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必背70简答题(陈世超)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必背70简答题(陈世超)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初试科目——人文地理学必背70道题

(1)使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破坏。

(2)传统文化简单、粗糙的舞台化、商品化,导致其文化内涵消失和艺术形式的退化。 (3)直接或间接导致旅游接待地社会道德水平下降。 【第七章:政治活动与地理环境】 45.主权的制约因素(2013) (1)民族与国家的不重合 (2)政府能力和责任感的强弱 (3)资源多寡和外交质量

(4)国际干预的加强和国际法的硬化 (5)国际组织的多种作用 (6)非政府力量的壮大

(7)经济的“无国界行为”和各国的相互依赖 (8)全球性危机的加深

(9)人类空间探索的增加和各国海洋国土意识的增强给国际法造成的难题。 46.资源利用的调控措施

(1)加强资源管理,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机制 (2)保护资源,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 (3)开发利用新资源 (4)进行资源立法

(5)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 47.科学技术对政治的影响(2004)

(1)改变国际冲突或地区冲突的形式和强度 (2)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综合国力 (3)推动各种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 (4)扩大发达与不发达地带的裂痕

(5)制约各国、尤其是技术落后国家的主权 (6)改变决策者的议事日程 (7)改变国际关系格局

48.当代国际冲突的主要特征

(1)国际冲突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广。

(2)民族自治、民族独立等要求导致的冲突占了相当多的数量。 (3)资源、边界、领土、水道等问题而造成的冲突越来越多。 (4)内战的多边化、国际化。

(5)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引起的冲突相对在缩减。 (6)大国的介入使冲突更加复杂化。

(7)冲突主要是局部的、小规模的和低强度的。

(8)高科技在国际干预性的局部战争中的地位越来越起着主导的、突出的作用。 (9)联合国在处理国际冲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49.国际冲突的地理环境(2010)

(1)历史上长期遗留的、从未得到根本解决的民族、种族与宗教矛盾,是当代国际冲突的重要历史根源。 (2)边界争端往往是引起当代国际冲突的直接原因。 (3)资源、水源、交通要道的争夺。 (4)世界上日益扩大的社会经济差距。

(5)原苏联和东欧地区的剧变和由此而产生的两极格局的崩溃,是导致新的国际冲突,特别是小的、局部

第 8 页 共 9 页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初试科目——人文地理学必背70道题

的和低强度的冲突的一个重大因素。

(6)若干全球性问题的日益突出,是导致当今世界国际冲突或潜在冲突的一个最不稳定的因素。 (7)争夺全球共用地。

50.冷战后世界地缘政治格局(2005)

(1)多极化仍是国际战略和政治格局的长期趋势 (2)国内政治斗争和民族矛盾朝国际化方向发展 (3)世界政治地理背景出现三条冲突带 (4)世界出现三种文明互动的趋势 (5)多边合作与双边合作并存

51.当今世界地缘经济格局(2006/2014)

(1)经济安全已构成当今国际安全形势的重要内容

(2)经济手段已成为实现国际政治目的的重要方式,并直接导致了国际政治经济化的趋势 (3)经济力量的多元化是推动国际政治格局转型的主导因素

(4)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削弱了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增强了国际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主体的政治协调功能

(5)世界出现三大地缘经济区及其附属地区

52.中国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中的不安定因素(2008/2015) (1)中国的周边国家存在着核扩散的潜在危险 (2)中国周边国家存在不稳定的因素

(3)民族、宗教矛盾上升为困扰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突出问题 (4)南海、东海问题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隐患

(5)台湾分离主义势力的发展将使我国卷入局部战争的危险不断增大,但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依然极小 (6)美国因素是中国地缘经济中最不稳定和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7)大国的地缘政治对抗与地区冲突

53.21世纪中国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安全战略构想(2008)

(1)立足亚太,稳定周边,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建立亚太地区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和区域战略平衡中,发挥一个大国的作用,以维系亚太地区的和平、安全和经济发展。 (2)继续大力推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构建地缘安全的国际环境。

(3)进一步推进沿边地区的开放与开发,加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构建安全的周边环境。 (4)构筑合理的国内区域经济格局,增强国际地缘安全的国内地缘保障。 (5)纵深推进科教兴国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第八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54.自然资源的特征 (1)具有使用价值

(2)多用途性和可替代性 (3)空间分布的差异性 (4)有限性 (5)动态性

(6)自然、经济双重属性 (7)不可缺少性 (8)整体性

55.环境资源的属性和特征

(1)具有效性和稀缺性两种本质属性 (2)质和量是环境资源的根本属性

第 9 页 共 10 页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初试科目——人文地理学必背70道题

(3)有可恢复性和可再生性特征 (4)有层次性和整体性

(5)有相对有限性和绝对的无限性 56.资源无价论的危害(2010) (1)导致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2)导致财富分配不公和竞争不公平等。

(3)使资源的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不足,导致自然资源财富枯竭。 (4)造成国民财富核算失真,使一项重要的国家收入变成乌有。 57.正确的资源观

(1)在数量方面,自然资源存在数量的有限性。

(2)在价值方面,自然资源具有价值,其价值与其他商品或物品并无本质差别。 (3)在利用与保护方面,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的观点。

(4)在系统性方面,承认资源的整体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密不可分。

(5)在处理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方面,持协调论观点,把环境也当做自然资源。 58.资源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2011/2015)

(1)资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人类对各类资源需求的快速增长,而世界可供给的资源数量、时空分布等的有限性构成了供给的有限性。

(2)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导致了区域资源供给能力的差异。

(3)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世界资源问题的不断加剧并引起世界资源供需的时空失衡。

59.资源保护的对策、措施(2008) (1)建立保护区 (2)制定法律法规

(3)设置资源保护机构,执行保护监督管理任务

(4)开展宣传教育,提高资源保护意识,减少资源浪费与破坏 (5)建立许可证、登记、奖惩、检查等制度 【第九章: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60.环境可持续发展论(2010)

(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它不仅重视增长数量,并且要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基础,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生态破坏,保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力之内。

(3)可持续发展要以消除贫困、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要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61.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类型 (1)大气污染

①能源消耗引起的大气污染 ②酸雨

③气候变化(温室效应、阳伞效应、臭氧层破坏)(2010) (2)水环境污染

①重金属污染 ②水体富营养化 ③病原微生物污染 ④油污染 ⑤放射性水污染 ⑥热污染 (3)土壤污染

①农药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②污水灌溉引起的土壤污染 ③固体废弃物引起的土壤污染 (4)生态破坏

①水土流失 ②荒漠化 ③耕地减少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第 10 页 共 11 页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初试科目——人文地理学必背70道题

62.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具体表现 (1)森林覆盖率低,植被破坏严重。 (2)水土流失难以遏制。 (3)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大。 (4)野生动植物资源减少。 (5)耕地逐年减少。 (6)气候灾害严重。

63.人类与环境协调的途径(2011/2012) (1)创造新的技术形式

(2)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3)加强国际合作和立法

(4)加快循环经济的步伐,保护资源与环境 64.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的特征(2008)

(1)人类消费生活从纯物质消费转向知识和智慧含量高的物质消费 (2)适度消费代替过度消费,人类生活从奢侈、浪费转向简朴 (3)绿色消费成为新时尚 65.人文地理学的区域属性 (1)系统性 (2)整体性 (3)层次性 (4)开放性 (5)复杂性 (6)不确定性

66.区域发展与演变的影响因素(2012/2013) (1)地理位置 (2)资源与环境 (3)技术体系 (4)产业结构

67.区域发展中的实际问题(2005/2011) (1)区域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2)区域发展中的资源问题 (3)区域发展中的规模问题

68.区域规划的内容(2005/2014)

(1)对区域生产条件和基础的分析评价,明确区域发展方向。 (2)调整改善区域的生产布局,优化结构。

(3)确定区域内城镇的人口、城镇性质、规模、城乡关系。 (4)制定土地利用、开发计划。

(5)协调和完善交通网络、能源供给、通信、生活服务等基础设施。 (6)防止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等。 69.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又叫全球统一性原则。 (2)地域性原则,又叫差异性原则。

(3)同一性原则,是指人类愿望与人地协调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4)人口控制原则。

第 11 页 共 12 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