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产与环境》习题集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植物生产与环境》习题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植物生产与环境》 习 题 集 瑶 琬 编 集

1.物理性沙粒和物理性黏粒的界限是( ) A 0.1 mm B 0.01 mmC 0.001 mm D 0.000 1 mm 2.“发小苗不发老苗”的土壤质地是( ) A沙土 B壤土 C黏土 D都不对 3.用手测法测定土壤质地时,可搓成直径约3 mm土条,但是弯成直径2~3 cm圆环时断裂的是( )

A沙壤土 B沙土 C重壤土 D中壤土 4.土壤有机质的主体是( )

A桔秆 B动物残体 C腐殖质 D糖类 5.下列适宜黏土种植的作物是( ) A花生 B薯类 C芝麻 D小麦 6.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 )cmol(+)/kg 时表明土壤保肥力中等。

A >5 B <10 C 10~20 D >20 7.土壤中缓效性养分主要是指 ( ) A土壤胶体所吸附的养分 B被粘土矿物固结的养分

C原生矿物中含有的养分D植物残渣中的养分 8.用手搓法测定土壤质地,能搓成铅笔粗土条,弯曲易断,该土质地为( )

A壤砂土 B轻壤土 C中壤土 D重壤土 9. 属于“天晴一把刀,落雨一团糟”的一类土壤是指( )

A砂质土 B壤土 C粘土 D石砾 10.俗称“冷性土”的土壤类型是( ) A沙土 B粘土 C壤土 D砂土 11.在土壤吸收作用中,能使粪水中的臭味在土壤中消失是土壤( )

A机械吸收作用 B物理吸收作用 C化学吸收作用 D离子交换吸收作用 12.土壤孔隙度是土壤孔隙容积占土壤总容积的百分数,在农业生产中,适宜的土壤孔隙度是( )

A 20~40% B 50~60% C 40~70% D 60~80%

13.下列土壤结构中属农业生产中最理想的类型( )

33 / 71

A块状结构 B核状结构C片状结构 D团粒结构 14.当土壤耕作时因水分过多而易使土粒粘附在农具上的特性是( )

A粘结性 B粘着性 C可塑性 D胀缩性 15.土壤通气性的好坏主要取决于( ) A土壤灌溉情况 B载种作物的类型 C土壤孔隙大小及其连通性 D地下水位的高低

16.我国土壤pH大多数在( )范围。 A 4.5~8.5 B 3.5~8.5 C 3.5~9.5 D 4.5~9.5 17.土壤pH在( )时磷素的有效性最高。 A 5.5~6.5 B 6.6~7.5 C 7.5~8.5 D 5.5~7.5

18.对团粒结构的土壤,人们俗称其为( ) A鸡粪土 B蒜瓣土 C蚂蚁蛋 D卧土 19.土团粒结构的直径一般在 ( )范围内。 A 0.01~0.25B 0.25~10C 2~2.5D 0.01~10 20.生产上常施用菌肥养地培肥土壤,是利用了( )原理。

A 物理吸收 B化学吸收 C生物吸收 D离子交换吸收 21.土壤最本质特征是( )

A土壤固相 B土壤液相 C土壤气相D土壤肥力 22.一般作物要求土壤适宜的孔隙度为( ) A 30% B 50% C 60% D 80% 23.农业生产上最理想的土壤团粒结构的粒径为( )

A 0.25-10mm B 2-3mm C 1-10mm D大于10mm 24.构成有机物质的基础是( ) A光照 B温度 C水分 D养料 25.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基础是( ) A土壤固体部分 B土壤液相部分 C土壤气相部分 D土壤三相比例关系 26.在各种病原物中,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极其微小的生物叫( )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寄生性

《植物生产与环境》 习 题 集 瑶 琬 编 集

27.适耕期最短的土壤是( )

A砂质土 B砂壤土 C粘土 D壤质土 28.下列因素中属影响土壤形成的是( ) A母质 气候 地形 时间和生物 B岩石 气候 地形 时间和耕作 C母质 地形 物理 化学和生物 D岩石 母质 地形 栽培和耕作 29.土壤是地球表面的( )

A岩石层 B疏松层 C母质层 D砂质层 30.土壤形成的因素包括有( )

A三大因素 B四大因素C五大因素 D六大因素 31.经测土壤比重为2.6,容量为1.3,孔隙度为( )

A 10% B 13% C 25% D 50% 32. 石砾的直径一般大于( ) A1mm B 2mm C 3mm D 4mm 33.1981年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拟定我国土壤分类系统为( )

A土类、土纲、土属、土种、变种五级分类法 B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五级分类法 C土纲、土目、土科、土属、土种五级分类法 D土纲、土类、土属、土种、变种五级分类法 34.测定土壤质地:手搓成泥条,泥条变成环,压扁无裂痕,该土壤的质地是 ( ) A轻壤土 B中壤土 C重壤土 D粘土 35.农业土壤剖面中与自然土壤母质层相似的是( )

A 耕作层 B 犁底层 C 底土层 D基岩层 四、判断题

( )1.自然界中的矿物质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逐渐形成了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土壤。

( )2.成土母质、气候、地形及时间等成土因素制约土壤的形成。

( )3.土壤是由有机质、水分、空气、热量所组成的。

( )4.空气存在并运动于土壤孔隙中,是土壤中最活跃的部分。

( )5.有机质好似土壤中的“肌肉”,而矿物质

似“骨架”,因此矿物质对土壤的性状影响颇大。 ( )6.在生产实践中常作为认土、用土和改土的重要依据是土壤质地。

( )7.土壤性质产生和变化的基础是土壤中固气液三相物质的比例。

( )8.生长期短的作物适宜在沙土上种植,可早发苗、早收获,不致后期脱肥。

( )9.黏质土适宜种植各种作物,是农业生产上比较理想的土壤质地。

( )10.田间生活中压碎干土块时必须使用较大力气是土壤质地属重壤土。

( )11.发小苗不发老苗的土质是壤质土,其温度升降速度慢、昼夜温差较小,可称为“热性土”。 ( )12.土壤中的小动物均能提高土壤肥力,都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 )13.蚂蚁和蜗牛在形成团粒结构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常作为土壤肥力的标志之一。 ( )14.微生物对土壤的形成和性质的改变起主导作用,是衡量土壤质量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 )15.农业生产中常将土壤有机质作为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指标之一。

( )16.土壤越肥沃,养分含量越多,微生物的数量也就越多。

( )17.矿质化是消耗有机质的过程,腐殖化是积累有机质的过程。

( )18.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具有多源性,主要是工业”三废”,即废气、废水和废渣,以及化肥、农药、垃圾等。

( )19.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可以改善土壤的透水性、蓄水性及通气性。

( )20.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越多,其肥力就越高。

( )21.土壤有机质既可为植物提供养分,又可保蓄土壤中的养分。

( )22.土壤水中含有多种有机物质,是植物需水的最主要来源。

( )23.因土壤空气主要来源于大气,所以其CO2、

34 / 71

《植物生产与环境》 习 题 集 瑶 琬 编 集

O2和水汽的含量与大气中的相同。

( )24.通气不良的土壤易导致病霉菌的滋生,从而引起植物的抗病力下降,易感染病虫害。 ( )25.土壤孔性决定了土壤的质地、结构及有机质含量等,因而是土壤质地的反映。

( )26.土壤中的毛管孔隙具保水蓄水、透水通气作用,而通气孔隙在肥力上没有意义。 ( )27.孔隙性影响土壤的保水蓄水和通气透水、作物种子的萌发与破土和根系下扎及对空气、养分的需要。

( )28.由于空气的存在,所以土壤密度总是小于土粒的密度。

( )29.土壤容重越小,土壤就越紧实。 ( )30.一般多出现在有机质含量少、质地黏重及耕性不良的土表层中的结构是俗称“蒜瓣土”的块状结构。

( )31.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土壤结构类型是块状和核状。

( )32.降水或灌溉后的及时耙耘,冬季冻后镇压土壤均可减少坷垃,但最有效的措施则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质地。

( )33.农业生产中最理想的土壤结构是俗称“米糁子”或“蚂蚁蛋”的团粒结构。

( )34.土壤中的团粒结构类型具有“小水库”和“小肥料库”的作用。

( )35.自然土壤的剖面一般分为腐殖质层、淀积层、心土层及母质层。

( )36.生理化性状较好、有机质含量较高、疏松多孔的土层是耕作层。

( )37.土体中为作物生长后期供应水肥及保水保肥力的主要层次是犁底层。

( )38.“干好耕、湿好耕、不干不湿更好耕”说的是宜耕期较长的壤质土。

( )39.影响土壤耕性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的物理性质。

( )40.土壤的结构性、孔性、黏结性、可塑性均是土壤的结持性。

( )41.我国土壤的酸碱变化呈“南碱北酸”的

规律。

( )42.土壤酸性愈强,有效钾、钙、镁的含量就愈少。

( )43.某土壤生长有较多的碱蓬、柽柳,可以初步断定此土壤是盐碱土。

( )44.在盐碱地上不需治理就可以种植甜菜、苜蓿等作物。

( )45.缓冲性越强的土壤,其质地越细、黏粒含量越少,而有机质含量也就越高,。

( )46.土壤中的胶体主要是以无机的形式而存在的。

( )47.土壤胶体具带电性且一般以负电荷为主。 ( )48.有特殊气味的肥料施入土壤后就会消失气味,其缘于土壤具有物理吸收的作用。 ( )49.土壤化学吸收具有减少农药、重金属对土壤污染的作用。

( )50.在生产中采取种植绿肥、轮作倒茬等措施来改良土壤,养地培肥是利用土壤的生物吸收作用。

( )51.土壤最重要的保肥方式是生物吸收作用。 ( )52.“不施肥稻像草,多施肥立即倒”表明此类土壤是沙土且保肥力较差。

( )53.离子交换作用不能增强土壤的缓冲性,避免过酸、过碱对植所物造成的危害。

( )54.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大小,表明土壤有效养分的多少。

( )55.我国的高产肥沃土壤面积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却很低。

( )56.一般肥沃的土壤具有良好的化学性质。 ( )57.据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旱作农业的限制因素是“水”而不是“肥”。

( )58.我们西北地区通常在秋季和入伏时进行深耕可加速土壤熟化。

( )59.“碱地生效,开沟种稻”,就是说种植水稻可以改良盐碱地。

( )60.我国北方的干旱多风地区易形成质地松散、抗旱较弱的风沙土。

( )61.一般土壤沙化的治理重点是在农牧交错

35 / 71

《植物生产与环境》 习 题 集 瑶 琬 编 集

带和农林草交错带。

( )62.我国已实施建设的“三北”防护林主要是为了综合治理土壤的流失。

( )63.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治土壤的流失。

( )64.土壤流失的治理应从物理工程、化学工程和生物工程三方面入手进行。

( )65.对于受污染的土壤一般采取“先防后治,防重于治”的防治方针。

( )66. 在坡度小、地形复杂、不易筑梯田或撩壕的坡地可修鱼鳞坑。 五、简答题

1.土壤质地分哪几类?各种质地对植物生长的特性如何?如何进行鉴别?

2.试述土壤中动物和微生物的重要种类及其分别有哪些作用?

3.土壤有机质有哪些重要作用?

4.土壤空气有何特点?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何影响?

36 / 71

5.简单说明自然界土壤都有哪些组成部分?其各组成部分间有何关系?

6.土壤的“上虚下实”说的是什么?请说明其类型及调节措施?

7.简述土壤结构的类型及其俗名。

8.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有哪些作用?如何创造良好的团粒结构?

9.分析说明土壤的剖面层次。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