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容桂职校数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关于容桂职校数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关于容桂职校数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数学组

随着现代化建设及经济的飞速发展,中职教育在办学规模、质量、效率上已有长足的进步。但目前在专业岗位,人才培养规格及教学模式上,特别是教学内容及方法等方面仍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形势。为了使我校学生的应职能力与当地就业岗位群更加吻合,构建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目标教学方案,本科组以宽基础、活模块,多技能、理论够用为原则,提出数学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处、中级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具体来说,就是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心理,具备适应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

教师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发挥广大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是课程改革实施成功的关键环节,要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改革实施中的主体作用。

以改革为动力推进数学基础课的建设,加快推广课程开发、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的新成果,同时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管理改革。

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积极引导参与课程改革实施的教师对以往的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冷静分析,辨正扬弃,要把以往的卓有成效的改革成果有机地融入课程的实施中,创造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并积极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让全体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施中经受锤炼和提升。

基础课的改革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要继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创业能力;要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关注其职业生涯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目标、任务

数学课程改革实验要严格遵循《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大纲》,努力实现其总目标。在今后两年实施过程中,为全面推动中等职业数学课程改革实施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探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推动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数学课程改革实施中,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 引导教师自觉地学习与课程改革有关的文献、理论。通过各级培训,让全体教师明确职中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与任务,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二) 组织本组教师教师研究课改中出现的问题,以指导课改实施。对课改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可分列成若干小课题,组织各教师申报,在研究中进行改革,在改革中

1

进行研究。

(三) 加强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课堂教学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 加强数学教学评价的研究,建立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评价体系。 (五) 重视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课程理念

(一)课程内容设置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与学生实际相适应

课程改革内容要与学生数学基础相适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建立数学知识基本平台,平台的标准比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适当降低,以代数、三角的主要内容为基础,注重与生活实际和专业课程学习的联系,增加趣味性与可读性,降低推理和证明的要求,强调打基础、可接受、重应用的原则,使学生愿意学,学得懂,学了会用,让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提高。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课程内容应体现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功能

课程改革内容要涵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学习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以模块的形式设置课程内容,不同的专业可以根据实际,贯彻“实用”和“够用”的原则,选择并加强相关内容的教学。

(三)课程内容应体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步达标的理念

课程改革内容设置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能力的差异,课程要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可以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利于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步达标。 (四)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在教学内容上,可以结合实际,结合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投入与产出、市场预测、股票交易、存贷款利息、保险等实际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课程要倡导实行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加强直观性,强化实用性,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训练学生学会使用科学型计算器、计算机数学软件和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2

四、现状分析

(一)、目前数学教材

近年来我校一直使用广东中等职业学校课本。其内容面广,容量大,课本上练习题分A、B、C三个层次,A为复习题,B为低要求,C为较高要求,数学实用题型不多,与普通中学课程大同小异,只是在要求略比普中低。但普中课程安排是每周5-6节,而我校安排高一每周3—4节,高二每周3节。故此每节数学课的容量很大,并且这与我校学生接受能力及基础薄弱形成鲜明的矛盾。

(二)、学生现状

由于近年来普通中学大规模扩招。中职招生几乎没有分数线,生源的素质下降明显,致使职中学生数学基础,能力、学习品德方面一直处于薄弱状态,据统计,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升高中考试中数学平均成绩在28至36分之间(满分为120分),数学及格人数为0,同一个班级学生数学成绩从个位数到60多分成绩参差不齐,普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底,而且少部分学生无心向学。

五、课程改革的实验进程

数学课程实施应注意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

(1) 第一阶段 (2006年9月-2006年10月) :课改准备、宣传、发动,成立数学课程改革实施推进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培训等,邀请课改专家作理论指导、办讲座,进入课改实验初步阶段。形成研究初步成果:教学个案、课堂实录、教学心得或教研论文、学生小论文等若干;每个备课组根据科研课题大胆实施、努力贯彻其指导思想。 (2) 第二阶段(2006年10月-2008年7月):课改深入阶段。

在推进阶段主要做好以下工作:成立课改专题研究小组,深入研究课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及时引导课改,确保课改实验工作正常进行; 在推进阶段,注意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探索适应课改要求的课堂教学策略,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创新。骨干教师的培养、教研活动的开展等工作均应围绕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进行。组织系列活动,例如观摩、研讨、课改优秀成果展评等,并不断总结和交流课改先进经验。邀请课改专家进行阶段评议,研究阶段成果:教学个案,教研论文、课堂实录、学生小论文等;备课组科研课题有阶段性成果。

(3) 第三阶段(2008年7月-2008年11月):

课改巩固总结阶段。总结前一阶段实验中成功的经验,为进一步实验提供帮助;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根据实验情况,调整和修订实验方案,保证课改实验科学有序地进行;积极研究与数学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方案,有效地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进行分析,为《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修订提供依据。

邀请课改专家进行总结评审,课改工作指导组编写课改成果集:教师论文集、学生小

3

论文集、课改实验专题总结,科研课题结题报告,优秀课例光盘录制若干,并形成一套课改评价体系。

第一阶段任务负责人:李先,成员有:吴雄峰、杨小芳、梁文联

第二阶段任务负责人:李先,成员有:度家辉、韩建鹏、王清文、吴雄峰、杨小芳、梁文联、陈华安。

第三阶段任务负责人:李先 成员有:吴雄峰、杨小芳、梁文联、度家辉、韩建鹏、王清文、陈华安。

六、课程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应体现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功能,分为三个部分,基础篇、拓展篇、应用篇。 (一)、基础篇(必修课程):高一年级完成。

数学必修课程在高一年级开设完毕,与传统的课程设置相比,数学课程设置有较大的变化,课程内容涵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学习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仅开设一学年,有利于工学结合。数学课程的目标是:

1.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用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 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形成专业技能打好基础。

3. 与初中数学教学相衔接,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自身发展,转换职业岗位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 总教学时数约为132课时 初中知识基础知识(10课时)

第一章 集合(8课时) 第二章 不等式(8课时) 第三章 函数及其图像(18课时) 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2课时) 第五章 数列(11课时) 第六章 三角函数(24课时) 第七章 空间几何体(8课时) 第八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21课时) 第九章 平面向量(12课时)

(二)、拓展篇、应用篇(选修课程): 高二年级完成。

以基础篇的内容为基础,根据不同的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以模块的形式设置课程内容,不同的专业可以根据实际,贯彻“实用”和“够用”的原则,其宗旨一定是为本专业服务,而且不超出职中学生具体的实际接受情况,弱化理论,强化实用。其原则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