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介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扬州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介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内,由扬州大学、中国农科院家禽研究所、里下河农科所、扬州市农业局、扬州台商协会共同建设,是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专家学者研究人员进行学术研讨和科技、信息交流的平台,引进、推广台湾及国外名特优新农业种养品种的示范基地。

三、十亿元优势主导产业

扬州结合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全力打造了一批特色明显、技术先进、投入集约、规模适度、产出高效的现代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培植了10个十亿元优势主导产业。

1、高邮市高邮鸭产业。高邮境内湖荡连片,沟渠纵横,水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历史上就是高邮鸭的主产区和集散地。高邮鸭已成为高邮对外交往的特殊“名片”。近年来,通过加大资源整合,加大政策引导,强化科技投入和品牌宣传等手段,高邮鸭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成为高邮农业的主导产业。目前,高邮鸭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健全,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如火如荼,龙头企业异军突起,新品开发层出不穷,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品牌形象日益提升,物流三产全面配套。该市现有各类蛋品、鸭肉、羽绒加工企业近300家,拥有国家级品牌1个,江苏省著名商标2个,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12项。2009年全市养鸭820多万只,加工各类蛋品6.5亿枚,加工鸭肉制品300多万只,鸭业产值总量达28.5亿元,从业人员达5万多人。

2、高邮市罗氏沼虾产业。高邮是国家级罗氏沼虾标准化养殖示范区,江苏省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整体推进示范县(市)。2009年养殖面积15.03万亩,占全国的1/4,江苏省的3/4,为全国罗氏沼虾养殖第一县(市)。2009年实现罗氏沼虾总产5.33万吨,养殖产值11.84亿元,加工产值3.1亿元,整个罗氏沼虾产业链产值达21亿元。一是区域品

5

牌优势明显。独立创建了一整套高效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技术体系及示范规程,养殖规模及技术领先于全国、全省。二是产业体系较为齐全。该市现有虾苗经纪人近200人,成虾销售经纪人400余人、专业捕捞队伍4800人,销售服务人员近600人。建成育苗产业园,年育虾苗20亿尾。专业批发交易市场1家,年交易量超过1.5万吨、实现交易额3亿元。从事加工企业32家,年加工1.4万吨。从事饲料生产企业17家,年生产饲料7万吨。从事渔药(微生态制剂)生产企业8家,年生产药品达160多个品种。从事专用肥料生产企业6家,年生产肥料3500吨。从事螺蚬捕捞船245条,年加工螺蚬肉3000吨。从事饲料、药物、渔需物资销售商168家。已成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个,入社人数达4200多人。

3、高邮市扬州鹅产业。高邮市独家拥有扬州鹅知识产权。扬州鹅品种适应性强,生产性能好,经济效益高,70日龄体重达3.5公斤,大田种草养鹅每只纯效益达10多元。高邮湖及周边滩涂湿地是扬州鹅的天然牧场,大面积农田适宜种植优质牧草,适宜发展种草养鹅产业。目前高邮市扬州鹅年饲养量可达1000万只,拥有天歌、明月、星月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年加工商品鹅200万只以上,鹅业经济总量突破18亿元。正以送桥镇、菱塘乡为核心,辐射带动天山、郭集等乡镇,着力培植湖西地区年饲养扬州鹅500万只的种草养鹅园区。到“十一五”末,高邮市扬州鹅饲养量将超过1000万只、加工肉鹅600万只,经济总量将突破20亿元。

4、宝应县荷藕产业。宝应县是著名的“中国荷藕之乡”。“宝应荷藕”于2004年7月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目前该县荷藕面积达18万亩,主要集中在射阳湖、广洋湖等东荡5个乡镇。该县已建成水泗荷

6

园、望直港荷藕科技示范园、广洋湖镇无公害荷藕示范园、柳堡仁里荡有机藕园区等27个园区,总面积达到67730亩。该县围绕荷藕食品开发的大小企业有49家,2009年实现产值16.3亿元。产业实行“协会+龙头企业+基地+批发市场”的运行模式,加工企业共与农户签订4万多亩的无公害莲藕原料出口基地,推行订单生产,带动农户8.6万户。至2015年,该县规划荷藕发展到20万亩,实现产值20亿元。

5、宝应县河蟹产业。宝应县为全省淡水水产养殖重点县,丰富的资源和优质的自然环境条件为优质河蟹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通过建立河蟹标准化养殖示范区、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技术等养殖管理措施,宝应河蟹的品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优质宝应湖大闸蟹获得了诸多荣誉,2003年“宝应湖”大闸蟹在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举办的江苏优质大闸蟹上海、香港推介会及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均荣获金奖。2004年“宝应湖”牌大闸蟹被中国渔业协会评为“中国十大名蟹”。2005年“宝应湖”大闸蟹再度荣获江苏省名牌产品。2006年度荣获江苏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宝应湖”商标被确认为江苏省著名商标。“宝应湖”大闸蟹在全国“丰收杯”河蟹大赛连续获得2007、2008两年“金蟹奖”。2009年再次被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评为“中国十大名蟹”。该县河蟹养殖面积25万亩,年产量2.5万吨,产值12.5亿元,河蟹养殖业已成为宝应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6、江都市花卉苗木产业。江都是全国著名的花卉苗木主产区。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中花协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花卉、苗木、盆景生产各具特色,许多产品位居全国同行前列。该市现有花卉、苗木面积21万亩,年产盆花、盆景1000万盆,年产值超12亿元。以地方特色树种瓜子黄杨、水杉、银杏等为主的商品盆景,已连续10年飘洋过

7

海远销荷兰、日本、捷克、意大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外同行和消费者的青睐。现有乔灌木各类花卉苗木105科1500多个品种定居我市。拥有花卉专业科技人员200多人,熟练花工近万人。近年来引进和开发花木新品种150多个,共建6个较大的科技示范园。江都花木已形成两大区域特色,一是以曹王林园场为中心的盆景、盆花生产基地,二是以丁伙镇、双沟镇为中心的雪松、龙柏、河南桧等常绿地景苗木生产基地。江都花木产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十分注重市场的开发。一是花木产销一体化建设发展较快。该市建成2万平米的曹王花木市场、十里花市长廊和10万平米的阿波罗花木市场,1000多名销售人员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二是依托龙头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拥有资质企业30多家,年承接绿化工程5亿多元。

7、仪征市茶果产业。多年来,仪征市依托丘陵资源,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连续多年开发以葡萄、无性系茶、桃梨为主的丘陵山区茶果产业。该市现有茶园面积6万亩,其中无性系茶园0.5万亩,茶叶年总产量580吨,实现生产加工产值9亿元,带动农户1.8万户。茶叶主要分布于该市8个乡镇,主要推广应用龙井长叶、龙井43、福鼎大白茶等良种。仪征茶叶加工企业40家,其中规模加工企业23家,机制名茶技术普及率达98%。成功打造享誉全国的“绿杨春”茶品牌,建立“绿杨春”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制定“绿杨春”茶叶省级农产品地方标准,申报认证无公害茶7个,绿色茶3个,有机茶4个。该市现有果园面积2万亩,年产鲜果1.2万吨,产值达3亿元,目前在园品种达9类80余个,实现桃梨连片、葡萄连片的规模高效农业新特色。

8、江都市蔬菜产业。该市现有固定蔬菜面积23万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7.22万亩。形成了吴桥至武坚的蔬菜产业带,现有科技示范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