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通用)2015届高考语文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第3章 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一 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人教通用)2015届高考语文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第3章 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一 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

[注]

。客去还留,云树萧萧,河汉悠悠。

注 凉州:即凉州曲。本为唐天宝年间乐曲。

曲子前三句和后三句都在写景,但表达感情有所不同,试作分析。 答:

答案 前三句写良辰美景中作者的喜悦之情,后三句写相逢不久后又要分别的惆怅之情。 赏析 此曲首句写良宵美景中与朋友重逢的喜悦之情,“月满西楼”中的“满”字写出了月光皎洁明亮令人神清气爽,表现了作者在这良宵美景中的喜悦之情。“按锦瑟”与首句“江城歌吹风流”相照应。结尾句写相逢不久又要分别而内心惆怅的游客之思。纵观全曲,以景语起,以景语作结,在欢乐明快中又露出淡淡的伤感,显得含蓄有度。

题型二:把握物中情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方法点拨

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用的抒情方式。要把握诗中“物”中情,最根本的是能抓住所写之物的特点,如形态、色泽、品质、环境等,从而体悟所寄托的感情。在答题时要把握住两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二是“物”中的深层感情。

演练体悟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梅花 蒲宗孟

一阳初起,暖力未胜寒气。堪赏素华长独秀,不并开红抽紫。青帝只应怜洁白,不使雷同众卉。 淡然难比,粉蝶岂知芳蕊。半夜卷帘如乍失,只在银蟾影里。残雪枝头君认取,自有清香旖旎。

词中梅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此词托梅花以言志,表达了作者对梅花孤傲高洁、淡然自守、卓尔不群的品性的追求以及对梅花的赞美喜爱之情。

赏析 此词托梅花以言志,表达了作者对梅花孤傲高洁、淡然自守、卓尔不群的品性的追求以及对梅花的赞美喜爱之情。首句点出了梅花生长的时令和环境,为描写梅花凌寒独自盛开做铺垫。由于梅花素淡、月色皎洁,梅花与月色融为一体,因而初看感觉不到梅花的存在。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栖。

9

请结合下片简要分析末句“画堂双燕栖”所蕴含的情感。 答:

答案 天色渐晚,主人公踏青归来坐在秋千上,感觉到疲乏,欲解衣小憩,抬头看见画堂上立着两只燕子,猛然感到自己的孤单,心生怅惘,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赏析 此词描写少妇因游春有感而忆所思的无可排遣之情。

首句点明时序:芳春过半,踏青游赏,戏罢秋千。由动境而归静境,写其季节天色之气氛、闺阁深居之感受,读来宛如亲历。

次句“风和闻马嘶”五字为一篇之关键,虽用笔闲淡,不扬不厉,而造境传神,常人难及。“闻马嘶”之宝马振鬣长嘶,成为古人游春这一良辰美景之一种不可或缺的意象。时节已近暮春,青梅结子,小虽如豆,已过花时,柳尽舒青,如眉剪黛;而日长气暖,蝴蝶不知从何而至,翩翩于花间草际,好一幅闹春图画。“蝴蝶飞”以一动作点活了暮春之景。

下片“人家帘幕垂”极写静境。而“花露重,草烟低”,正与写静有关:花觉其露重欲滴,草见其烟伏不浮,正是极静之物境心境下。

“秋千”句是写静至精微处,再以动态一为衬染,然亦虚笔,而非实义。出秋千,写戏罢秋千,只觉慵困,解衣小憩,已是归来之后。既归画堂,忽有双燕,亦似春游方罢,相继归来。不说人归,只说燕归,以燕衬人,物人一也,不可分辨。然而燕归来,可知天色近晚,由此一切动态,悉归静境。结以燕归,又遥与开篇马嘶相呼应。于是春景芳情,浑然莫辩。

题型三:把握典中情

方法点拨

古诗常用典故,借典故委婉曲折地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分析典故中的情感,主要了解典故的出处和内容;次要把握作者用典的用意,或伤己,或讽今。答题时也要把握住作者对典中人、事及自己、时事的双层情感态度,同时注意联系作者的身世、经历及所处的时代背景。

演练体悟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

见樱桃花悉已披谢

梅尧臣

去年君到见春迟,今日寻芳是夙期。 只道朱樱才弄蕊,及来幽圃已残枝。

飘英尚有游蜂恋,著子

[注]

唯应谷鸟知。

把酒聊能慰余景,乘欢不厌夕阳时。

注 著子:结子,这里指果实。 简析画线句化用李商隐诗句的用意。

10

答:

答案 作者舍弃了李商隐面对“夕阳”的无奈和伤感,表达了赏景的喜悦之情。 赏析 颔联虚写想象中樱花含苞待放的美丽,反衬园中已是残枝的破败;情感由盼望到失望。颈联实写在落英缤纷中却有蜜蜂飞舞的依恋,进而想象果实满枝、杜鹃知晓的情境;情感由失望而欣喜。颔联以虚衬实,颈联以实映虚,两联虚实相生,抒发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超脱的情趣。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勤政楼 杜 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注 ①勤政楼:唐玄宗开元前期所建,是玄宗处理政务的地方。②承露丝囊:每年一度的千秋节,玄宗都举行盛典,大宴群臣,接受群臣祝寿。“士庶以结丝承露囊更相问遗。”③金铺:宫门上的安装门环的金属底托,多铸成兽形以为装饰。

简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感昔伤今(昔盛今衰的历史兴亡之感)。暗寓了对唐玄宗晚年荒淫享乐而荒废朝政的批评。同时借古讽今,也是对晚唐统治者的讽刺与批评。

赏析 诗的第一句说佳节空在,是总论;第二句说丝囊已无,则是抓住了“承露囊”这个千秋节最有代表性的物品来进一步补衬,使得“名空在”三字具体着实了。

诗的后两句写诗人移情于景,感昔伤今。“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金铺,是大门上的一种装饰物,常常做成兽头或龙头的形状,用以衔门环。用铜或镀金做的叫金铺,用银做的叫银铺。紫苔是苔藓的一种,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这两句诗从表面看,写的是景,是“勤政楼”的实景,但细细体味,就会感到这十四个字,字字都饱蘸了诗人感昔伤今的真实情感,慨叹曾经百戏杂陈的楼前,经过一个世纪的巨大变化,竟变得如此凋零破败。可以想象,当诗人走过这个前朝遗址时,所看到的是杂草丛生、人迹稀少、重门紧闭的一片凄凉景象。诗人不写别的,偏偏从紫苔着笔,这是因为紫苔那无拘无束、随处生长、自得其乐的样子深深地触动了他此时惨淡失意的心情。失意之心对得意之物,自然格外敏感,体味也就更加深刻了。诗人以紫苔见意,又从紫苔说开去,用紫苔的滋长反衬唐朝的衰落,小中见大,词浅意深,令人回味。说紫苔上了金铺,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当年威严可畏的龙头兽首,而今绿锈满身,如同长满了青苔一般,这就进一步烘托了勤政楼被人遗忘而常年冷落的凄凉衰败的景象。这里,“偏称意”三字写得传神,“偏”,说明万物凋零,独有紫苔任情滋蔓,好像是大自然的偏宠,使得紫苔竟那样称心惬意。这笔法可谓婉曲回环,写景入神了。

11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