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科学概论真题1999-2012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科学概论真题1999-2012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3

2010年地球科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地温梯度 2、差异风化 3、重力均衡 4、底层层序律 5、岩石的结构 6、地质灾害 7、成岩作用 8、晶质矿物 9、磁偏角 10、承压水 二、读图(主要考点)

1、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的识别,及其形成过程。 2、断层性质的识别及其形成时代。 3、褶皱形态识别及其形成时代。

三、简答题

1.大气圈的分层

2.地球圈层划分的依据和类型 3.地面流水的作用

四、论述题

1. 板块构造的基本思想、类型及划分。

2.变质作用的类型及每种类型产生的岩石种类(不少于6种) 3.将今论古的辩证法意义?

2011地球科学概论

一. 名词解释

1.潮汐2大地水准面3承压水4地层层序律5分选性6摩氏硬度计7成岩作用8夷平面9成矿作用10 二.读图

主要考了 断层 褶皱背斜向斜 岩浆岩类型 变质岩类型及其代表岩石 角度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及其形成时代。 三.简答题

1.简述生态系统及其保护生态平衡的意义。 2.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3.简述海底扩张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创立的主要地质依据和要点(至少三个) 4. 论述题

1.河流的侵蚀作用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其与海底地质,年龄的区别和联系 3.风化作用及其类型

名词解释(30分)

分选性 大地水准面 成岩作用 成矿作用 承压水 地层层序律 夷平面 潮汐 摩氏硬度计 科里奥利力

14

作图题(30分)

主要内容:断层(正逆判断)等,褶皱,三大岩石的判断及各类岩石举例,地层接触关系 简答

1.生态系统以及维护生态平衡的意义。(10分) 2.干旱气候区的湖泊的化学沉积。(10分)

3.海底扩张学说及提出的地质证据(至少3种)。(10分) 论述

1.

河流地质作用及各阶段的主要产物。(20分)

2.风化作用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碎屑型风化壳与砖红土型风化壳形成的气候特点。(20分)

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以及划分依据,陆壳和洋壳在物理性质,形成时代及厚度上的相互联系与区别。(20分)

2012地球科学概论 回忆版附答案

名词解释: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

浊流:海洋或湖泊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其比重介于1.2~2.0之间,常携带大量粘土、砂及砾石。

岩石圈: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球的刚性圈层。

浊流:

震中距:从震中到任一地震台面的地面距离。 半衰期:是指母体元素的原子数蜕变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到一定的深度,当河水面与河流注入水体(如海、湖等)的水面

高度一致时,河水不再具有势能,活力趋于零,下蚀作用也就停止了。因此,注入水体的水面也就是控制河流下蚀作用的极限面,常把该极限面称为河流的侵蚀基准面。

河漫滩二元结构:即底部为边滩沉积,顶部为河漫滩沉积。边滩中的层理以大型板状交

15

错层理为主。边滩沉积是单向环流侧向加积的产物,当洪水期来到时,水位增高,边滩被没于水下,洪水中的细粒物质(粉砂、亚粘土等)就会叠积在边滩沉积物之上,形成河漫滩,并一般具有水平薄层层理。因此,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

堡礁:珊瑚礁在浅海沉积中有特殊意义,珊瑚虫对生活环境有较严格的选择,只能生活在

20℃左右的海水中,并且要求水质清澈、盐度正常、水深不超过20m,水流通畅而不激烈动荡。如果珊瑚礁平行海岸分布,与岸间有一个较宽的水道,则成为堡礁。(竟然考这个!!以前好像没考过~~)

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然后又重新结

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此过程并未形成新矿物。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营力或人类活动而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并由此产生各种危害

或严重灾害,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或事件。

论述题

用板块构造解释全球火山和地震分布规律及特点?P156

答: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是固体地球上层在垂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显著不同的两个圈层,即上部

的刚性岩石圈和下垫的塑性软流圈;刚性的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们漂浮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运动;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板块的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着各种地质作用的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板块构造学说是基于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并及时吸取当时对地球上部圈层——岩石圈、软流圈所获得的新认识,从全球统一的角度,阐明了地球活动和演化的重要问题。

全球火山在地理位置上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呈狭长的火山带分布,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带:1、环太平洋火山带:集中分布于太平洋西缘和北缘的岛弧及东缘的沿岸山脉,占世界活火山的3/5,火山活动频繁强烈,素有“火环”之称;

2、阿尔卑斯(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火山带:此带横贯欧亚大陆南部,向西

延入大西洋中脊,东南端与环太平洋火山带相接,有活火山百余座,占世界活火山的1/5;

3、大洋中脊及大陆裂谷火山带:主要包括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洋中脊及红海、东非裂谷

带等。火山活动的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板块边界附近,另外板块的边界活动还控制着岩浆活动的成分、来源及成因机制等。

世界上的地震主要分布在如下3个地震带上:

1、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宽度大,地震频率高,地震震级大,浅源、中源、深源地震由海沟向大陆一侧有规律分布,构成贝尼奥夫地震带。

2、阿尔卑斯(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地震带:地震带宽度很大,震中很分散,地震频次较高,基本上是浅源地震,深源地震很少,中源地震分布在局部地段。

3、大洋中脊及大陆裂谷地震带:该带主要沿大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附近及转换断层分布,在大陆上则是沿狭长的裂谷系分布,地震带宽度窄,全部为浅源地震,地震活动频次及震级均不及上述两地震带。该带的地震活动主要与分离型板块边界及一些转换断层有关。板块边界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场所,板块内部是比较稳定的,板块边缘是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带,及地震和火山活动强烈的地带。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