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1]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1]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知●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识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技●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能 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数思维与抽象思维。 学●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思●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考 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题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解展创新意识。 决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态心。 度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二、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技能

5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第二学段(4~6年级)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4.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数学思考

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4. 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

6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第三学段(7~9年级)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

2.探索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与判定,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和基本的作图技能;探索并理解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投影与视图;探索并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能确定位置。

3.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推断过程,理解抽样方法,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 数学思考

1.通过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2.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

3.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4.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4.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7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1~3年级 一、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参见例1)。

3. 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参见例2)。

4.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3)。 5.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

6. 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7.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参见例4)。 (二)数的运算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参见例5)。

2.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3. 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5. 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6.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会解释估算的过程(参见例6)。 7.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8.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参见例7)。

(三)常见的量

1.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参见例8)。

3.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 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5. 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四)探索规律

探索简单的变化规律(参见例9,例10)。

二、图形与几何

(一)图形的认识

1.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2. 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参见例11)。

3. 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