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点计划综述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第四点计划综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历史文化系学术小论文

题 目: “第四点计划 ”综述

系 别: 历史文化系

专业年级: 历史学2014级 姓 名: 李洋 学 号: 20141603614

2016年11月18日

“第四点计划”综述

李洋(历史学1406班,20141603614)

摘要:第四点计划是杜鲁门在其连任总统的就职演说中提出的,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开发援助的政策,它作为美国推行冷战的工具,是为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称霸全球的战略服务的。相比同时期同样作为援助政策的“马歇尔计划”,“第四点计划”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的真正利益是有限的。

关键词:第四点计划、共产主义、杜鲁门、援助政策 一、 提出第四点计划的原因与目的:

1949年6月24日,杜鲁门在致国会的特别咨文中对第四点计划的原因作了阐述:“在这个世界,有半数以上的人们正生活在近乎悲惨的境地之中,他们缺乏食物,饱受疾病的折磨。他们的生活既原始又迟缓不振。他们的贫困无论是对他们自己还是对更繁荣的地区,都构成了一种障碍和威胁。”因而美国决定“提供我们所有的技术和知识给那些爱好和平的人们,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对更美好生活的期望,并且在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我们应当促进对需要发展的地区的资本投入”。但原因不仅仅是如杜鲁门所说的那样简单。

第四点计划是在冷战刚刚开始,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欧洲的局势开始趋于稳定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在谈到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时曾分析说:“美国人相信自己的财富可以提高任何地方人民的生活水平。他们认为,具有较高生活水平,也即接近美国生活水平的人民,更容易接受民主,因此也就更倾向于热爱和平并对美国友好。另一个不言而喻、有补充作用的假设是,贫穷、困苦、工业落后会使任何国家的人民变得不那么热爱和平,不那么民主,因此也就更容易接受共产主义,更倾向于成为美国的敌人。

刘国柱先生也是这种观点的支持者,他认为第四点计划提出的目的之一在于维护第三世界非共产党、特别是美国盟国政局的稳定,遏制共产主义可能的“渗透”或“颠覆”,确保并扩大美国在“中间地带”的势力范围。冷战初期,美国通过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在欧洲建立了针对社会主义阵营的遏制防线,但在从近东到远东这样广大的地区,即在整个第三世界,美国面临的则是完全不同的局面。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即没有欧洲发达的工业基础,也没有欧洲相对完善的政治制度,无论是已经取得独立的国家,还是正在进行民族独立运动的国家,亦或是仍处于西方殖民统治的地区,无一例外都是经济比较落后,甚至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这一地区的人民对美国的政治价值观念和冷战政策并不了解,也不关心。“他们更关心填饱自己的肚子而不是填写空白的选票。”如果不能解决温饱问题,“自由世界”的政治局势就会充满不确定因素,并可能导致公众的不满及社会的混乱。“美国的冷战斗士始终在担心这些大陆陷入混乱,如果局势不稳定,不仅使同盟关系不牢固,更为麻烦的是,将导致共产主义的颠覆或入侵。”这是美国的决策者在第三世界国家最为关心的问题。

杜鲁门也是希望通过第四点计划所提供的经济、技术援助,改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状况,帮助这些国家实现政局的稳定,从而消除共产主义渗透的土壤。杜鲁门在谈到第四点计划时说,“第四计划是我们对受共产主义统治威胁的国家援助的具体表现。第四点计划是和我们保证这些国家在衣食住等条件方面得到适当改善,从而防止共产主义在自由世界扩张的政策相辅相成的。第四点计划所致力的不仅是为这些人民带来民主的理想,而且要通过明智的合作为他们带来美好生活的实际利益。”[1] 从经济方面考虑,第四点计划很大程度上是美国传统对外经济政策在新的形势下的延伸和继续,即对外政策为美国经济服务,特别是帮助美国企业在海外开拓商品市场、开发原材料的供应渠道,以保证美国国内经济的繁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美国经济的急剧扩张,海外市场问题、海外原料供应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1947年9月2日里约热内卢会议闭幕时,面对发展中国家要求提供象马歇尔计划一样的援助,杜鲁门就此发表了演说。他说,他知道拉美各国的经济问题,宣称他对经济发展的长远计划有兴趣,但没有提出拉美国家强烈要求在拉美推行与马歇尔计划类似的计划。因为他认为西欧与拉美不同,西欧经济任务是恢复,所以美国必须予以“援助”;拉美经济的关键是“开发”,美国将以私人投资方式进行“协助”。可见,美国决策者认为由于欧洲工业国家是第三世界传统的贸易伙伴,所以欧洲工业国家的恢复将很快会导致重新向第三世界大量出口。美国决策者认为第三世界国家只需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通过自由贸易扩大出口。[2]因此,这一时期,促进第三世界经济发展并不是杜鲁门政府对外援助主要目的,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内经济的繁荣,这样,美国就必须为其他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决不仅仅是利他性的,更主要是为了维持美国自身经济的繁荣与良性发展。例如在马歇尔计划实施过程中,西欧从国外进口的货物中有1/3是来自美国,美国通过贸易从西欧赚回的美元数倍于它援助欧洲的资金。

另外,从自身的全球霸权战略考虑,马歇尔计划使欧洲工业国家得到恢复后,作为第三世界传统的贸易伙伴,欧洲的这些工业国家将会很快重新向第三世界大量出口,重拾欧洲的优势。而这是和美国的对外扩张的以攫取利益所不许的。所以,在欧洲重新取得优势之前,美国要利用第四点计划在第三世界国家扩大并保住市场。 以上的观点的一致性在于,认为美国是以人道主义之名,行殖民扩张之实,把第四点计划作为冷战的工具,以此实现美国的全球战略。

如果单纯这样认为,笔者认为这难免还是认识上存在一定的意识形态的因素在里面,没有全面的看到这个援助计划从文化方面产生的深层原因。

并且,在二战后美国从孤立主义走向国际主义,通过经济援助,充分体现了美国世界角色的大度风范。在问及如何看待马歇尔计划时,高达94%的美国人认为“我们应当帮助挨饿和生病的人”。其实,从另一个层面上讲,无论政府在制定第四点计划时并不是像它所宣扬的那样真正是为了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但在民众的眼中的确是这样的,这期间以及以后的和平队的志愿者们,都是抱着一种为了实现那个地方的人民的幸福的“使命”而去援助第三世界的人民的。在这一点上是值得肯定的。

二、选取进行援助国家的特点

“欠发达地区”是一个涵盖远东、东南亚、非洲和大部分美洲地区在内的十分宽广的范围, 由于受资金和人员的限制, 美国的技术援助计划只能有选择地进行, 在考虑受援国的优先性上需要遵循的标准有: 所提供的援助是否服务于美国的紧急外交目标,受援国的政局是否稳定, 受援国能否给予最大程度的合作等。美国的援助大多给予美国的盟国和在地理位置上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如, 尼赫鲁执政时期的印度, 有4 亿人口, 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非共产主义国家, 仅收到了4 500 万美元(1952 年的美国外援财政预算为65 亿美元) , 而作为同美国政治和军事结盟的报酬, 巴基斯坦除得到军事援助外, 平均每人得到了相当于印度2 倍之多的经济援助。[3] 美国的发展援助并不是给予世界上最贫困、最需要开发的国家和地区, 而是与其他类援助的地理分布大致相同, 即集中在亚洲和中东沿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边界线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国家或地区, 即所谓从土耳其到南朝鲜的亚洲大弧形地带上的“前沿防卫”国家和地区,它们是指从希腊直到南朝鲜等地处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周边地带的11 个所谓防止共产主义进攻和颠覆的关键性国家与地区, 即希腊、伊朗、泰国、菲律宾、台湾、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度、老挝、南越和南韩。从50 年代中期到60 年代初, 无论是就美国的对外军事援助与经济援助而言, 还是就经济援助中的发展援助与防务支持等援助而言, 这11 个“前沿防卫”国家与地区都占相当大的比重, 一般都超过或接近总数的一半以上。

另一方面,在中东,美国将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约旦、黎巴嫩、伊朗、以色列等国都列入该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赢得对中东地区的石油控制权,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三、对于第四点计划的评价

在对第四点计划的原因与目的的讨论中已经对它做出了一定的评价。这里主要谈一下对以后的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

从马歇尔计划到第四点计划,在杜鲁门政府时期,对外援助作为实现美国外交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得到了大力推行。第四点计划可以作为美国对外援助的一个里程碑,它是美国政府第一次对非西方国家提供各种援助,虽然第四点计划的成效甚微,但它为以后的美国制定对外政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如以后肯尼迪的和平队,及艾森豪威尔更为有灵活的对外政策。使得美国采用对外援助的外交手段更加的成熟与有效。

参考书目:

[1]《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王立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 《战后美国实施第四点计划的原因初探》张 勇李悦昌 [3] 《试论冷战初期美国对欠发达地区的援助政策》张彩梅 [4] 《试论战后初期美国发展援助政策的实质》王慧英 [5] 《试论冷战初期美国对欠发达地区的援助政策》张彩梅 [6] 《第四点计划与杜鲁门政府在第三世界的冷战战略》刘国柱 [7] 《美国对外经济援助的价值取向因素》 刘会清 王晖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