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中的各种对仗及对仗中词性的运用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诗词曲中的各种对仗及对仗中词性的运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10、自成对

自成对是用字对仗的一种,就是一联的一比之中,同类名词自相对仗,又叫“就句对”、人在工对的权变中允许在联内进行自对,简称“自成对”。如: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上联中的“吴”、“楚”自对,“东”、“南”自对;下联中的“乾”、“坤”自对,“日”、“夜”自对

11、交股对

交股对是用字对仗法的一种,就是用上联的第四字,对下联的第七字;下联的第四字,

春残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

以“密”对“疏”,以“多”对“少”,因为这种对仗形式交叉如剪股,所以叫交股对。

二、琢句对仗法

12、实句对

实句对是琢句对仗法的一种,就是上下联都不用虚字。这个对法,有时很成功,有很好处理不当,也容易流于生涩。如: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蔼)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

13、虚字句对

虚字句对是琢句对仗法的一种,就是上下联用虚字对仗。如:

且然聊耳尔,得也自知之。(黄庭坚)

如:孙行者,祖冲之。祖对孙,冲对行,之对者(之乎者也嘛),对的工整。

14、流水对,又称串对

流水对是琢句对仗法的一种,一般的对仗,都是并行的两件事物。但流水对却是一意相读。这种对仗又称为“串对”。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杜甫在上句没说“穿峡”到那里去,下句才说出向洛阳去。流水对是说上句的意思没说完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意思。流水是一个比喻词。

15、倒装对

倒装对是琢句对仗法的一种,由于受平仄或词性的约束,故意把词语颠倒过来的一种对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

这两句顺读是:莲动渔舟下;竹喧浣女归。如果顺读,平仄式就完全变了。为了适合平序颠倒过来用。又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

顺读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这也是和上例同样的原因。故意把词语颠必须注意这是倒装句,否则就很费解了。

16、逆挽对

逆挽对是琢句对仗法的一种,在上比叙述现在情况,在下比则追溯往事,以使全联意思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本是“冠剑”持节,“丁年”去国,可惜回朝之际,“楼台”已“非甲帐”了。

17、错综对

错综对是琢句对仗法的一种,就是不拘位置,颠倒错综,以成对仗。错综对主要是解决手法。如:

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李群玉)

以“六幅”对“一段”,以“湘江”对“巫山”。这种对仗,往往也是因为迁就平仄而成的。如

耸一段巫山云”,在意思上是很工整的对仗,在文理上也同样通顺,但是平仄上不合,只

18、意对

意对是琢句对仗法的一种,就是似对非对,不对又像是对,上下联以事意相关联,倒也

春风潮水上,饮马杏花村。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这两联都是不对而又声势相应,所以不对似对。没有线迹裁缝的痕迹,自然有一种妙趣

除上文列举18种类格外,还有其它一些对仗类格或名词

1、邻对

近体诗对仗中的一种。用词义的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便叫“邻对”。所谓词义门类相近

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对数量等的关系。用这些意义接近的词为对,就是中的两句:

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

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

2、扇面对,又叫隔句对

诗、词、曲对仗的一种格式,即隔句相对。一首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便是扇面对本身不构成对仗。

诗中的扇面对如白居易的《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