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习题集3及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习题集3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6、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含义:过去的3小时,本地降雨量已达( B )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A、30;| B、50; |C、80。

27、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的影响,平均风力(A )级以上。

A、8;| B、9; |C、10。 28、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暖气空气影响,最高气温升至( C )以上。

A、35℃; |B、37℃; |C、39℃。

29、《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具有( C )效力。 A、宪法; |B、法律; |C、法规。

30、公园景区游船、客运索道、滑道遇有( A )时需停运。 A、4级风; |B、5级风; |C、6级风。

31、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工作容易产生中暑,中暑者先有头痛、眩晕、心悸、恶心等症状,随即出汗停止,( B ),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昏迷而死亡。 A、体温下降; |B、体温上升;| C、体温正常。

32、基于可能面临多种类型的突发重大事故或灾害,为保证各种类型预案之间的并实现共性与个性、通用性与特殊性的结合,对应急预案合理地划分层次是将各种类型应急预案有机组合在一起的有效方法( A )。

A、整体协调性和层次性; |B、整体性和群众性;| C、层次性和相关性。

33、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从应急方针、策划、准备、响应、恢复到预案的管理与评审改进,形成了一个( C )并持续改进的体系结构。

A、相对独立; |B、紧密联系; |C、有机联系。

3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 A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会议通过。

A、2007年8月30日; |B、2007年7月10日; |C、2007年7月10日。

35、国务院和( A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县级; |B、地市级; |C、省级。

36、( C )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A、县级人民政府; |B、企业事业单位; |C、新闻媒体。

37、预计将要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属于哪种预警等级:( B )

A、红色;| B、黄色; |C、橙色。

38、( C )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A、国务院; |B、县级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39、( A )根据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扶持该地区有关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A、国务院; |B、本地人民政府; |C、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40、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 A )。 A、不变;| B、增加一倍; |C、不享受。 41、( C )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

A、国务院; |B、民政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42、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 C )。 A、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B、及时发布信息广而告之; |C、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

43、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是( A )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A、预防; |B、遏制; |C、消除。

44、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调整范围,是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检测与预警、( C )、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

A、检查与督促; |B、告诫与处理; |C、应急处置与救援。

45、预防与应急准备,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立足于( A )的原则。 A、预防为主;| B、控制为主;| C、处理为主。

46、突发事件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 C )和社会安全事件。 A、地质灾害; |B、森林火灾; |C、公共卫生事件。

47、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 C )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A、法院; |B、检察院;| C、公安机关。

48、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响应程序可分为( A )、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A、接警; |B、处理; |C、汇报。

49、“一案三制”指的是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B )。 A、法规;| B、法制; |C、体系。

50、应急预案的层次可分为综合预案、( B )、现场预案。 A、单位预案;|B、专项预案;|C、个体预案。

二、是非题(A、对,B、错)

51、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可以消除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B)

52、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单位和个人的财产都可以被征用。 (A)

53、在伤员急救过程中,如果医务人员有限,要分清主次,对危及生命的重大受伤首先处置,

一般小伤放在后面处理。 (A)

54、在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不消除事故隐患不生产。 (A)

55、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制定。 ( B )

56、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省、市级政府和部门制定。 ( B )

57、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发布警报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 A )

58、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按照保密级别逐级传达。 ( B )

59、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可以不予公布。 ( B )

60、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财产被征用或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可以不给予补偿。 ( B )

61、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可以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 B )

62、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程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 ( B )

63、应急预案制定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旦制定,不得改变。 ( B )

64、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程序由国务院规定。 ( A )

65、应急处置与救援,是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核心环节,应当坚持“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再救物,先救灾、再恢复”的原则。 ( A )

66、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发生时,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依法出动警力,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尽快使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A ) 67、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前提是: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不能消除或者有效控

制、减轻其严重社会危害。 ( A )

68、新闻媒体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宣传报道,费用由财政保障。 ( B )

6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应急求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 A ) 70、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登记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 ( A )

71、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 ( A )

72、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强调国家统一领导的原则。 ( A )

73、未做好应急设备日常维护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单位,只要给予一定金额的罚款处分就可以了。 ( B )

74、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不追究刑事责任。 ( B )

75、突发事件预警级别最高为四级。 ( B )

76、突发事件预警级别是对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才设定的。 ( A )

77、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A )

78、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 A )

79、突发事件发生后无论何种情况都不能越级上报。 ( B )

80、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

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但不可以越级上报。 ( B )

81、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决定、

命令,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