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扬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5年扬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5年扬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估计的数据与实际相符的是( ) A.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g B. 教室门的高度约2m C. 物理课本的重力约20N D. 人一次脉搏的时间约4s 考点: 质量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重力大小的估测.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 解: A、我们知道拿起2个鸡蛋大约要1N的力,则两个鸡蛋的质量:m?Gg?1N10N/kg?0.1kg?1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身高在165cm左右,教室门的高度比中学生身高大一些,在200cm=2m左右.符合实际; C、物理课本的质量在200g=0.2kg左右,物理课本的重力在G=mg=0.2kg×10N/kg=2N左右.不符合实际;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跳动1次的时间大约1s.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数据、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2.(2分)(2015?扬州)下列关于鼓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 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音调越高 C. 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入人耳的 D. 鼓面振动频率越高,鼓声的响度越大 考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 解:A、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 C、鼓声主要是靠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错误; D、鼓面振动频率越高,鼓声的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故D错误. 故选:A. 1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特性进行分析解答,属于基础题. 3.(2分)(2015?扬州)下列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雪 B. 露 C. 霜 D. 冰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根据液化的定义来一一判断. 解答: 解:A、雪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变为液态的小水珠附着在固体上形成露,露的形成属于液化,故B正确; C、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冰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了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是一道基础题. 4.(2分)(2015?扬州)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考点: 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1)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 (2)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3)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解答: 解:A、图钉尖很尖锐,减小了受力面积,增大了压强,符合题意; B、书包背带较宽,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小了压强,不符合题意; C、铁轨下铺设枕木,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小了压强,不符合题意; D、穿滑雪板滑雪,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小了压强,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能把压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5.(2分)(2015?扬州)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 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B. 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 C. 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 D. 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 考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分子动理论包括: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 2

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进入花园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 B、糖加入水中,水变甜.说明糖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烟尘虽细小,但也是有由很多分子组成的小颗粒,不是分子,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C符合题意; D、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分子动理论内容较简单,但要知道它们各自的现象.特别是分子的扩散现象,本题是一道基础题.

6.(2分)(2015?扬州)下列图形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考点: 能量的相互转化. 专题: 热和能. 分析: 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事例有个共同的特点,最后使物体运动.例如: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动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做功冲程,燃气推动活塞运动等. 解答: 解:A、滑下滑梯感觉热,是一种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 B、弯折铁丝,铁丝发热,是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 C、内燃机正在工作,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符合题意. D、压缩点火,是对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了棉花的燃点,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1)掌握能的守恒定律.(2)掌握机械能与其它形式能之间的转化. 7.(2分)(2015?扬州)一个轻质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吸引,则小球( ) A. 一定不带电 B. 一定带负电 C. 一定带正电 D. 可能不带电 考点: 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 解: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吸引; 说明这个小球可能带与橡胶棒不同的电荷(正电荷),也可能不带电. 3

故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评: 考查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8.(2分)(2015?扬州)利用图示凸透镜成像情景制成的光学设备是( )

A. 投影仪 B. 照相机 C. 放大镜 D. 潜望镜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解答: 解:观察图可知,物距为20cm,像距为17cm,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则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是照相机的原理.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搞清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 9.(2分)(2015?扬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B. 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C. 物体温度为0℃时,其内能为零 D. 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考点: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专题: 热和能. 分析: ①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必须有温度差; ②热量是过程量,就是说,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或热交换过程中,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热量传递等;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 ③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④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 解: A、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传递的不是温度,传递的是热量.此选项错误; B、温度越高的物体,分子运动越剧烈,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多少,不是含有热量多.此选项错误;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