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习题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大气习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当dp=4000?m时,应处于牛顿区,us?1.74dp(?p??)?g?17.34m/s。

Rep?dp?u?4000?10?6?0.912?17.34??2750?500,假设成立。 ?52.3?10?2dp?p当dp=0.4?m时,忽略坎宁汉修正,us18?g?0.088m/s。经验证Re<1,符合Stokes公式。

p

考虑到颗粒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在很短时间内就十分接近us,因此计算沉降高度时可近似按us计算。 dp=0.4?m h=1.41×10×30=4.23×10m;

-5

-4

dp=40?m h=0.088×30=2.64m; dp=4000?m h=17.35×30=520.5m。

6.3 有一沉降室长7.0m,高12m,气速30cm/s,空气温度300K,尘粒密度2.5g/cm,空气粘度0.067kg/(kg.h),求该沉降室能100%捕集的最小粒径。 解:?3

?0.067kg/(m.h)?1.86?10?5Pa?s

dmin18?v0H18?1.86?10?5?0.3?12???8.4?10?5m?84?m?100?m,符合层3?pgL2.5?10?9.81?7流区假设。

6.7 某旋风除尘器的阻力系数为9.9,进口速度15m/s,试计算标准状态下的压力损失。 解: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69(6-13) ?p11???v12??9.9?1.293?152?1440Pa。 228

3

6.13 某板式电除尘器的平均电场强度为3.4kV/cm,烟气温度为423K,电场中离子浓度为10个/m,离子质量为5×10

-26

kg,粉尘在电场中的停留时间为5s。试计算:1)粒径为5?m的粉尘的饱和电荷值;2)

粒径为0.2?m的粉尘的荷电量; 3)计算上述两种粒径粉尘的驱进速度。

假定:1)烟气性质近似于空气;2)粉尘的相对介电系数为1.5。 解:1)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83(6-31)电场荷电为

q?3????22?0dpE0?3?1.5?8.85?10?12?(5?10?6)2?3.4?105?3.04?10?16C 3.5扩散荷电按P184 (6-32)计算,与电场荷电相比很小,可忽略。 因此饱和电荷值3.04×10C。 2)电场荷电为

-16

q?3????22?0dpE0?3?1.5?8.85?10?12?(0.2?10?6)2?3.4?105?4.86?10?19C 3.5-19

扩散荷电与电场荷电相比很小,可忽略,故粉尘荷电量4.86×103)取?C。

?2.5?10?5Pa?s

qEp3.04?10?16?3.4?105??0.088m/s; d=5?m时,w??5?63??dp3??2.5?10?5?10p

4.86?10?19?3.4?105?3??3.51?10m/s d=0.2?m时,w??5?63??dp3??2.5?10?0.2?10p

qEp6.15 电除尘器的集尘效率为95%,某工程师推荐使用一种添加剂以降低集尘器上粉尘层的比电阻,预期可使电除尘器的有效驱进速度提高一倍。若工程师的推荐成立,试求使用该添加剂后电除尘器的集尘效率。 解:??1?exp(?AAAw)?95%,故exp(?w)?0.05,exp(?2w)?0.0025 QQQA2w)?1?0.0025?99.75%。 Q因此?'?1?exp(?6.27 据报道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曾运用2m深的沙滤床捕集细粒子,卡尔弗特建议用下式估算细粒子的穿透率。P?exp(?27ZvsDpa9Dc2?g?)。其中:Z=在气流方向上床的长度;v=气体的表面流速;D

s

pa

=细粒子的空气

动力学直径;??沙滤床的孔隙率;Dc=沙滤床的沙粒的直径;?g?气体的粘度。

?0.3,试估算沙滤床的捕集效率;

1)若dpa=0.5?m,Dc=1.0mm,vs=6cm/s,?2)欲获得99.9%以上的捕集效率,床的厚度至少应多厚? 3)推导该效率方程式。

72?0.06?(0.5?10?6)2?1000]?0.0139解:1)将已知数据代入所给公式P?exp[???32?59(1?10)?0.3?1.82?10,

??98.6%

2)由P?exp(?27ZvsDpa9Dc2?g?)?0.001 可得z>=3.23m。

?NVcD2?p) 3)由《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公式,穿透率P?exp(?9Wi?取Wi=0.25Dc,而N=0.5Z/Dc,Vc=Vs/?,Dpa22?ZVsDpa2?D2?pa,代入上式 ) (近似取2??7)

P?exp(?

9D?g?2c)?exp(?27ZVsDpa9D?g?2c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