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化学分析工题库(1)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级化学分析工题库(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因为一些物质的显色反应教慢,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溶液的颜色也才能达到稳定,故不能立即比色。而有些化合物的颜色放臵一段时间后,由于空气的氧化、试剂的分解或挥发、光的照射等原因,会使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故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色。

76、原子吸收定量分析常采用标准曲线法,其标准曲线能否像分光光度法的标准曲线一样,可较长时间使用?为什么?

答:原子吸光谱 分析的标准曲线不能长时间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时,在仪器、药品、操作手续不变的情况下,标准曲线一般改变不大,而原子吸收操作时,每次开机与前一次开机的原子化条件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需每次开机做标准曲线或带测标准溶液 综合题

1、试论述实验室的试验数据应如何管理?

答:(1)原始数据要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在统一格式、统一编号的专用记录本上,不得任意撕页、涂改、不得丢失。测试数据的有效位数应按标准规定填写。(2)修改错误数据时,在原数字上划一条横线,要保持原来记录的数字清晰可辨,再在上方或近旁书写正确的数字。为明确责任,应在错处盖上本人图章。(3)原始数据应统一保管,归档存查。常规的原始数据一般保存三年。一些重要的数据、台帐、试验报告等可以延长保存期至十年或永久。(4)任何人不得把试验数据据为已有,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向外提供。

2、试论述铝、铁容器为什么可以盛装浓HNO3和浓H2SO4而不能盛装稀酸?

答:因为铝、铁在浓HNO3、浓H2SO4中能发生钝化现象,这是因为浓HNO3、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可将铝、铁表面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因而阻止了进一步反应的缘故。而稀酸氧化性差或无氧化性,不能使Fe、Al表面生成氧化物薄膜,故稀酸不能用铁、铝做容器。浓HNO3低于68%就很容易腐蚀铝容器而造成漏酸。 3、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设备有时会出现一些小故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分析工可以自已处理,如下几种小故障可能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应如何处理?(1)天平启动后灯不亮。(2)使用721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时指针在T=0~100%之间摇摆不定无法读数。(3)用酸度计测定溶液PH值时,或用电位滴定法滴定时,一按下读数开关指针就摇摆不定无法测量。

答:(1)天平启动后灯不亮,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a、灯泡坏,换灯泡。b、插销、插座、灯泡接触不良或接线脱落:检查插头、插座、小变压器接触情况。c、微动开关触点生锈接触不良或未接上:卸下天平横梁、平放天平、用砂纸打磨触点或弯曲接触片,使其位臵合适。(2)a、稳压电源失灵:检查稳压电源各部件找出损坏元件更换或另接稳压电源。b、仪器光电管暗盒受潮:更换所有硅胶干燥剂,吹干暗盒。(3)甘汞电极小管内KCl溶液太少,造成短路:补充KCl溶液。

4、分析试验工作中有时遇到下列情况,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1)用EDTA法测定Ca2+、Mg2+含量时终点不好看或无终点。(2)Na2S2O3标准滴定溶液浓度不稳定且总是下降。 答:(1)a、样品或水中有干扰离子。可加入掩蔽剂,如在酸性溶液中加入三乙醇胺,在碱性溶液中加入Na2S,不得已时可加KCN。如干扰离子太多,应先用沉淀分离、萃取分离等方法分离后再滴定。b、PH未调好。c、指示剂变质,重新配制。(2)Na2S2O3溶液配好后应煮沸10min,放臵半个月以后过滤再标定。否则因细菌作用Na2S2O3逐渐分解,致使浓度下降,尢其夏季下降更快。加少许Na2CO3也有抑制细菌活动的作用。溶液应放暗处,避光保存。

49

5、721型分光光度计的分光系统如何检查?如何维护保养? 答:分光光度计分光系统的检查是为校对仪器波长指示的准确性。有如下两种方法:(1)用c (1/5KmnO4)=0.002mol/L溶液,以水为空白,用1cm比色皿在波长480~580nm中间每隔5nm测一次吸光度(510nm前和540nm后可间隔10nm)每次改变波长都要调节吸光度的零位。绘出吸收曲线。如测的最大吸收波长在(525±10)nm以内表示仪器在一般分析工作中可正常使用。(2)如仪器带有镨钕滤光片,用此法检查比较方便。检查方法可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仪器的维护保养:(1)防震 仪器应安装在牢固的工作台上,周围不能有强震源。(2)防腐 不能安装在有腐蚀性气体的房间,使用注意比色皿、

6、请说出用分析天平进行称量操作时有哪些是不规范的操作?

答:用分析天平进行称量操作时不规范的操作如下:(1)不检查天平水平、零点、零部件即开始称量,称量不戴手套;(2)将手伸入天平内在天平盘上加减样品,或在天平微启动下加减样品或启动天平时碰天平盘;(3)开正门取放砝码或称量物;(4)加减砝码顺序不当或组合不当,加减环码手太重或太快。(5)称多的样品返回样品瓶;(6)样品洒落在天平盘上或天平内不作处理;

7、25℃时检定一支50ml单标线吸管,称量水的质量第一次为49.8625g,第二次为49.9213g ,两次称量结果能否平均?为什么?如第二次称量为49.8668g,该吸管的校正值是多少?(已知25℃时,在空气中充满20℃容积为1ml的玻璃量器时的质量值为0.99611g,25℃时纯水的密度为0.997041g/cm3)。假如已知25℃时50mL纯水的温度校正值为—0.05ml,该吸管的校正值是否要减0.05ml?为什么?

答:(1)不能平均,因两次测量误差大于该容量充差的1/4(即0.0125ml)。(2)校正值为+0.06ml。(3)不应再减温度校正值,因为1ml纯水的质量值是已将该容量换算为标准温度20℃时的值,所以不应再换算。但使用该吸管时应加温度校正值。 8、库房现有30吨亚硝酸钠,每包净重50kg,为检验其质量,一检验员分别在25包产品中采样,并将所采样品混匀,用四分法缩分至500g,立即装和两个清洁、干燥的广口瓶中,密封。瓶上粘贴标签,注明: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等级、批号、采样日期、采样者姓名,一瓶用于检验,另一瓶保存备查。经分析所得数据如下: 指 标 项 目 优 等 品 指 标 测 定 值 98.94 0.792 0.09 0.047 1.68 亚硝酸钠(NaNO2)含量(以干基计)/% ≥ 99.0 硝酸钠(NaNO3)含量(以干基计)/% ≤ 0.80 氯化钠(NaCl)含量(以干基计)/% ≤ 0.10 水不溶物含量(以干基计)/% ≤ 0.05 水分/% ≤ 1.8 检验员完全按上述测定值开出了质量证明书,并判该产品为优等品(标准中已规定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请指出上述过程中的不当之处,并改正。

答:(1)采样单元数应为26。(2)质量证明书上的报出数据应和指标值有效数字位数一致,不应和测定值一样,报出数据应为:NaNO2:98。9%;NaNO3:0.79%;NaCl:0.09%;水不溶物:0.05%;水分:1.7%。 因NaNO2含量未达到优等品指标,故判定为优等品是错误的,应判为一等品。

9、误差按其性质分为几类?它们各自特点是什么?如何消除?

答:误差一般分为两类,即随机误差(也叫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产生的原

50

因是不固定的,其特点 符合正态分布,即同样大小的误差几乎有相等的出现机会。小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大误差出现的机会少。系统误差是由某些固定的原因产生的分析误差,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朝一个方向偏离,是可以觉察到的并可设法克服的误差。系统误差一般由以下几方面产生:(1)仪器误差;(2)方法误差;(3)试剂误差;(4)操作误差。消除方法:消除系统误差可用做空白试验、标准物质对照试验等方法。消除偶然误差的方法是重复多做几次平行试验,并取其平均值,这样可以使正负误差互相抵消,平均值就接近真值。另外还有一种过失误差,是由于工作中的粗枝大叶等原因造成的。这类误差在工作上属于责任事故,所以大多不将此作为误差的一类。这种误差只要加强责任心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10、在常量分析中,为什么一般要求控制滴定剂的体积在20~40mL之间,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分析员用滴定管取20mL溶液,若使量取体积的相对误差在0.1%以内,那么滴定管每一次读数误差应为多少?

答:滴定分析的准确度= (读数误差/mL)/(滴定剂体积/mL)×100%

因为一般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0.02mL,一般滴定分析的准确度要求为0.1%,所以滴定液的体积V=(读数误差/mL)/(滴定准确度/%)×100%=(±0.02/0.1%)mL=20mL滴定管读数误差最大为0.04mL,故滴定体积控制在20~40mL为宜。过多延长滴定时间,造成溶液浪费;过少增大滴定误差。

11、对可疑值应如何处理?

答:(1)在分析过程中,如已知道数据是可疑的,应将可疑值立即弃去。(2)复查分析结果时,如已找出出现可疑值的原因,应将可疑值立即弃去。(3)找不出出现可疑值的原因,不应随意弃去或保留,而应该根据数理统计的原则处理。 12、用色谱定性的依据是什么?色谱定性的方法有哪些?

答:色谱定性的依据是保留数值,包括保留时间、相对保留时间,保留指数等等。色谱定性的方法主要有:(1)纯物质对照法。(2)利用保留值经验规律定性。(3)利用其他方法定性。如利用化学方法配合进行未知组分定性。结合其他仪器进行定性,如色谱-质说联用,色谱-核磁共振联用等。

13、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有何不同之处?

答:A、单色器与吸收器的位臵不同。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中,原子化器的作用相当于吸收池,它的位臵在单色器之前,而分光光度计中吸收池在单色器之后,这是由于它们的吸收机理不同而决定的。B、从吸收机理上看,分光光度法是利用有色化合物对光的吸收来测定的。原子吸收光谱是窄带原子吸收光谱,在测量时必须将样品原子化,转化成基态原子,这在比色皿中是办不到的。

14、引起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原因有哪些?

答:(1)由于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严格来说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但目前用各种方法所得的到的入射光实质上都是复合光,因而导致对朗伯-比耳定律的偏离。(2)由于溶液本身的化学或物理因素引起的偏离。如由于介质的不均匀性而引起的偏离。当被测试液是胶体溶液、乳浊液或悬浮液时,入射光通过溶液后除了一部分被溶液吸收外,还有一部分因散射而损失,使透光率减小,吸光度增加,导致偏离朗伯-比耳定律。 15、试论述石灰石中氧化钙和氧化镁的测定原理。

答:试样经全溶剂高温熔融分解,制备成试液取其一部份,在pH>12的条件下,以钙指示剂作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成纯兰色为终点,根据消耗EDTA标液的

51

量,计算试样中氧化钙的含量;另取一份试液,在PH=10的氨性溶液中,以K—B指示剂用EDTA标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成兰色为终点,按差减法计算试样中镁的含量。

16、试论述沉淀重量法的基本操作步骤,并举例硫酸钡重量法测硫的基本原理。

答:试样分解(加沉淀剂或脱水)——沉淀 (放臵保温)——陈化——过滤——洗涤——烘干灼烧——称重——计算百分含量。BaSO4重量法测S:试样用硝酸、溴水分解以高氧酸冒烟,试液过滤,滤液用色层分离干扰元素后加入氯化钡沉淀剂,生成硫酸钡沉淀经保温陈化,过滤洗涤,沉淀及滤纸炭化、灰化再高温灼烧,称出硫酸钡重量,计算硫的百分含量。 17、试论述用重铬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Fe2+时,为什么要加入H2SO4-H3PO4混合酸。

答:经计算,在不加H2SO4-H3PO4混合酸时用K2Cr2O7标准液滴定Fe2+的滴定率仅达99.80%,表明滴定终点出现过早。加入H2SO4-H3PO4混合酸后,可起如下作用:(1)使Fe3+生成无色的稳定的Fe(HPO4)-,降低了Fe3+/Fe2+电对的电位。(2)Fe3+/Fe2+电对电位降低后,化学计量点附近的电位突跃增大,Cr2O7与Fe2的反应也更完全。(3)由于生成的无色的Fe(HPO4),消除了 Fe3+的黄色干扰,有利于终点的观察。

18、试论述下列溶液如何配制和保存?NaOH标液; B、Na2S2O3标液;

答:A、NaOH标液:用沉降好的浓碱液配制。吸取浓碱液时,注意不要吸入下层沉淀,只能使用上层清液。配制好的NaOH标准滴定溶液,应在密闭的塑料容器中贮存,必要时用胶皮塞密封。不能使用容量瓶保存NaOH溶液。

B、Na2S2O3标液;应使用煮沸并冷至室温的水配制,或配好后煮沸10min。配制时可加入少许Na2CO3,以抑制细菌的作用。配好的溶液应茶色瓶中密封保存,放臵两周后过滤备用。 19、试论述强碱滴定强酸和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曲线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不同处:(1)滴定曲线的起始点不同。(2)突跃范围不同。(3)滴定曲线形状不同。相同处:滴定过后,溶液的pH值主要由过量的强碱决定,这一点两种滴定的情况是相同的。

20、试论述与酸碱滴定法比较,氧化还原滴定法有哪些特点?氧化还原滴定法可分为哪几类方法?

答:酸碱滴定法是以中和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其反应实质是H+和OH-结合成水。反应历程简单、快速。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与酸碱滴定比较,反应速度快慢不一,而且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根据所使用的标准滴定溶液的不同,氧化还原滴定法可分为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铈量法、溴酸盐法等。

21、何计算系统误差在乘除及加减法运算中的传递?

答:误差的传递分系统误差的传递和偶然误差的传递。各种误差的传递都可通过计算求出。系统误差在乘除法运算中的传递的计算方法如下:假设分析结果R是A、B、C三个测量数据相乘除的结果,设R= C设它们的系统误差为ER、EA、EB、EC,用数学的微分方法可以推导出它们的关系是: R

ER

AB

-2

+

-

= A + B + C ,即在乘除法计算结果时,它的相对偏差是各测

EA EB EC

量数据相对偏差的代数和。系统误差在加减法运算中的传递的计算方法如下:若分析结果R是A、B、C三个测量值相加减的结果,设结果的计算公式为R=A+B—C,则它们的系统误差为ER = EA + EB —EC 可见加减法计算结果的绝对误差是各测量数据绝对系统误差值的代数和。 2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存在那些干扰,任何消除?

5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