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PPT之word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国古典文献学》PPT之word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1章 :绪 论 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中国古典文献

05文学 06 历史学 07理学 08工学

09 农学 10医学 11 军事学12管理学 *05文学:

0501 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0502 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0503 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 0504 一级学科:艺术学 0501 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05010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学》?

?二、学这课有啥用?

?三、这门课是咋形成的?(经

典著述)

一、什么是《中国古典文献学》? 1.中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 *12大学科门类:

01哲学 02经济学 03法学 04教育学

?050101 文艺学

?2.是一门关于“书”的学问

?编撰:著/编/整理/校勘/注释/翻译

?保存:古籍保护/当代图书保存问题/数字文献的保存问题/图书呈缴制度 ?流通:出版/发行/版权/网络传播

?利用:更复杂!有什么书/迅速找到书/大学问!

二、学这课有啥用?

?1.知道学问的来源:文学史-第一本-第二本-50年代-80年代-21世纪经典;第一本来源。 ?2.知道的书多:考研,科研有用 ?3.想干啥干啥:入行快。 ?高调:

?1、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可靠的文本;

三、这门课是咋形成的?(经典著述)

?1.文献的概念

?文献,现代一般解释的解释为“记录有信息和知识的一切有形载体”。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

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文指典籍,献指贤人。朱熹《论语集注》中解释:“文,典籍也。献,贤也。”

?《辞海》对“文献”下的定义

? “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

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如纸张、胶片、磁带、光盘等)。”——《辞海》1999年版

?2.文献学的概念

?“文献学”的概念最早是由梁启超提出来的。

?1920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第一次提到文献学。(广义的史学,即文献学 )

?3.以“中国文献学”作为一门学问立名,则创始于郑鹤声、郑鹤春兄弟1928年著、1930年初版的《中国文

献学概要》。

?4.以“古典文献”作为学科立名,则始于195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创建古典文献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 ?文献学:是研究文献和文献的产生、发展的历史,文献的性质、特点、种类、鉴别、功能、流传、整理

及其利用的科学。

?简而言之,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和保存文

献资料。

1

?3、“古典文献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内容

?古典文献学的定义: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亦即广义

的校雠学,由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开创,为历代学者不断发展扩充的,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纂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它是文献学的一个分支。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古籍。

?古籍,一般指“五四”运动以前用雕版、活字和手抄的文献,同时包括文书、卷册、碑铭、拓本等。凡是

近代铅印出版物以外的文字材料,均属古籍的范畴。

?古典文献学的内容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认为文献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目录;二、版本;三、校雠

?目录,即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文献出版

和收藏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的工具。目录学即是研究目录的形成和发展,探讨目录工作的一般规律的学问。目录学向来被看成治学之门径和指南,为学中第一要紧事。

?版本,指同一种文献在编辑、传抄、刊刻、传播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形态的文本。版本学即研究各种文

献的版本源流,比较其优劣异同,鉴别其真伪高下的专门之学。学习研究,一般以选择善本为上,引用文献同样必须注意版本。

?校勘,为纠正文献在形成和流传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出现的字句篇章上的错误,使之尽可能恢复或接近

文献原貌。校勘学即研究和总结校勘工作的一般性方法和规律的专门之学。

?辨伪,辨别文献中存在的各种作假情况,伴随伪书而产生,张舜微称:“古代典籍堆积如山,其中真伪参

半。”

? 辑佚,把散佚文献从其他文献中逐一辑出,重新整理的工作。

?标点,古人著书无标点,读书人须断句、标点,此乃阅读古籍所必备之入门学问。

下面,我们简单概述一下现代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发展历程。

?(一)20世纪30年代:现代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初创阶段——第一部文献学著作问世 ?《中国文献学概要》:郑鹤声、郑鹤春/商务印书馆/民国19 ?全书七章:导言/结集/审订/讲习/翻译/编纂/刻印。 ?“结集”指文献的著录、分类及目录工作; ?“审定” 讨论校雠考订工作; ?“讲习” 论述学术流派;

?“翻译” 叙述佛教和西方科学的吸收; ?“编纂”主要指类书与丛书的编集; ?“刻印”,介绍版本学的一些常识。

?(二)20世纪80年代:古典文献学研究的方法论时代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1982 ?吴枫《中国古典文献学》齐鲁书社 1982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罗孟祯《古典文献学》重庆出版社 1989

?王余光《中国历史文献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8 ?杨燕起等《中国历史文献学》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9

?张舜徽 《中国文献学》是中国文献学这门学科成立的标志性著作。

?标志着中国文献学的最后确立。其文献学理论、文献本体、文献整理方法及文献学史四个方面的构成,

对今后文献学的发展起到了规范性的作用。

?此后,文献学著作、教材或多或少受到了《中国文献学》的影响。

?1981年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专业为硕士、博士授予单位。这一文献学博士点,也是全国高校中的第

2

一家。

?(三)20世纪90年代:古典文献学研究的理论创建时代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齐鲁书社 1991年 ?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4 ?孙钦善:《中国文献学史》中华书局1994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

?四编:版本编、目录编、校勘编、典藏编。

?《目录编》和《版本编》是指导大家阅读古籍、从事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对于图书馆学学生来说,《典

藏编》可以作为图书管理学史和图书保管知识来了解;至于《校勘编》,在做集校、疏证等基础工作的时候极具参考价值。

?文献学乃治学之基。不了解文献学知识,不会充分的利用目录和版本,不懂得校勘,想在国学领域有所

造诣,显然是空中楼阁了。这套书对我们从事古代文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古典文献学研究领域里的重要理论著作。

?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

?在《中国文献学新编》之前,古典文献学专著,论述的重点都比较侧重于文献整理方法和步骤,而对文

献学理论未见论述。

?中国文献学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而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如何把这门学科所包含的形体、方法、 历史、

理论诸方面的相关内容熔为一体,进行系统研究,逐步建立文献学的完整体系,这将是当前古典文献学研究亟待解决的一项更加重要的课题。

?本书由形体编、方法编、历史编、理论编四部分构成。这确是一个新的尝试,一个很有价值的创例。

?(四)21世纪初:古典文献学的实用时代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 中华书局 2001

?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杨琳:《古文献及其利用》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郭英德 于雪棠:《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2章 :古籍文献的载体 目 录

第一节 甲骨与金石

第一节 甲骨与金石

甲骨:就是中国古代占卜时用的龟甲和兽骨 。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殷人迷信鬼神,凡事都要占卜,占卜之后把结果记录在龟甲和殷墟出土的甲骨已有15万片左右,4500多个单字。

甲骨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分支学科之一。研究甲骨,对中国古代社会史、科技史和古文字学、语言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简牍 第三节 帛与纸

第四节 缩微胶卷 第五节 电子文献

兽骨上,所以甲骨文又称“卜辞”。

*甲骨文于1899年王懿荣偶然发现,他被称为“甲骨文之父”。

*刘鹗(字铁云)所得,拓印出版名《铁云藏龟》,著录甲骨文第一部著作。

*罗、王、董、郭(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合称“甲骨四大家”,亦称“甲骨四堂”(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字彦堂,郭笔名鼎堂)。“堂堂堂堂,郭董罗王”。

?甲骨文学历程

?1903年,刘鹗《铁云藏龟》:第一部甲骨著录书

? 1904年,孙诒让《契文举例》:第一部甲骨文字考释专书,开释文先河。 ?1914年,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使甲骨卜辞基本可以通读。

?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商先公先王考》及《续考》:确立了商王朝的世系。甲骨文被用于商史研究。

《甲骨文合集》:郭沫若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978~1982年

3

《甲骨文字释林》 :于省吾/中华书局/1979年(吉林大学 ) 后继力量不足,后继乏人!

甲骨文数据库

?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数据库——甲骨文数据库: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制并管理。

?香港汉达古籍数据库检索系统——甲骨文数据库: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古文献数据库中心开发制作。包括甲骨文数

据库、竹简帛书数据库、金文数据库、先秦两汉文献数据库、魏晋南北朝文献数据库以及类书数据库等,可进行全文检索。汉达甲骨文数据库收录《甲骨文合集释文》及《英国所藏甲骨集》等海内外七种主要大型甲骨书籍,共计卜辞53,834片,100万字。

?甲骨文拓片数据库: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制。甲骨文拓片数据库于2004年开始建设,主要处理对象是史语

所傅斯年图书馆所藏甲骨文拓片,可分为考古发掘甲骨拓片,及购藏所得甲骨拓片两类。数据库数据囊括史语所傅斯年图书馆所藏甲骨文拓片、考古学门库房所藏《善斋藏契》拓片及史语所藏甲骨文拓片,总计超过4.5万张。数据库具有图文对照功能,读者除了能够检索甲骨文的基本数据和文字信息,还能将文字信息与拓片影像进行对照。

?“甲骨世界”数据库:中国国家图书馆研制。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甲骨35,651片,占全国甲骨藏量的1/4,是收藏甲骨最多的

机构。“甲骨世界”数据库收录甲骨目录2,964条,影像5,932幅;甲骨拓片目录2,975笔,影像3,177幅。数据库的著录包括出土地点、时期、原骨属性、原骨尺寸、来源、释文情况、著录情况、旧藏编号、卜辞内容类别等,读者可依据著录设置的检索途径进行全文检索,全部甲骨均附拓片。“甲骨世界”数据库还具有工具库链接功能,如 《甲骨文合集》来源表及释文部分、《甲骨文字典》、《金文字典》等,以便读者参考。

?花园庄东地甲骨检索系统: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研制。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为教育部批

准的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为顺应中国文字数字化发展趋势,构筑了规模庞大并富于补缺中文信息化现状特色的中国文字数字资源,主要包括商周金文检索、战国楚文字检索、说文解字检索、花园庄东地甲骨检索、《古文字诂林》电子检索、《金文文献集成》电子检索、常用古文字字形检索等数据库系统。花园庄东地甲骨检索主要提供花园庄东地甲骨文的全文检索,系统所依据材料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版)。 金石

金:主要指殷周青铜器,代表文字是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

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毛公鼎:西周晚期 ,高53.8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7公斤 。铭文的内容说:周宣王即位之初,请叔父

毛公为其治理国家政务。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

石:即刻石,包括石鼓文、碣、摩崖石刻、墓碑。

石鼓文,亦称猎碣或雍邑刻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世称“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10个鼓形的石头上,故

称“石鼓文”。 第二节 简牍

简牍实际是古代几种文献载体的总称。简,指的是竹简、木简;牍,指的是竹牍和木牍。

?单个的竹片叫“简”(或称牒),单个的木片叫版,1 尺长的长方形版叫牍,也叫尺牍。比较狭的版也叫木简。又小又薄的版叫

“札”。将“简”编连而成的整体叫“策”或“编”,将版牍捆在一起的叫函。

?制作竹简要先用火烤去汁液,以防虫蛀。烤制过程称为“杀青”或“汗青”。后来汗青成了史册的代称。

?代表性的简牍: ?汲冢竹书 ?襄阳楚王墓竹简 ?流沙坠简

?居延汉简 ?信阳楚简 ?银雀山汉简 ?睡虎地秦墓竹简

?郭店楚简

?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

据《史记》所载,秦始皇每天批阅简牍文书重达120斤;

东方朔写一篇奏文上呈汉武帝,竟需两名武士抬进宫中。随着文化的繁荣和纺织技术的发展,在竹简东晋末年由于纸的推广使用,简牍逐渐被代替。

木牍流行的同时,出现了另一种文献载体——缣帛。 第三节 帛与纸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