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3版教学设计第9章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教育心理学第3版教学设计第9章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九章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内容 道德与品德的含义 品德的心理结构分析 合 计 教 学 方 式 讲授+讨论 讲授+讨论 课? 时 1 2 3

第一讲 品德概述

一、教学目标

1.识记:道德与品德、观察学习、移情、道德认知、道德推理、道德评价等概念。

2.理解:从他律到自律的道德发展阶段,观察学习的三个特点,移情的“感知责任假说”,家庭在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文化价值的多元化与青少年品德的发展。

3.应用:联系实际,说明社会、大众传播媒介在青少年品德发展中的影响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关于青少年道德发展阶段的理论。 2. 难点: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流程: 导入

由十佳道德标兵引入“道德”,再由道德引入本章内容——品德。 讲解

一、道德与品德

通过课件展示和讲解道德和品德的概念和区别

(一)道德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品德

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指个人道德面貌而言,它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人身上的反映。

品德和道德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严格的区别。说它有联系,是因为品德是道德在个体

身上的表现,离开道德就谈不上个人的品德;社会道德也只有通过个体品德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个人品德在某种意义上也构成并影响着社会道德的面貌或风气。一是两者研究的范畴不同。二是两者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不同。第三,道德与品德的内容也不尽相同。道德是一

定的社会伦理行为规范的完整体系,品德只是道德的部分表现。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一)品德的心理成分

1.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 3.道德行为 (二)品德的动态结构

1.品德的定向系统 2.品德的操作系统 3.品德的反馈系统

品德动态结构的三个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品德的复杂系统: 定向系统 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反馈系统 自我反馈 信念 理想 价值观 外部反馈 道德需要—动机 定向 过滤 注意与明确道 做出道产生道选择道 做出道 道德知觉 德问题 德决策 德意向 德途径 德行为 情境 操作系统 图 品德的动态结构

六、课后作业

1.请学生课后复习品德的概念部分的知识。

第二讲 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

一、教学目标

1、识记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

2、理解不同的品德形成理论的主要观点

3、识记他律到自律的道德发展阶段,观察学习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识记他律到自律的道德发展阶段,观察学习的特点 2、难点:认识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 三、课时安排: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五、教学流程: 导入

对上堂课关于道德和品德的知识进行简单复习,由此引入到品德形成的理论学习。如

何看待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因素,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看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道德发展阶段论和社会学习论。在这二者之中,前者更侧重于道德动机方面的研究,后者更侧重于道德行为方面的研究。这两种理论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都极富启发意义。

讲解

通过演示法和讲解法等教学方法讲授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精神分析道德情感发展理论和班杜拉道德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道德发展阶段论主要是由认知发展理论家们提出来的。他们主要是考察儿

童在判断各种行为对错的过程中道德推理能力的发展。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 皮亚杰

1.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 2.他律阶段 3.自律阶段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柯尔伯格 1.研究方法 2.道德发展阶段

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三个水平与六个阶段

一、前习俗水平(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

儿童对偷药故事可能的反应

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 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定向 赞成:他可以偷药,因为他先提出请求,又不偷大

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否则就是坏的。 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

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

二、习俗水平(根据行为是否有利于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合他人愿望进行道德判断)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

儿童认为:凡取悦于别人,帮助别人以满足他人愿望的行为是好的,否则就是坏的。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 儿童认为,正确的行为就是尽到个人责任,尊重权威,维护社会秩序,否则就是错误的。 三、后习俗水平(能摆脱外在因素,着重根据个人自愿选择的标准进行道德判断)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

儿童认为,道德法则只是一种社会契约,可以改变,不能以不变的规则去衡量人。 第六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

儿童己具有抽象的以尊重个人和个人良心为基础的道德概念,认为个人一贯依据自己选定的道德原则去做就是正确的。

的东西,不该受罚。 反对:偷药会受到惩罚。

赞成:他的妻子要这种药,他需要同他的妻子共同

生活。

反对:他的妻子在他出狱前可能会死,因而对他没

有好处。

儿童对偷药故事可能的反应

赞成:他只不过做了好丈夫应做的事。

反对:他这样做会给家庭带来苦恼和丧失名誉。 赞成:不这么做,他要为妻子的死负责。

反对:他要救妻子的命是自然的,但偷东西犯法。

儿童对偷药故事可能的反应

赞成:法律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

反对:不论情况多么危险,总不能采用偷的手段。 赞成:尊重生命、保卫生命的原则高于一切。 反对;别人是否也像他妻子那样急需这种药,要考

虑所有人生命的价值。

二、精神分析道德情感发展理论

(一)弗洛伊德关于超我与道德情感发展的观点 (二)艾里克森道德人格发展阶段论

阶 段 婴儿期 幼儿期 学前期 学龄期 青春期 青年期 成年期 1 信任对不信任 2 自主对羞怯与怀疑 3 主动对内疚 4 勤奋对自卑 5 6 7 8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亲密对 孤独 繁殖对 停滞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