丽的白莲形象:首联展示了白莲纯洁如玉、亭亭玉立的风姿的外在美;颈联和尾联书写了白莲顽强的生命力和坚贞的品格的内在美。

答案:诗歌描绘了美丽的白莲形象。①外形美。素房含露,绀叶摇风,展示了白莲纯洁如玉、亭亭玉立的风姿。②内在美。移根三千里,结子六七年,生命力顽强;远离故土,移根北方,白色如故,品格坚贞。 【技法点拨】鉴赏诗歌中的物象

诗歌中的物象主要针对咏物诗而言。它是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解答该类题的步骤:首先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的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其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