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装施工工艺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电梯安装施工工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6.3.2.2 安装导轨

(1) 基准线与导轨的位置要正确准确。

(2) 检查导轨的直线度≯1‰,单根导轨全长偏差≯0.7mm,不符合要求的应更换或自行调直。 (3) 导轨端部的榫头、连接部位的加工面应无毛刺、尘渣、油污等,以保证安装精度的要求。 (4) 导轨接头不宜在同一水平面上,或按厂家图纸要求施工。

(5) 采用油润滑的导轨,应在立基础导轨前,在其下端加一个距底坑地平高40~60 mm 的水泥墩或钢墩,或将导轨下面的工作面的部分锯掉一截,留出接油盒的位置,见图6.3.2.2-1、图6.3.2.2-2。

图6.3.2.2-1 图6.3.2.2-2

(6) 导轨应用压导板固定在导轨支架上,不应焊接或螺栓直接连接;每根导轨必须有两个导轨支架;导轨最高端与井道顶距离50~100mm,见图6.3.2.2-3。

图6.3.2.2-3

(7) 提升导轨用卷扬机安装在顶层层门口,井道顶上挂一滑轮,见图6.3.2.2-4。

图6.3.2.2-4

(8) 吊装导轨时应用U 形卡固定住接导板,吊钩应采用可旋转式,以消除导轨在提升过程中的转动,旋转式吊钩可采用推力轴承自行制作。

(9) 若采用人力吊装,尼龙绳直径应≥16mm。

(10) 导轨的凸榫头应朝上,便于清除榫头上的灰渣,确保接头处的缝隙符合规范要求,见图6.3.2.2-5。

图6.3.2.2-5

(11) 调整导轨时,为了保证调整精度,要在导轨支架处及相邻的两导轨支架中间的导轨处设置测量点。 (12) 电梯导轨严禁焊接,不允许用气焊切割。

6.3.2.3 调整导轨

(1) 将验导尺固定于两导轨平行部位(导轨架部位),拧紧固定螺栓。

(2) 用钢板尺检查导轨端面与基准线的间距和中心距离如不符合要求,应调整导轨前后距离和中心距离,以符合精度要求。

(3) 绷紧验导尺之间用于测量扭曲度的连线,并固定,校正导轨使该线与扭曲度刻线吻合。 (4) 用2000mm 长钢板尺贴紧导轨工作面,校验导轨间距L,或用精校尺测量。

(5) 调整导轨用垫片不能超过三片,导轨架和导轨背面的衬垫不宜超过3mm 厚。垫片厚大于3mm 小于7mm 时,要在垫片间点焊,若超过7mm,应先用与导轨宽度相当的钢板垫入,再用垫片调整。 (6) 调整导轨应由下而上进行。

(7) 导轨间距及扭曲度符合表6.3.2.3-1 的要求。

导轨间距及扭曲度允许偏差表 6.3.2.3-1

电梯速度 轨道用途 轨道偏差 扭曲度偏差 轿厢 0~+0.8 1 2m/s及以上 对重 0~+1.5 1.5 轿厢 0~+0.8 1 2m/s以下 对重 0~+1.5 1.5 (8) 修正导轨接头处的工作面

1) 导轨接头处,导轨工作面直线度可用500mm 钢板尺靠在导轨工作面,接头处对准钢板尺250mm 处,用塞尺检查a、b、c、d 处(见图6.3.2.3-1),均应不大于表6.3.2.3-2 的规定。

图6.3.2.3-1

导轨直线度允许偏差表 6.3.2.3-2

导轨连接处 导轨直线度允许偏差≯mm a 0.15 b 0.06 c 0.15 D 0.06 2)导轨接头处的全长不应有连续缝隙,局部缝隙不大于0.5mm,见图6.3.2.3-1。 3) 两导轨的侧工作面和端面接头处的台阶应不大于0.05mm,见图6.3.2.3-2。

图6.3.2.3-2

对台阶应沿斜面用专用刨刀刨平,磨修长度应符合表6.3.2.3-3 的要求。

台阶磨修长度 表6.3.2.3-3

电梯速度(m/s) 修整长度(mm) 2.5m/s及以上 ≥300 2.5m/s以下 ≥200 6.3.3 质量记录

将导轨安装质量情况记录在电梯安装施工记录(****/ZL-33-2010/0)之导轨安装质量记录表上。

6.4 机房机械设备安装工艺

6.4.1 施工流程

承重梁安装→ 曳引机安装→ 限速器安装

6.4.2 施工工艺

6.4.2.1 曳引机承重梁的安装

(1) 曳引机承重梁安装前要除锈并刷防锈漆,交工前再刷成与机器颜色一致的装饰漆。 (2) 根据样板架、和曳引机安装图在机房画出承重钢梁位置。

(3) 安装曳引机承重钢梁,其两端必须放于井道承重墙或承重梁上,如需埋入承重墙内,则埋入墙内的厚度应超过墙中心20mm,且不应小于75mm,在曳引机承重钢梁与承重墙(或梁)之间,垫一块面积大于钢梁接触面、厚度不小于16mm 的钢板,并找平垫实,如果机房楼板是承重楼板,承重钢梁或配套曳引机可直接安装在混凝土机墩上。

(4) 设备与钢梁连接使用螺栓时,必须按钢梁规格在钢梁翼下配以合适偏斜垫圈。钢梁上开孔必须圆整,稍大于螺栓外径,为保证孔规矩,不允许使用汽焊割圆孔或长孔,应用磁力电钻钻孔。 承重梁的安装方法

l) 钢梁安装在混凝土墩上时,混凝土墩内必须按设计要求加钢筋,里钢筋通过地脚螺丝和楼板相连。混凝土墩上设有厚度不小于16mm 的钢板。

2) 采用型钢架起钢梁的方法,如型钢垫起高度不合适,或不宜采用型钢时,可采用现场制作金属钢架架设钢梁的方法。

(6) 承重梁直接安装在机房楼板上的方法:首先根据反馈到机房地平上的基准线,确定轿厢与对重的中心连线,然后按照安装图所给出的尺寸以及确定钢梁安装位置,导向轮伸到井道时应复核顶层高度是否符合验收规范的要求。

(7) 曳引机承重钢梁安装找平找正后,用电焊将承重梁和垫铁焊牢。承重梁在墙内的一端及在地面上坦露

的一端用混凝土灌实抹平。

(8) 凡是浇灌混凝土内属于隐蔽工程的部件,在浇灌混凝土之前要经质检人员与工程监理签字确认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9) 在安装过程中,应始终使承重钢梁上下翼缘和腹板同时受垂直方向的弯曲载荷,而不允许其侧向受水平方向的弯曲载荷,以免产生变形。

6.4.2.2 曳引机减振胶垫的布置安装

(1) 按厂家的要求布置安装减振胶垫,减振胶垫需严格按规定找平垫实。。 (2) 曳引机底座与承重梁采用长螺栓安装。 (3) 曳引机底座与承重梁采用专用减振垫。

(4) 曳引机底座与承重梁用螺栓直接固定,在承重梁两端下面加减振垫。

6.4.2.3 曳引机安装

(1) 单绕式曳引机和导向轮的安装位置确定方法:把放样板上的基准线通过预留孔洞移植到机房地平上,根据对重导轨、轿厢导轨及井道中心线,参照产品安装图册,在地平上画出曳引轮、导向轮的垂直投影,分别在曳引轮、导向轮两个侧面吊两根垂线,以确定导向轮、曳引轮位置。 (2) 复绕式曳引机和导向轮安装位置的确定

1) 首先要确定曳引轮和导向轮的拉力作用中心点,需根据引向轿厢或对重的绳槽而定。 2) 安装位置的确定:

① 若导向轮及曳引机已由制造厂家组装在同一底座上时,确定安装位置极为方便,在电梯出厂时,轿厢与对重中心距已完全确定,只要移动底座使曳引作用中心点吊下的垂线对准轿厢(或轿轮)中心点,使导向轮作用中心点吊下的垂线对准对重(或对重轮)中心点,这项即已完成。然后将底座固定。

② 若曳引机与导向轮需在工地安装成套时,曳引机与导向轮的安装定位需要同时进行,其方法是,在曳引机及导向轮上位置,使曳引轮作用中心点吊下的线对准轿厢(或轿轮)中心点,使导向轮作用中心点吊下的垂线对准对重(或对重轮)中心点,并且始终保持不变,然后水平转动曳引机及导向轮,使两个轮平行,且相距(1/2)绳槽距,并进行固定。

③ 若曳引轮与导向轮的宽度及外形尺寸完全一样时,此项工作也可以通过找两轮的侧面延长线进行。 (3) 曳引机吊装;在吊装曳引机时.吊装钢丝绳应定在曳引机底座吊装孔上,或产品图册中规定的位置,不要绕在电动机轴上或吊环上。

曳引机座采用防振胶垫时,在其未挂曳引绳时,曳引轮外端面应向内倾向,倾斜值视曳引机轮直径及载重量而定,一般为+1mm,待曳引轮挂绳承重后,再检测曳引机水平度和曳引轮垂直度应满足标准要求。(4) 曳引机安装调整后,在机座轴向安装防止位移的档板和压板,中间用橡胶垫挤实或安装其他防位移措施。

(5) 曳引机工作面与机房地平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时的吊装:首先应用槽钢搭设门形提升架,在与曳引机工作面等高位置搭设作业平台。然后将曳引机用葫芦葫芦提升到平台位置,再用葫芦水平拉至工作面上,水平用力时,垂直提升的葫芦应缓慢放松,不得突然放开.以免发生意外。 (6) 曳引机制动器的调整

1) 销轴螺栓:挡圈齐全,闸瓦、制动轮工作面清洁。 2) 闸瓦动作灵活可靠,闸瓦能紧密贴合在制动轮工作面上。

3) 制动器松闸时,闸瓦需同步离开,其两侧闸瓦四周间隙平均值≯0.7mm。 4) 线圈铁芯在吸合时不撞击,其间隙调整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

6.4.2.4 限速器安装

(1) 限速器应装在井道顶部的楼板上,如预留孔不合适,在剔楼板时应注意防止破坏楼板强度,剔孔不可过大,并应在楼板上,用厚度不小于12mm 的钢板制作一个底座, 将限速器和底座用螺栓固定。如楼板厚度小于120mm,应在楼板下再加一块钢板,采用穿钉螺栓固定 。

限速器也可通过在其底座设一块钢板为基础板。固定在承重钢梁上,基础钢板与限速器底座用螺栓固定;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