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纲要重点整理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传播学纲要重点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传播定义

一章

传播是人类运用符号将信息进行传递或接受的过程。

1,? 这一定义明确了人类的传播与物理传播和生物传播的区别。物理自然界存在的多种多样的传播形式,人类的传播行为则是一种运用符号进行的活动,是一种有意识的,可以运用符号来准确表达意义的活动。 2,? 传播的内容是信息。一切与人有关的,或是人们感兴趣的自然信息都是传播的内容,同时,传播的重要内容便是社会信息,这又是人类传播区别于其他类传播的重要特征之一。

施拉姆说“传播同社区一词有共同的词根,这绝非偶然,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同样,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传播建立了,改变了,维持了社会关系。

3,? 传播行为既可以是传递行为,也可以是接受行为,所以是双向的共享行为。传播双方通过信息的传递,反馈来形成互为一体的传播模式,建立协调社会关系,这种双向模式是共享模式。 (1)传播可以分为自我传播,人及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网络传播。

传播的类型可以分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生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人内传播:又称内向传播,指人的思维活动。 (一)?? 米德的“主我和客我”理论

最早从传播学角度对人的自我意识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

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是具体体现出来;另一个方面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值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的体现。

米德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就是在这种主我和客我辩证互动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主我是形式(由行为反应表现出来),客我是内容,客我可以促成自我的发生新的变化,而主我发过来也可以改变客我,两者互为

人内传播是一个“主我”、“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社会过程,互动的介质同样是信息,用米德的话来说即“有意义的象征符”。

非语言符号和语言符号的关系:

所有非语言符号都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非语言符号不能表达所有语言符号的信息(特别是较抽象的语言符号,非语言很难表达。)语言符号是一切传播的基础,非语言符号补充语言符号的传播效果。 信息的三个特征:

信息:一切事物、状态变化和特征的表征或反映。

1、 它总是与现实或历史中的事实、现象相关,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

2、 只有处在交流中才具有信息的意义,因而需要被相关的接受者接受,无人承认的信息不实信息 3、 信息的功效与传播的实效成正比,失效的信息不再是信息

讯息:具体的信息

第二章

传播学在20世纪的形成原因

1、 社会背景:a、20世纪大众传播的迅速发展。功能凸显,引起统治阶级、利益群众及社会大众出于自身

利益,研究,关注

b、工业革命带来传播技术的变革,使原有的传播形态变化重组。城市人口的增长意味着传

播成为生活需要。促成传播手段和传播对象的社会性结合

2、学科条件:a、诸多社会门类的形成,为其研究提供了较多的方法论和研究手段 b、20世纪40年代,“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参透其中 中国传播学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1、 研究的巩俐目的过强

2、 研究侧次总体停留在介绍层面 3、 研究的话题长期分散

4、 课堂教学基本停留在大众传播领域

第三章

传播者的五个特征: 1、 人具有经验的独特性 2、 人的精神世界的不可测量性 3、 传播中的人通常会有回应 4、 传播中的人具有反思的能力

5、 人的传播是言说的,可以为事物诉说、命名 “关系的讯息”的种类 1、 社会角色的讯息 2、 伦理的讯息 3、 理解的讯息 人际发展的发展九阶段 1、 初识阶段 2、 测度阶段 3、 升温阶段 4、 鼎盛阶段 5、 分歧阶段 6、 削弱阶段 7、 停滞阶段 8、 回避阶段 9、 破裂阶段

约哈瑞窗口 约瑟夫-鲁夫特和哈林顿-英翰姆

1、 开放区:在自我领域中,自己了解,别人也了解的区域,如身体,体现,职业,一些外语,性格等结论 2、盲区:自己没认识到,而别人感受到的关于自我的一些特征,如一些性格中的缺点,优势 3、无知区:别人不了解,自己知道的东西,如隐私,内心和秘密等

4、封闭区:自己不知道,而别人也不知道的关于自我的信息如一些潜意识的东西,才智,潜力,能量等。 传播能力的三个主题 帕克斯 1、 控制 2、 适应 3、 合作

说话能力的三个标准: 1、准确传递信息 2、使用适当词汇 3、对事物命名 非语言符号涉及的方面

1、表情 2、目光 3、人际空间距离 4、身体接触 5、动作举止 6、外表 7、时间 8空间 9、嗓音

非语言符号在人际传播中的特点:、

1、传播通常是日然流露的,多渠道和持续发出的

2、空间化,立体的,无形中强化着语言符号的功效 3、带有较强的文化规定性 H-库利“镜中我”理论

所谓镜中我:是指一个人的自我观念乃是与其产生互动的其他人对于他的态度的反应。 库利认为,镜中我 由三部分构成: (1)想象自己怎样是现在别人面前。 (2)想象别人对这种呈现作如何的判断。 (3)形成某种自我感觉。

第四章

组织:有一定的追求目标、内部有一定的结构的人的组合 社会组织的三大特点(马克思·韦伯) 成员各安其职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组织构成的五大条件(费孝通)

1、 有一个一定的、经过挑选的人员组成的,互相依赖、彼此合作的集体 2、 有固定的目标

3、 有一个规范性的组织章程 4、 有一个权威的领导集体 5、 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装备 组织传播的三大要素:人 组织 传播

1、 组织的信息传播行为只能由具体的组织成员担当,组织成员作为个体和组织人的双重属性,对组织传播

具有影响

2、 除了以组织名义进行传播活动外,还存在着大量的组织成员的个体互动以及小群体传播活动

3、 组织内的等级决定了组织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传播,从而传播活动会受到话语体系和特有符号的制约 四种以类比为特征的组织传播理论:

1、 以“机器”类比组织 将组织看做机器,以生产为组织运作的中心,忽略了组织主题的需求 2、 以“家庭”类比组织 成员应该像家庭成员一样获得归属 安全 自我实现等方面的满足

3、 以“系统”、“有机体”类比组织 组织不是独立自主的机器,而是必须与周围环境互动以求得生存的

复杂有机体

4、 以“文化”类比组织

组织内传播可分为以下几种传播方式

(1)? 下行传播:即有关组织目标,任务,方针,政策的信息,自下而上得到传达贯彻的过程。 (2)? 上行传播:指的是下级部门向上级部门或部下向上级汇报情况,提出建议,愿望和要求的信息传达活动。

(3)? 横向传播:指的是组织内传播的同级部门或成员之间互通情况,交流信息的活动 组织的文化传播形态:器物性文化 制度性文化 观念性文化 组织环境:组织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内外要素总和 分类:授权型 功能型 规范型 普通型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CIS

将组织文化与理念统一设计,利用整体表达体系传达给组织内部公众与社会公众,使其对组织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以形成良好的组织映像,最终促进组织利益和目标的实现 MI理念识别 BI行为识别 VI视觉识别 形象修复理论 班尼特

在组织形象遭遇危机事件时,有五大战略方法进行形象修复与维护,即否认,规避责任,减少错误行为的范围和程度,亡羊补牢,自责

第五章

大众传播的特点

1、 它是公开的社会性的传播活动

2、 基本传播路径是点向面的传播,信息主要有点单向流动到面,反馈是偶然的、延时的 3、 面对这些点来说,是分散的、不确定的多数(大众) 大众传播的主要社会功能 1、 信息传播 2、 检测环境 3、 社会协调 4、 文化传承 5、 提供娱乐

6、 赋予任何事物知名度 7、 麻醉功能、 拟态环境 李普曼

大众传播营造的信息环境。大众传媒通过对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新加工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一方面向人们提供了新的信息,一方面制约着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

受众在大众传播中享有的权利:传播权 知晓权 传媒接近权 大众传播的研究三个阶段

1、“魔弹论”阶段 主导观点是强效果论,认为大众传媒威力无比,对手中哦那个的影响是单向而不可逆转的

2、“有限效果论”阶段 承认传媒对受众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传媒处于现存社会关系的结构之中,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运行,它对受众的影响必然受到种种社会关系的制约 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a、信源的影响

b、信息组织内容 c、诉诸恐惧

3、“回归强效果论”阶段

a.议程设置理论:(麦库姆斯和肖)传媒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

b.沉默的螺旋理论:(诺依曼)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为了防止因孤立而受到惩罚,个人在表明观点之际,往往观察周围多数人的意见,以此确认自己的归属。当发现自己属于优势意见时,个人更积极地发表观点,反之则会因无形的舆论压力保持沉默。这样,意见的表明和沉默就形成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特点:舆论观和效果观

奏效的条件:①个人不能相互交流私人意见时,理论才成立

②传媒意见和多数受众的观点具有特定的一致,并产生过预期的意识积累,持不同意见的人才能出现沉默的螺旋

c.培养理论:前提在于电视机已经成为家庭的中心成员。接触电视共同消息所产生的效果就是培养作用,或提供同一价值观和思想体系的作用。开辟了了文化分析的研究取消

d.知识沟理论:大众传播导致了人们知识水平的差距。①传播技能差异 ②先赋差异 ③社会关系差异 ④认识差异 ⑤大众传播系统一定意义上就是为社会上层服务的 e.第三人效果

第六章

文学传播与接受的三个双重特性: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