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府工艺之马勺脸谱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论西府工艺之马勺脸谱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马勺脸谱文化

摘要

马勺脸谱文化从社火到社火脸谱再到马勺脸谱,每一步的历史传承都承载着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体现着不同时期人们的心理需求。

马勺脸谱的身影随处可见,厅堂悬挂,在驱邪正灾的同时又是添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实在受广大百姓喜爱。

经现代民间艺术工作者的继承和发展,马勺脸谱已然成为传统民间艺术中的艺术珍品。

旅游带动经济,文化的本领也毫不逊色,历史文化资源展示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体现了城市最独特的文化优势,马勺脸谱便是这文化之一。

不仅仅是马勺脸谱文化,许许多多的,中华文明所积淀下来的国之魂宝都需要我们传承与发扬。发扬光大,努力传承,这将是我们的终极目的。 愿马勺脸谱与中国梦齐飞共鸣。

关键词:马勺脸谱 祈福纳祥 社火脸谱 传承 文化 博大精深 发扬光大

中国梦

第1章 追源溯根之马勺脸谱的起源

1.1 马勺脸谱文化之马勺的故事

相传西汉年间,大将霍去病带领数万军士北击匈奴但由于身处北方荒芜之地,无粮食而只有牛羊可供食用,军士厨工就将勺子做得更大一些,以便于盛放肉食,恰又将士们都是骑兵,从而大将军便命名这大些的勺子为“马勺”。马勺也有叫做“水瓢”的名字,马勺在民间的起源还有很多,木制的马勺大多用柳树制作而成,据名俗和民间传说,柳树本身就有驱邪正灾之妙用,从明代起就已经盛行在农家宅院悬挂木柳马勺,借此表达“镇宅”、“祈福”、“纳祥”的美好寓意。

1.2 马勺脸谱文化之社火的传说

马勺脸谱,源自于陇州的社火脸谱,聪慧的的劳动人民将社火脸谱图画在马勺之上,更加赋予了木制马勺在驱邪正灾方面的神圣意义,从而马勺脸谱登上了民间艺术的舞台。而社火脸谱,必然源自于陇州社火。

“社火”亦称“射虎”,是中国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是指在祭祀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戏、杂耍的表演。火具有红火、热闹之意。社火产生的年代相当久远,它是随着古老的祭祀活动而逐渐形成的。远古时的人类正处于幼稚时期,生产力极其低下,原始先民们对人类的生死,及自然界星的许多现象如对日月、灾荒等既不能抗拒,也不可能理解,只能幻想借助于超自然的力量来主宰它,于是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神。《礼记· !祭法》中载: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相传水神共工的儿子勾龙是社神。共工长得人脸蛇身,满头红发,性格暴烈好战。一次他和火神祝融作战,一怒之下头触不周山,竟把撑天的柱子碰断,顿时天崩地裂,洪水泛滥,多亏女娲炼了五彩石及时把天补好。勾龙见父亲闯下大祸,心理非常难过,于是把九州大裂缝一一填平。黄帝见状,便封他为 “后土 ”,让他丈量并掌管土地,从此勾龙便成为人们祭祀的社神。

社火起源于火,发展于社,远古时代,火的出现,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的荒蛮生活,人们对火奉若神明。因此,每遇灾害、瘟疫就“施烟火及作金钢力士以逐疫”。社是土地之神,从天子到庶民立有不等的社。乡村祭神的结会,迎神送崇的庙会,朝顶进香的香会,都是社火的变相。追溯 “社火 ”其源,它与远古时的图腾崇拜、原始歌舞也有着渊源关系。图腾崇拜在我国历史上经历了极为漫长的时间,原始社会的人们,把本氏族的图腾标志雕刻在石壁、木柱或刺在身上,画在脸上,有的还制成面具,每逢祭祀的时节,人们在身上绘有图腾图案或戴上图腾面具,边击打着劳动工具,边跳着模拟图腾物的舞蹈,狂呼狂舞,祈望所崇拜的图腾能给予他们一种神奇的力量。到了商周时期,宫廷里就有了逐鬼的祭祀仪式,周代称之为“大傩”,是一种带有巫术性的舞蹈。这种古老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陕西等地都要举行盛大的、热闹非凡的社火活动。在中国西北,每年春节,各乡村群众自发组织各种社火活动。社火规模从几十人到上百人,包括锣鼓手,舞狮等等。群众燃放爆竹迎接社火队伍,并赠予烟酒等

礼物。社火经过之处,爆竹声声,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气氛热烈。社火也包括地社火,背社火,抬社火,车社火,马社火,高芯社火,高跷社火,血社火,山社火,狮子舞,唱社火,丑社火等等等等。

1.3马勺脸谱文化之从社火脸谱到马勺脸谱

社火便是如此,可是,马勺脸谱却更直接的与社火脸谱相关。

在整个社火的表演程序中,化妆是神圣而关键的一步,而脸谱更是社火灵在的标志和内容的陈述。社火脸谱是从古代“假面”、“涂面”发展而来的,因而堪称中国最古老的脸谱。陕西系周朝的发源地,有些社火脸谱还残存着周文化“大傩”涂脸的遗痕。从殷商青铜器上的饕餮、夔龙、夔凤等图案看,社火脸谱也不乏带有商代遗风。经历了世世代代的社火脸谱日益完美,从绘画、设色、章法、布局都有一定的格式,自成体系,形成鲜明的艺术特色。民间艺人大胆构思,想象奇特,利用色彩、图案、线条等穿插变化,产生了奇丽的艺术效果,绘制出一面面五彩缤纷、古朴典雅的社火脸谱,其造型粗犷,纹样稚拙,色彩浓烈,既简练单纯,又复杂细腻,既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给人一种更原始、更清新、更自由之感。社火脸谱人物众多,古朴无华,开脸严谨,用色讲究,艺人们编了一整套用色的口诀:红色忠义白为奸,黑为刚直青勇敢,黄色猛烈草莽蓝,绿是豪侠粉老年,金银二色色泽亮,专画妖魔鬼神判。此外,还有画眼、眉、口的口诀,画眼诀里又分顺眼、吊眼、环眼、三角眼、雌雄眼。画眉诀里有卧蚕眉、梳子眉、吊勾眉、瓦眉、疙瘩眉、兽角眉。细致全面,形成了一系列的纹饰、眼神、色块等程式化的要求。民间艺人根据不同人物进行不同的脸谱设计,以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加进象征性、寓意性的纹样,以表现人物不同的身份和性格。脸谱的谱式虽然有一些不能改动的规程,但也有许多随意性。人们有时可以按照个人的经验和对角色的理解去发挥与创造。这也是脸谱艺术丰富复杂、变幻莫测的原因。中国人自古就在一张脸的整体结构中,赋予了“天庭”、“地阁”、“四方”、“五位”等天地大象和这一无边无际的观念空间。也便很自然地由此获得了其辽阔的表现空间。将一出戏和多篇故事呈现于一张脸上,所以说社火脸谱艺术并非是对一张脸的装扮,而是万物的抽象陈述,也是民间时间和空间观念的体现。脸谱的谱式很多,如:对脸,破脸,碎脸,悬脸,转脸,定脸等最常见的是对称形

和旋转形两种。对称形即是左右形与色都成对称分布,以五官为准,饰以各色纹样,颇似先秦青铜;旋转形则放弃五官中线,向左或向右成一条斜线,并饰以盘旋游走的纹饰,有很强的运动感。画脸谱的颜色早期只用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暗合五行明表忠奸。这也是表现社火脸谱人物角色性格的基本色彩和语言。

马勺脸谱整体造型风格强烈,色彩鲜明,造型醒目明快,寓意丰富,体现了地道的黄河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质朴的审美观。马勺脸谱是从社火脸谱里演化而来的,但是比社火脸谱的造型更加夸张,图案纹样更加精致,并且,色彩艳丽,造型夸张的马勺脸谱与现代的波普风又有着异曲同工的相似之处。然而,用木头来绘制马勺脸谱也有它的理由所在:“其一,马勺家家有之,也就是说材料可信手拈来;其二,马勺极像人头,便于表现脸谱形象;第三,我国古代有桃、柳辟邪之说,木马勺多为柳木所制,本身已可辟邪。”

马勺脸谱文化从社火到社火脸谱再到马勺脸谱,每一步的历史传承都承载着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体现着不同时期人们的心理需求。马勺脸谱的颜色主要采用对比度高的原色,最常用红白黑绿蓝作为主色调,这些颜色体现了脸谱所刻画的人物的主要性格。与京剧脸谱相比,马勺脸谱的色彩对比更加强烈,与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三秦人民的性格有一定的联系,它的感情释放更加豪放,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在脸谱用色方面又与京剧脸谱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所以脸谱艺人创作脸谱图形的时候,既考虑到马勺脸谱人物性格的特点,又能把握住人们所能理解和接受的程度,以及百姓对人物的理解,使马勺脸谱真正起到传达人物信息的作用。当地艺术家将神话故事中的神仙名将等人物形象彩绘在马勺上,作为一种独特的辟邪纳福的神物。陕西社火以一种原生态的表现形式保存了下来,马勺脸谱也因此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其原汁原味的风貌。在马勺脸谱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和五千年前青铜器,彩陶上的图案纹饰一样的图案,所以它又被称为“商周纹饰的活化石”。马勺脸谱上的纹样主要集中于人物的额头、眉、鼻等部位。一些图案符号保留了传统的记述功能,表达人们对富裕生活的渴望,如铜钱纹,如意纹等。另一些表达了对庞大自然界的崇拜之情,如水纹、火纹等,这些纹样用在人物脸谱上,使神话人物更具力量。现在的马勺脸谱已经脱离原始的巫术、图腾崇拜,表达了现代人们驱恶扬善,祈福祝愿的文化意蕴。马勺脸谱由于其五彩缤纷的颜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