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考前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水文地质考前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6、地下水动态:含水层(含水系统)经常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下,含水层各要素(如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温等)随时间的变化

37、地下水均衡: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地段内(区域)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能量)的收支状况称作地下水均衡。

38、动态与均衡的关系:动态是均衡的外部表现,均衡是动态变化的内在原因 39、 ?蒸发型动态出现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形切割微弱的平原或盆地。 此类地区地下水径流微弱,以蒸发排泄为主。

雨季接受入渗补给,潜水位普遍以不大的幅度(通常为1~3m)抬升,水质相应淡化。随着埋深变浅,旱季蒸发排泄加强,水位逐渐下降,水质逐步盐化。降到一定埋深后,蒸发微弱,水位趋于稳定。

此类动态的特点是:年水位变幅小,各处变幅接近,水质季节变化明显,长期中地下水不断向盐化方向发展,并使土壤盐渍化 ?径流型动态广泛分布于山区及山前。

地形高差大,水位埋藏深,蒸发排泄可以忽略,以径流排泄为主。

雨季接受入渗补给后,各处水位抬升幅度不等。接近排泄区的低地,水位上升幅度小;远离排泄点的高处,水位上升幅度大;因此,水力梯度增大,径流排泄加强。 补给停止后,径流排泄使各处水位逐渐趋平。

此类动态的特点是:年水位变幅大而不均(由分水岭到排泄区,年水位变幅由大到小),水质季节变化不明显,长期中则不断趋于淡化 40、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

把地下水动态看作是含水层(含水系统)连续的信息输出,就可将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分为两类:①一类是环境对含水层(含水系统)的信息输入,如降水、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人工开采或补给地下水,地应力对地下水的影响等;

②另一类则是变换输入信息的因素,主要涉及赋存地下水的地质地形条件 41、孔隙水:赋存于松散沉积物颗粒构成的孔隙网络之中的地下水。

透水性:好 →差

坡度:陡→缓 水动力条件控制

富水性:强→弱 着沉积作用,洪

积扇显示良好的

水位埋深:大→小→大 岩性:粗→细 地貌、岩性分带

径流条件:好→差

地下水排泄:径流为主→蒸发为主

水化学作用:溶滤→浓缩

矿化度:小→大 (水化学类型)

地下水位的变动:大→小

(地表)水动力条件分带→沉积作用分带→地貌岩性分带→地下水分带 42、裂隙水:储存并运移于岩层裂隙中的地下水。

43、成岩裂隙是岩石在成岩过程中受内部应力作用而产生的原生裂隙:沉积岩固结脱水、岩

浆岩冷凝收缩。

44、裂隙水特征:1)裂隙水埋藏、分布不均匀。 由裂隙的不均匀造成。 2)裂隙含水形态多重多样。

层状、带状、脉状,网脉状。

3)地质构造对裂隙水的控制作用非常明显。

即使是外力(风化)作用下产生的裂隙,也多是沿着已有的构造裂隙发展。 4)基岩地下水的动力性质比较复杂。

裂隙的发育程度、大小、形态、充填情况不同,裂隙水的运动性质(水压力、流速等)均不同。

45、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1)具有可溶性岩石; 2)可溶岩必须是透水的; 3)具有溶蚀能力的水;

4)具有良好的水循环交替条件,即具有良好的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46、“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47、定义:指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是一个综合概念。

48、工程地质问题: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49、

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

所应注意的地质要

建筑类型、规模、 结构和施工方法

建议 工程地质条件 阐明 有利 建筑场址 配置建筑物 提供依据 影响 工程建筑不利 预测发展 演化趋势 拟定防治和改善 提出对地质环境 合理利用和保护 的建议 矛盾 工程地质问题 论证 定性 定量 50、 工程地质学为工程建设服务是通过工程地质勘察来实现的。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 1)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2)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做出确切的结论;

3)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 4)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5)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6)为拟定防治和改善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结构面

岩体结构

结构体

51、土的级配优劣可由土中土粒的不均匀系数和粒径分布曲线的形状曲率系数衡量。 对于纯净的砂、砾石,当实际工程中,Cu大于或等于5,且Cc等于1~3时,它的级配是良好的;(CU为不均匀系数 CC为曲率系数) 52、渗透变形:在渗透力作用下发生的土粒或土体移动或渗透破坏现象。主要表现形式有管涌或流土。

53、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在稳定地下水位以下的岩体中开挖出的用来储存原油、汽油、柴油的地下空间系统。简称水封洞库。

54、赋存并运移于岩溶化岩层中的水称为“岩溶水”。 55、地下水的补给

定义: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盐量、热量)的过程 研究内容:补给来源、补给条件、补给量。 补给来源(自然):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来自其它含水层或含水系统的水等 补给来源(人工):灌溉回归水、水库渗漏水,以及专门性的人工补给

56、地下水的排泄

定义:含水层或含水系统失去水量的过程称作排泄。

在排泄过程中,含水层与含水系统的水质也发生相应变化。

研究内容:研究含水层(含水系统)的排泄包括排泄去路、排泄条件与排泄量等。 排泄方式:

地下水通过泉、向河流泄流及蒸发、蒸腾等方式向外界排泄。

此外,还存在一个含水层(含水系统)向另一含水层(含水系统)的排泄。(越流) 用井孔抽汲地下水,或用渠道、坑道等排除地下水,均属地下水的人工排泄。

K1K2K2?3K1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