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声(2)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春之声(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对口)导学案 编号:005

主备人: 辅备人: 审核人: 春之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运用的“意识流”表现手法; 2. 整体把握课文,梳理小说结构;

3.体会本文放射性的结构特点;品味“把平淡的事物表述得饶有趣味”的语言特色; 4.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中表现出的新旧冲突、社会转变的鲜明的时代特点。 【学习重点】

1.体会本文放射性的结构特点;品味“把平淡的事物表述得饶有趣味”的语言特色;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中表现出的新旧冲突、社会转变的鲜明的时代特点。 【学习难点】

1.体会本文放射性的结构特点;品味“把平淡的事物表述得饶有趣味”的语言特色;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中表现出的新旧冲突、社会转变的鲜明的时代特点。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预习检测】

1. 《春之声》的作者 , 代作家。《春之声》借鉴了西方现代派小说 的写法,不像传统小说注重 的叙述和 的刻画,而是重点写特定的生活场景在人物 的折射,突破时间和 的限制,这就形成了作品结构。但所有的射线又都有一个 的端点,那就是 。 2.下面对《春之声》一文的理解及评价,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无论对王蒙本人还是对新时期小说创作,《春之声》都是一篇值得重视的作品。这个篇幅不大的短篇小说热忱地表现和歌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大地出现的新的希望和转机,揭示出一个富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主题。

B.作者选取直线性的心理结构和“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主人公在车上的感受、联想和回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呈流动状态映现,以蒙太奇的效果迭出,使小说结构语义产生了自然流动性。

C.《春之声》在发表时曾引起较大争议,批评者对这种过分侧重于心理活动,并且叙述随意跳跃的方法持怀疑态度,这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相去颇远。

D.意味深远的象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描述,也是这篇小说艺术上的显著特色。 【我的疑问】

请将预习中有疑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1

1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探究案

【探究内容】

1.小说的结尾处,作者用象征的手法描写了破烂的闷罐子车和崭新的火车头,在这里有什么意义呢?

2.《春之声》中火车上的乘客坐在拥挤、脏乱、气味难闻的闷罐子车上,有人抱怨,但也有人充满希望,还有人在学德语,特别是主人公岳之峰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这是为什么呢?

3.火车上的歌曲《春之声》是一个巧合还是必然,那么在这里又有什么含义呢?

【基础检测】

完成课后练习与思考第二题仿写句子。

【知识链接】

2

2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对口)导学案 编号:005

主备人: 辅备人: 审核人:

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

西方

马塞尔·普鲁斯特

(1871-1922),法国作家,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1913-1927)是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作,也是20世纪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文学世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小说以叙述者“我”追忆往事为主线,插入了“我”的所见所闻。按人物思想流动的心理时间来结构作品,着意描写人物意识流程。以人物主观感受代替传统小说中人物命运、矛盾冲突的主导地位。作品突出带有“内审性”特征,被认为是“革新了题材与写作技巧的新型小说”,对后来的现代派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詹姆斯·乔伊斯

(1882-1941),爱尔兰作家,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代表。代表作《尤利西斯》(1922)被认为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性作品”,也是20世纪现代派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小说叙述1904年6月16日广告经纪人布卢姆和他的妻子莫莉、青年艺术家斯蒂芬三人在都柏林的活动情况。这天在文学史上称为“布卢姆日”。小说通过三人一天的经历和各个器官的感受,描绘了都柏林的社会生活全景。

威廉·福克纳

(1897-1962),美国作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喧哗与骚动》(1929),它和《追忆逝水年华》、《尤利西斯》并称为意识流小说的三大杰作。小说采用多角度的叙述手法讲述三兄弟与他们的姐妹凯蒂母女有关的故事,深入人物的潜意识,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和病态心理。 其他的例如《我弥留之际》、《八月之光》、《押沙龙!押沙龙!》都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名著。

弗吉尼亚·伍尔夫

(1882—1941)英国小说家、批评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也是一位著名的意识流作家和意识流小说的奠基者。她在对一些意识流小说家的创作进行总结、借鉴的基础上,丰富、发展了意识流文学的表现手法,并对它进行理论阐发。1919年,伍尔夫发表了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作品通过一个妇女看到墙上一个模糊不清的斑点而引起无限联想的意识流动过程,揭示人内在世界的丰富和易于变化。《达罗卫夫人》(1925)、《到灯塔去》(1927)是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前者表现的是达罗卫夫人在家庭晚会上重见旧日恋人彼德并得知附近一患精神病的男子自杀后二人意识的

3

3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跳跃纷呈;后者大量运用象征主义手法,表达的是作者对超越了功名恩怨的彼岸世界的向往盘,呈现给读者的是人物的深层意识。

伍尔夫小说不注重表现事件、人物之间的关系,而把创作重心放在对人物思想感情流程的再现上,讲究环境和景物描写的印象效果。她的文笔富于音乐性,并运用音乐上的“曲式学”结构作品,给读者以美感。[3]

中国

刘以鬯(1918—)香港作家,亦是当时“南来文人”中留守香港发展文学事业的重要一员。其代

表作《酒徒》常被称作华文文学中“首部意识流长篇小说”。虽然作者对这说法不甚了了,但普遍论者则认为作品中略带虚无的内心描写充分反映了当时香港重金钱而不重文化的虚浮。作者以醉酒之徒的意像,将现实与想像相混合,构筑出一部着重内心意识发展的作品。

王蒙(1931年—)内地作家,是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首倡者与重要的实践者。在1979年

至1980年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王蒙相继发表了《布礼》、《夜的眼》、《风筝飘带》、《蝴蝶》、《春之声》、《海的梦》这一组被称为“集束手榴弹”的六篇中短篇小说,对西方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尝试与创新。“王蒙的这六篇小说连同他以后创作的意识流小说重新开始并加速了已中断多年的意识流文学东方化的过程,使之以全新的面貌与格调出现在古老的东方大地。”

莫言(1955年-)内地作家,是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从1985年开始,他相继

发表了《枯河》《球状闪电》《爆炸》《红高粱》《欢乐》《红蝗》等一系列具有强烈意识流风格的小说,将意识流的技巧运用推向了一个高峰。其中《红高粱》是80年代中国文坛的里程碑之作,小说以时空错乱的顺序,借用意识流的表现方法,叙述了昔日发生在山东某乡村的一曲生命的颂歌。莫言称福克纳为导师,他的意识流技巧也与福克纳相似,多采用蒙太奇手法,例如慢镜头描写、多视角叙事、意象比喻等。[4]

与福克纳一样,莫言也并不是纯粹的意识流作家。他的大部分小说创作仍隶属于现实主义范畴。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学习反思】

我的收获与发现 我的困惑

4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