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250道试题)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250道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B.关联性 C.区域性 D.增长性

25.下列产业布局战略和开发重点,属于东部地带提出的是( )。 A梯度开发战略 B.中间突破战略 C.反梯度开发战略 D.跳跃式开发战略

26.下列产业布局战略和开发重点,经济效益最高的是( )A梯度开发战略 B.中间突破战略 C.反梯度开发战略 D.跳跃式开发战略

27.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有( ABCD )。 A.有限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动态性

28.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不是产业布局的( C )。 A.前提 B.基础 C.充分条件 D.必要条件

29.热带经济林木橡胶生长的自然条件有( ABCD )。 A.高温 B.高湿 C.静风 D.沃土

30.下列技术要素中,( CD )属于软技术范畴。

。 A.工具设备 B.工艺流程 C.生产技能 D.管理水平 E 操作方法

31.下列关于现代科学技术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D )。 A.知识、智力愈益成为制约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B.良好的环境和基础设施成为新兴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C.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在区域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D.生产向综合化、大型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经营向小型和分散化方向发展 32.深圳原先是一个小渔村,改革开放后,因毗邻香港实行特区优惠政策,今天已成为经济发达的大都市,说明了( B )。

A.位置、交通和信息条件三位一体,深圳位置条件的变化引起交通和信息条件根本性

的变化

B.位置、交通和信息条件属于历史范畴,始终是处于变化之中的 C.位置、交通和信息条件是重要的经济资源

D.正确的区域发展政策可以促进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优化 33.智力倒流现象对流出区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 ABC )。 A.给第三世界国家和落后地区遭成重大人才流失 B.实质是不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反向援助 C.不利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知识经济的发展 D.影响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赶超发达国家的步伐 34.产业布局评价的原则有( ABC )。 A.全面考察与突出主导因素相结合 B.辩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C.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D.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

35.下列产业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 CD )。 A.纺织工业 B.食品工业

C.包装工业 D.汽车工业

36.下列产业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有( AB )。 A.采煤工业 B.采油工业 C.汽车工业 D.服装加工业

37.下列产业中,对自然资源约束条件最大的是( D )。 A.纺织工业 B.冶金工业 C.服装加工工业 D.采掘业

38.人口数量及其变化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一个地区人口越多,产业的产品就越大,劳动力供应就大,价格就便宜

B.一个地区的人口越多,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的干扰程度就越大,就业压力

也越大

C.人口规模不大时,适度的人口增长率对于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都是必要的 D.人口数量过大和增长数量过快不利于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因此,一个地区人

口数量应该长期的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39.狭义的农业指( A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副业 D.渔业

40.农业生产的特点有( ABCD )。 A.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 B.强烈的季节性、连续性和周期性 C.强烈的地域性

D.对土地具有特别的依赖性

41.农业生态系统的要素构成包括( ABCD )。 A.环境 B.植物

C.动物 D.微生物

42.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特征有( ABD )。

A.农业生态系统是由人类投入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农业生产的产物 B.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由人类经济活动所决定 C.农业生态系统的价值流

D.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与物质的输出和输入是商品交换所造成的 43.农业区位论的提出者是德国农业地理学家( D )。 A.佩鲁 B.克拉克 C.韦伯 D.杜能

44.1826年,《 B 》一书出版了,系统地提出了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 A.《经济进步的条件》 B.《孤立国》

C.《德国南部的中心地》 D.《安全与进步的冲突》 45.经济作物也称为( AC )。 A.技术作物 B.粮食作物 C.工业原料作物 D.谷类作物

46.经济作物的布局原则有( ABCD )。 A.因地制宜,择优布局,适当集中 B.尽可能在产区建立加工工业 C.产区应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D.产区应有充裕、技术素质较好的劳动力 47.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有( ABC)。 A.公司+基地+农户 B.主导产业+农户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