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电影史复习思考题整理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外国电影史复习思考题整理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使之成为观众所崇拜的偶像的一系列制度。

制片人制度:导演中心制没落后,美国八大财阀掌控了好莱坞并建立了拥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的公司,给制片人以专权,以制片人为中心、面向市场、面向观众制作影片的制度。

7.海斯法典:1930年由天主教教士丹尼尔·劳德起草,由美国制片人和发行人协会主席海斯具体执行的一部关于限制画面内容(比如裸体、过度暴力、贩毒吸毒等)的一部法典。

类型片:在美国好莱坞发展起来,按照外部形势和内在观念构成的模式进行摄制和观赏的影片。

好莱坞的主要类型片:西部片、爱情片、强盗片、音乐歌舞片、恐怖片、战争片、惊险片等。

8.类型片制作特点: 情节公式化; 定型化人物; 图解式视觉形象; 依据观众心理特点,采取“热潮更替”的方式。

9.怎样评价好莱坞类型片:大众艺术成功的典型代表。

A.影像语言和叙事结构有相对稳定性。人物、情节、画面、图像具有符号化特性,随历史发展不断变化。

B.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拥有最广大的观众群。

C.从观众心理需求出发,对影片制作精益求精。

D.引进、吸收和表现最尖端的高尖技术,刺激观众的观赏欲望。

E.最根本的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以市场需求作为制片原则。

F.20世纪60年代后,通过语言霸权实现文化帝国主义,类型片渗透着“欧洲中心论”,

“白人至上”的倾向。

G.建立现存秩序的政治神话,用大团圆结局构建中产阶级的政治理想。

H.简单化的审美思维,简单划分好人坏人,情节结构围绕中心冲突,直奔主题。

第二节 歌舞片

1、歌舞片:是音乐舞蹈成为观赏的主要兴趣中心、音乐舞蹈进入叙事并成为叙事模式中的重要因素的类型电影。

好莱坞歌舞片:好莱坞电影制作者们借用百老汇流行的整套声音艺术系统在银幕上展现的“充满歌唱、长满舞蹈、充满对话”的电影。

歌舞片的黄金时代:指二十世纪三十年的美国,尽管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但是好莱坞顺应民众心理要求推出歌舞片,展示了一个歌舞升平和光明而没有阴暗的世界,让民众可以暂时忘记惨淡的生活。进而掀起了歌舞片的浪潮。以《百老汇旋律》、《雨中曲》等影片为代表。 佛雷德创作集体:米高梅电影公司的创作小组,1939年成为歌舞片创作的绝对主力。作品有《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琪琪》

2、30年代歌舞片兴盛的社会原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民生凋敝,社会矛盾激化。民众一方面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一番面又渴望逃避现实,找到一个“乌托邦”式的世界,享受“灰姑娘式”的幻想,享受“穷光蛋变成百万富翁”的“美国梦”。

3、好莱坞歌舞片的特点:A、表现爱情:《欢乐时光》、《花都艳舞》、《雨中曲》、《锦城春色》

9

B、角色的身份与表演者的融合 C、后台爱情与前台歌舞相结合模式 D、歌舞片的故事环境宽敞 D、布景华丽,色彩鲜艳,美女盛装,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吸引观众。 4、歌舞片的后台故事与前台表演的关系:前台表演展示的是故事的主人公光彩照人的一面,显示他的才华或者地位;讲述后台发生的故事是歌舞片普遍采用的剧情,因为观众都有一种猎奇的心理,渴望知道后台的拍摄过程及演员背后的事业成败、感情纠葛等细节。两者既是独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而最后的歌舞表演会将两者完美结合,使故事圆满结束。

5、歌舞片巨星弗雷德·阿斯泰尔和金·凯利的歌舞片代表作和表演风格

弗雷德·阿斯泰尔的代表作是《欢乐时光》《柳暗花明》《礼帽》《舞国帝后》,他的风格高贵,姿态优雅,舞步轻盈,让人叹为观止。

金·凯利的代表作是《锦城春色》《万花嬉春》《雨中曲》,他的表演风格自然流畅,举手投足间皆成舞步,浑然天成,一点看不出表演的痕迹,身边的小物件都可以是他的舞伴;具有平民性质。《雨中物》中一段最为出色,雨中且歌且舞,风、雨、伞、歌、舞、人六者浑然一体,配合丝丝入扣,天衣无缝,让人赞叹。

6、分析《雨中曲》

受“歌声”所限,歌舞片成为出现最晚的一种类型片。它的出现使类型电影更加丰富,更加完善。而说起好莱坞的歌舞片,许多人脑海中第一个闪现的,就是这部《雨中曲》了。这部电影是歌舞片中里程碑式的不朽杰作,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分析学习。

顾名思义,歌舞片中必然穿插大量歌舞,优美动听的歌声,娱乐性很强的舞蹈,本片就是影片的一大买点。但歌舞的作用决不仅仅于此,歌舞片中一般回采用双重的表现手法。一种是与其它类型电影相同的表现对白手法,用来推动影片的情节发展;另一种是其独有的歌舞,一般用来表达人物心情,如唐、凯西和布朗将《决战骑士》改为歌舞片后表演的《good morning》,表现出三人无法抑制的欢乐心情,或者塑造人物形象,如布朗安慰唐的一段歌舞,表现布朗开朗、乐观的性格。有时,歌舞还能起到推动情节发展、调节影片气氛的作用。

如果说电影是一种反映生活的艺术,歌舞片无疑艺术的反映了生活。相对于其它类型片,歌舞片更超越于现实之上,用更夸张的歌舞手法,超凡脱俗的反映了现实生活。所以歌舞片更擅长表现浪漫主义的内容,而节奏则是轻松明快的,来表达人物的悲欢离合以及对梦想的追求。歌舞是欢乐、美好的代表,很容易为影片奠定浪漫愉快的基调。《雨中曲》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就被处理的优美动人,尤其是唐在摄影棚为凯西制造的美景和两人间的抒情歌舞,为影片蒙上了浪漫的色彩。而唐和布朗戏弄发音教师的歌舞,在情节进展上并没有起多大作用,但拍摄的十分有趣,使影片氛围变得更加轻快幽默。

歌舞片的故事一般比较简单,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或宏大的背景,但情节必须富有戏剧性。《雨中曲》整部影片的冲突不断,情节跌荡起伏,最后幕布被揭开,真相大白于观众面前的一幕无疑又带有十足的戏剧性,足够带动观众情绪,使整部影片精彩纷裎。与较为单纯故事相同,歌舞片中矛盾更倾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雨中曲》中凯西和林娜的矛盾并不是源于什么深仇大恨,只是由于事业上的冲突以及林娜的嫉妒和自私。而影片主题则强调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如《绿野仙踪》中“爱胜过一切”的主题。《雨中曲》以大团圆作为影片的结果,而几乎所有歌舞片的结局都皆大欢喜,这与歌舞片中愉快轻松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当然其中也有意外的,比如《红磨房》中女主人公最后的死亡,但片中男女主人公的爱

10

情仍然得到了圆满,反面人物也得到了惩罚,也算是一种团圆的结局,只不过实现形式有所改变,所以影片的基调也比较阴沉。

歌舞片中的人物大体可以分为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正面人物如凯西,是善良、勇敢、智慧的化身。而反面人物林娜则是贪婪自私,工于心计和心胸狭窄的。而歌舞片刻画人物的一大特点,就是擅长格外的人往往是正面人物,歌舞会更好的塑造正面人物的形象,表达其内心。唐和凯西都是典型的能歌善舞,反面人物则不善歌舞。《雨中曲》在这一点上表现的尤为明显,林娜难听的声音与凯西形成鲜明对比。歌

歌舞片中最具有风格化的视觉图景就是主人公载歌载舞的场面了,《雨中曲》中大量歌舞各有特色,这些歌舞场面发生在各种场合,使用日常生活中的道具加强喜剧效果。大部分的歌舞是轻快活泼的,抒发了人物内心的喜悦,但也有唐在《歌舞骑士》最后一幕中所表演的略带超现实感的歌舞。唐在雨夜中沿街即兴表演的那段“雨中曲”凸显了其单纯快乐的心境。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成为歌舞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视觉图景。 歌舞片受到人物的欢迎,除了视听方面的享受外,其单纯快乐的影片氛围,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成为观众喜爱的主要原因。在二战的结束后的理想主意破灭中,在经济大萧条时人们对生活的失望悲观中,歌舞片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天真美好的生活信念好象一支安慰剂,让观众暂时沉醉在美好的幻想世界里,重拾了对美好的向往和对生活的勇气。

类型片是发展的类型片,随着时代的变化早期典型的歌舞片也开始发生变化。比如《黑暗中的舞者》、《芝加哥》这些电影,不再像《雨中曲》那样延续单纯的主题,而是更深层次的探究人性的黑暗面和社会的弊病。随着主题的改变,歌舞片类型特征部分被打破,比如气氛变得阴暗,舞蹈变的更有象征意味,情节不再浪漫而是沉重,人物的正反也没有了明确的界限。与其说是歌舞片,不如说是歌舞剧情片,以歌舞的形式揭示了更宏大的主题。社会在进步,歌舞片的精神内涵也随之更加丰富和深刻,表现手法也必然更加多样化。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歌舞片会摆脱低迷的困境,重拾往日的辉煌。

第三节 西部片

1、西部片:西部片是美国独创和独有的电影类型,以19世纪美国西部开发时期为背景,表现西部开发过程中拓荒者的生活、各种势力之间的斗争、白人驱赶和屠杀印第安人的血腥活动等。它再现了美国的历史文化,反映了文明与蛮荒、个人与社会、本民族与异域文明等基本矛盾,体现了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倾向。

2、西部片的人物特点:有固定的人物模式,英雄好汉(牛仔英雄、警察)、恶棍野人(恶棍歹徒、印第安人)、文明淑女、群众人物(胆小怕事、意志薄弱、向善)

3、西部片的电影特征:A、故事题材取材西部传奇和真实故事,人物和故事发生时间主要在1930-1915年。 B、故事结构强调戏剧冲突和解决冲突:表现西部开拓中的社会冲突,英雄参与并解决冲突。 C、西部环境:卡斯特地貌与村舍酒馆 D、固定道具:表现旅行、追踪和枪战固定的左轮枪、马、马车、火车、电报等。 E、符号象征:不流血,强调英雄拔枪射击速度。 F、水平构图与油画效果:西部片在画面构图上强调水平线构图,原野追踪和枪战大量使用横向的摇动和移动。 色彩凝重饱和。 G、连续性剪辑,创造时

11

空一体的流畅性。

4、西部片的发展变化:

30年代修建铁路的西部片:美国建国,是一个不断开发西部的过程 30年代西部片的繁荣:《壮志千秋》《关山飞渡》 40年代表现性爱的西部片: 50年代西部片二度繁荣:《红河谷》《搜索者》,出现心理西部片《正午》 60年代西部片走向衰落。

5、怎样看待西部开拓与种族文化:美国西部开发运动扩大了美国领土,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政权,留下了移民西进的辉煌业绩。但是也充满了统治者血腥屠杀驱赶印第安人的罪恶。美国白人一直把印第安人看成是野蛮人,认为印第安人破坏了社会文明秩序,因此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压迫,驱赶屠杀了大批的印第安人。因此,美国的西部开发史是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6、分析《与狼共舞》

1991年出品,凯文·斯科特纳的导演处女作,获第6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音响和最佳音乐等共七项大奖。影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考察文化、历史、种族与和平的主题,为印第安人文化正名,第一次正面暴露白人的野蛮。这是一部土著人的历史,是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配有印第安语字幕的影片。本片颠覆了传统西部片中将印第安人一律写成野蛮民族的结构模式,肯定了印第安人的纯朴真挚和善良。影片还提出了民族间应放弃斗争,和平共处的理想,并以邓巴与苏族人各善相处体现了这种理想的自由与美好,奏起了友爱、平等、和平的旋律。 A. 种族沟通:印第安人的善良友好改变了邓巴对印第安人的看法,影片也要藉此矫正

对印第安人的污名化。这是对传统西部片的一个颠覆。 B. 北美野牛是平原上的印第安人的主要食物来源。邓巴把看到野牛的信息报告苏族人,

全族3行动围猎野牛,这是影片中激动人心的史诗场面。 C. 一只孤狼成为邓巴生活中的伙伴,人与兽和谐相处。印第安人为邓巴起名“与狼共舞”,

寓意明显,白人军队破坏西部和谐,追杀印第安人也打死狼。

D. 身份认同:邓巴被白人视为叛徒,遭到毒打,他所结交的狼也被白人打死,白人的残

暴与印第安人的友善形成鲜明对比,邓巴从此与自己的白人身份决裂,认同苏族身份,用印第安语说话。

E. 迁徙:邓巴受白人追捕,为了不连累苏族人,他带着妻子离开印第安人。在白人军队

的追杀下,印第安文化消亡,西部边疆成为永远的神话。

第四节 犯罪片

1、 犯罪片: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包括黑帮片、警匪片、强盗片等。

黑帮片: 警匪片:

强盗片:是指以犯罪分子在20年代到30年代初,也就是所谓禁酒时期进行的有组织的暴力活动为故事主线的影片。

12

2、犯罪片的基本特点:A、城市背景(夜幕下的城市,城市代表物质欲望的诱惑) B、贪欲元素:通过暴力获取财富 C、暴力元素:城市暴力(取材暴力犯罪又助长社会暴力倾向,黑帮分子最终受惩罚) D、从不良少年到大黑帮《人民公敌》《美国往事》 E、许多改编自真实黑帮活动事实。

3、犯罪片经历的发展阶段: A、源头:《火车大劫案》 B、30年代犯罪片兴起:有声电影的出现迎合了犯罪片的兴起《小凯撒》《人民公敌》《疤脸大盗》 C、40年代向警探片转移:好莱坞“海斯法典”审查制度的影响《黑脸天使》《马耳他之鹰》 D、50年代黑色犯罪片《大联合》《码头风云》 E、60年代对黑帮犯罪分子复杂化,《邦尼和克莱德》讲述雌雄大盗的银行抢劫案。 F、70年代黑手党影片《教父》《残酷大街》《美国往事》

4、分析《教父》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思想性:洗礼和教父有着深刻的隐喻,洗礼既是水洗,也是血洗,教父既是婴儿的教父,也是黑手党的教父。迈克尔刚开始并不介入家族事务,他的转变是迫不得已的,他只是是权利与罪恶的牺牲品。

艺术性:受洗礼时用平行交叉剪辑,形成讽刺与对比。主观镜头、暴力的讽喻、人物性格的丰满

第五节 恐怖片

1、 恐怖片:指描述荒诞离奇的故事,极力渲染惊险、恐怖效果的影片类型。

2、 恐怖片的特点:

3、 恐怖片产生的历史文化原因:可追溯到古代人们对未知事务的恐惧,如死亡、暴

力、灾难等; 民间文化的吸血鬼、夺命鬼混; 战争中的血腥暴力; 科学、外

层空间的威胁; 潜意识中的恐惧本能。

4、 西方恐怖片的文学来源: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鬼怪故事; 中世纪英雄史诗中的妖

魔; 《神曲》中的地狱等。

5、 美国恐怖片的发展阶段:

30年代 美国经典恐怖片的黄金时代

40年代 心理恐怖片 《猫人》《与僵尸同行》 50年代 科技/暴力恐怖片 《它们》《人体入侵者》

60年代 惊悚恐怖片 《精神病患者》《猛鬼屋》《魔鬼圣婴》

70年代 恶魔/性暴力恐怖片

80年代以来 恐怖片杰作《剃刀边缘》《闪灵》《夜访吸血鬼》《尖声尖叫》

6、

13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