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课程教学设计报告车清龙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RFID课程教学设计报告车清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

3.7调试电路遇到的问题

1.最初检测阅读器线圈时,波形已能达到预期状况,但一段时间后波形出现变化,与预期状况不符。调节可调电容C9波形仍未正常。

通过对前级电路的测试发现74HC04芯片烧毁,芯片不能正常工作,导致高频载波电路瘫痪,无法产生正常载波信号。

调整方法:更换芯片,在下面的测试中注意及时切断电源,保证芯片正常工作。

2.应答器感应线圈电压达不到预期效果,电压值过小。 查找过程:

①更换7058,将其换为LS7058,电压值仍然偏小; ②调整线圈匝数,电压值略有升高,但仍不满足系统要求; ③切断应答器线圈与稳压电源的连线,电压值仍然偏低;

④将应答器线圈与稳压电源的连线重新焊接好,取下单片机,切断放大器T4与线圈连线,电压值达到预期效果,说明负载中的单片机或放大器出现问题;

⑤焊接好T4与线圈连线,继续测量线圈电压,电压值下降,说明电路中放大器T4出现问题;

调整:将原来的放大器拆下,重新焊接一测试通过的放大器,测试感应电压电压,电压值达到实验要求。单片机正常工作,调制信号也出现了。

3.检波输入信号过小(初步预测出现此种状况的的可能:①检波电路前面的电容或电阻出现了问题。②两线圈耦合度不高。)

4.总结

(1)通过学习,了解到了RFID在通信领域和物流领域的应用意义,同时

,.

也认识到学习RFID技术能为我们以后在通信行业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2)通过课程设计对高频电子线路和通信原理等专业知识进行了复习和巩固,从而对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3)电路焊接好后应认真检查电路,确认没有焊接错误、虚焊、漏焊、短路等问题后,再对电路进行调试,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电路调试的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在调试之前应对实验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有一个全面的地了解,知道每一个工作部件的正常工作情况,这样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调试;

(5)调试的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实际结果同理论结果之间的差异,便于准确地查找到错误点;

(6)当实验结果与理论情况不符实,应一级一级向前检查,直到找到问题所在,同时应学会利用断开负载以及逐部件排除的方法来查找电路问题;

(7)在检查错误时,不能盲目地检查,而要有条理地一步一步地来,同时也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参考资料:《射频识别(RFID)实验教程》 胡长阳、高峰等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信息科学与技术系

,.

课程设计成绩:

,.

项 目 业务考核成绩(70%) 平时成绩(30%) (百分制记分) (百分制记分) 综合总成绩 (百分制记分) 注:教师按学生实际成绩(平时成绩和业务考核成绩)登记并录入教务MIS系统,由系统自动转化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等。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20 年 月 日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