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2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2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4-11 201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加速年”活动,深入推进“八项工程”建设,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促和谐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在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经济运行 【综合】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69.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6.3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100.8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742.7亿元,增长11.6%。全市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1:54.5:42.4调整为3.2:52.9:43.9,服务业增加值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85036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13471美元。 财政收入增势平稳。全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9.0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增值税25%及营改增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入库51.6亿元、83.8亿元和19.9亿元,分别增长6.2%、13.1%和3.8%,企业所得税40.7亿元,下降7.7%。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领域倾斜,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84.1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教育支出66.2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1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29.1亿元,医疗卫生支出21.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6%、13.1%、13.5%和9.8%。 【农业与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55.65千公顷,比上年下降2.4%。粮食总产量114.8万吨,比上年下降0.4%。粮食单产达到491.7公斤,比上年增加10.6公斤,水稻单产633公斤,比上年增加5公斤,蝉联全省“十连冠”。全市蔬菜播种面积41.13万亩、产量89.2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1%、8.6%;出栏生猪88.58万头,家禽4941万羽。花木产业提升工程成效显著,全市新增设施花木4.2万亩,总面积达38万亩,总产值达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5%、22.7%,实现花木基地面积、花木产能、经济总量的“三提升”。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粮食总产量 单位 万吨 2012年 114.8 比上年增长% -0.4 油料总产量 肉类产量 #禽肉产量 水产品产量 禽蛋产量 茶叶产量 水果产量 牛奶产量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吨 万吨 万吨 3.77 14.32 7.45 18.12 3.36 3502 11.7 2.4 17.6 6.9 4.7 5.7 -1.7 1.5 25.9 27.1 农业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全市高标准农田比重达58.15%,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占比达20.53%,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3%,全市优质农产品基地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90%,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98.5%,持证农业劳动力占比达29.6%,工商登记农户入社率超过80%,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超过84.14%。农业系统全年实施市级以上农业科技项目43项,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56个、新技术72项。全市新增1家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2家省级青虾良种繁育场。优质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武运粳23号的育成与推广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4.5%。 农业生态显著改善。绿化造林6.7万亩,新创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标准化绿化示范村68个,林木覆盖率达23.99%。天目湖通过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批准。开展“江之情、湖之恋、河之爱”系列放鱼活动,投放鱼苗2550万尾,水域生态持续改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积极成果,全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6.5%。创成3个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全市农游景点接待游客突破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5亿元。 【工业】 工业生产稳中有进。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031.3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轻工业1730.6亿元,增长12.8%;重工业7300.7亿元,增长12.0%。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完成产值5932.0亿元,增长17.4%,其中私营企业5354.9亿元,增长17.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2809.6亿元,增长3.6%。重点行业平稳运行,机械、冶金、化工、纺织服装、电子行业全年完成产值3424.8亿元、2142.1亿元、1239.2亿元、787.1亿元和38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7%、9.3%、28.7%、12.4%和18.1%。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555.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9.4%,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企业经济效益低位开局、逐步向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980.3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利税、利润703.4亿元、428.2亿元,同比增长4.0%、0.8%。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50.4%,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0%,产品销售率为97.9%。 重点企业支撑良好。2012年,全市产值超亿元企业1292家,超10亿元企业达124家,分别比上年增加55家和7家,超100亿元企业8家,其中,华润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和常州市盛洲铜业有限公司产值首次超100亿元。全市产值排位前50强企业共完成产值3450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支撑作用良好。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太阳能电池 单晶硅 变压器 减速机 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 电力电缆 电子元件 牛仔布 服装 水泥 生铁 粗钢 钢材 发电量 化学药品原药 【建筑业】 建筑行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建筑企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1027.7亿元,比上年增长20.4%;施工面积8593.6万平方米,增长16.2%;竣工面积2944.6万平方米,增长8.9%。建筑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9.6万元/人,比上年提高18.5%。 【国内贸易】 单 位 兆 瓦 千 克 万千伏安 万 台 对千米 千 米 亿 只 万 米 万 件 万 吨 万 吨 万 吨 万 吨 亿千瓦时 吨 2012年 3164 378946 14451 571963 40160 649441 272 4569.1 45454 2662 974 1130 1327 158.9 9290 比上年增长% 45.9 -67.1 10.2 10.0 -71.0 81.6 200.1 13.1 14.2 14.1 19.3 7.9 13.5 1.8 79.4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8%。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285.1亿元,增长14.4%;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9.4亿元,增长17.8%。城乡市场呈现同步发展态势,城镇地区实现零售额1311.1亿元,增长14.6%;乡村地区实现零售额93.4亿元,增长15.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家俱类、金银珠宝类和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较快,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7.1%、21.3%、24.0%、20.2%和19.0%。

商品市场繁荣兴旺。全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59家,商品成交额1890.8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全市有7家市场年成交额突破百亿元,分别是江苏凌家塘市场、江苏长江塑料化工交易市场、江苏湖塘纺织城、常州市武进汽车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常州市武进夏溪花木市场发展有限公司、常州钢材现货交易市场、常州淮都金属城有限公司,成交额分别达到234.07亿元、214.65亿元、204.21亿元、118.13亿元、115.61亿元、110.54亿元和110亿元。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

交通运能稳步提升。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6542万人,比上年增长12.3%,公路旅客周转量102.6亿人公里。全年完成货运量17794万吨,增长15.2%,其中公路货运量16075万吨,水路货运量1719万吨;货物周转量133.5亿吨公里,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104.7亿吨公里,水路货物周转量28.7亿吨公里。铁路客运量(含常州、戚墅堰、常州北站)1099.7万人,其中常州北站客运量119.1万人。常州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达到107.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5%,跻身全国中等机场行列;货物吞吐量1.1万吨,增长32.2%;起降航班22367架次,其中运输起降11384架次。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8998.0万吨,其中常州长江港货物吞吐量2666.0万吨。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达95.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8.3%;民用汽车拥有量72.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9.8%,其中私人汽车54.0万辆,增长24.3%。

通信行业平稳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收入6.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发送函件1.1亿件,特快专递506.2万件,分别增长14.0%、23.8%。全年通信业务收入59.2亿元,比上年增长9.9%。年末本地网电话用户161.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19.4万户,其中3G用户达到87.9万户;互联网用户数达127.9万户,比年初增长22.2%,其中宽带网用户117.4万户,增长25.9%。

【金融保险业】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