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下山脱贫对策研究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hj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下山脱贫对策研究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个乡镇作为样本。2001年,其基本情况如表一所列。 表一2001年丽水市37个贫困乡镇基本情况

县名 乡镇 行人均经人均纯政人口济总收收入村(人) 入(元) (元) 个 人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元) 人均受教育情况(比重%) 耕地面积小学以小学 中学 大专以上 (亩) 下 23.21 46.72 29.42 8.02 60.30 31.31 11.92 44.78 42.71 13.58 46.18 35.34 9.13 45.81 44.77 14.20 53.27 31.64 18.44 51.39 29.95 20.11 51.64 27.83 27.04 45.48 27.13 22.49 42.87 34.15 16.52 44.21 39.01 11.58 48.70 38.76 24.79 54.32 20.54 10.79 58.12 30.97 12.25 47.11 39.76 9.62 55.08 34.79 12.71 48.99 37.77 11.70 56.74 30.76 14.04 55.60 29.87 16.79 57.64 25.32 27.46 42.07 29.98 22.36 43.24 34.29 13.53 41.57 44.36 21.61 49.20 28.87 22.91 48.39 28.37 26.93 44.32 28.51 24.97 49.70 24.99 13.44 48.42 37.62 24.18 45.80 29.47 21.48 47.30 30.67 23.03 45.68 30.94 16.74 45.14 38.02 17.00 56.82 26.11 19.01 52.76 28.18 10.76 54.93 33.98 13.91 54.72 30.47 18.54 51.03 29.82 15.64 49.39 34.41 0.64 0.37 0.58 0.40 0.29 0.89 0.22 0.42 0.35 0.53 0.26 0.96 0.35 0.12 0.89 0.52 0.53 0.80 0.49 0.25 0.49 0.11 0.54 0.32 0.33 0.24 0.34 0.51 0.56 0.55 0.34 0.10 0.08 0.05 0.34 0.89 0.61 0.49

莲都区 巨溪乡 14 7130 2144 15 1616 51 5 5 0.52 龙泉市 龙南乡 33 20742 2255 16 1552 49 60 60 1.20 大源镇 38 21900 3175 23 1599 50 42 42 0.29 缙云县 方溪乡 20 4600 1591 11 1511 47 22 22 0.74 七里乡 37 18700 3420 24 1529 48 39 39 0.49 蔡源乡 9 4278 1521 11 1498 47 46 46 0.80 遂昌乡 焦滩乡 11 3401 1970 14 1552 49 55 55 0.74 西畈乡 17 4563 1299 9 1497 47 40 40 0.42 四都乡 11 3593 1850 13 1753 55 92 92 0.55 松阳县 板桥乡 9 4980 1720 12 1412 44 20 20 0.61 大际乡 8 3186 4016 29 1924 60 78 78 1.04 沙湾镇 26 16521 2864 20 2005 63 25 25 0.54 郑坑乡 5 3268 3093 22 1877 59 118 118 0.78 大地乡 13 7189 2862 20 1906 60 66 66 0.64 景宁县 英川乡 25 16592 2322 17 1926 60 32 32 0.43 梧桐乡 11 5786 3954 28 1998 62 42 42 0.72 澄照乡 15 6725 4113 29 2165 68 45 45 0.93 鸬鹚乡 9 6116 2726 19 2080 65 37 37 0.63 万阜乡 10 8565 1533 11 1568 49 14 14 0.53 岭根乡 12 5678 1371 10 1673 52 36 36 0.48 祯旺乡 9 5236 2234 16 1838 57 6 6 0.43 小舟山乡 10 7684 2921 21 1916 60 8 8 0.55 石帆乡 15 8875 3522 25 1873 59 15 15 0.41 舒桥乡 29 14786 2061 15 1485 46 9 9 0.46 青田县 万山乡 6 4124 4384 31 1840 58 5 5 0.35 贵岙乡 22 10127 3691 26 2020 63 24 24 0.57 巨浦乡 15 11854 2047 15 1960 61 20 20 0.34 仁庄镇 38 19916 6916 49 2438 76 62 62 0.52 仁宫乡 14 11335 3194 23 2472 77 48 48 0.30 海溪乡 16 9160 1914 14 1527 48 5 5 0.36 章村乡 27 17355 1915 14 1615 50 11 11 0.42 天坛乡 13 6594 2260 16 1530 48 44 44 0.85 大源乡 8 3828 2298 16 1490 47 11 11 0.69 安溪乡 8 2759 2419 17 1494 47 14 14 0.62 云和县 大湾乡 4 2230 2213 16 1497 47 10 10 0.89 云丰乡 7 3957 3368 24 1567 49 27 27 0.70 沙浦乡 4 2880 4595 33 1547 48 1 1 0.66 合计 578 316213 2899 21 1789 56 33 33 0.56 资料来源:根据各县(市、区)统计资料和人普资料汇总。

5

从上表可知,贫困地区的特征之一是人居分散,受教育水平低。在37个乡镇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的占6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见表二),中学及以下的占99.3%;村均人数仅578人,比全市平均的750人差22个百分点,受教育程度及人居集中要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收入的低下和扶贫任务的艰巨。 2.2 贫困的内部原因分析 2.2.1 自然资源的匮乏

贫困地区的特征之二是自然资源的匮乏,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和增收的空间,也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这种匮乏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贫困地区所处大多山高水冷,土地贫瘠,每亩产量不及平原地区一半。多年来人口的自然增长导致人均拥有生产资料的大幅度减少,许多山村甚至基本没有耕地(如遂昌县龙洋乡埠头洋村仅有一亩水田),主要依靠林业资源为主。在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以及林业初级产品比较效益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要想维持自身的经济发展现状已属不易,更不用说如何赶上发达地区的水平。自然资源匮乏是“靠山吃山”地区贫困的根源之一。

表二:2001年丽水市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比较

贫困地区 全市平均水平 全省平均水平 人均纯收入(元) 1789 2274 4582 人均耕地(亩) 0.56 0.55 0.53 受教育情况(比重%) 小学以下 小学 中学 大专以上 15.64 49.39 34.41 0.49 12.60 41.31 43.64 2.45 10.54 39.04 47.02 3.40 资料来源:根据各县(市、区)统计资料和人普资料汇总。

6

2.2.2 人力资源的素质相对低下

贫困地区的特征之三是人力资源素质相对低下。按照现行的教育体制,各级学校经费由各级行政单位负责,也即通常所说的“乡校乡办,村校村办”。大多贫困地区村级集体经济相当薄弱,(据统计,丽水市37个贫困乡镇中村级人均集体年收入仅为33元),基本为年收入在1万元之以下的“空壳村”,如此微薄的财力,要想维持一种高水平的教育实属“天方夜谭”。加之山民的劳动强度大,适龄儿童早早就开始了帮助父母为生存而努力的劳动,在学习的精力与条件上也远远不如“山”外的儿童,部分贫困家庭甚至难以支付微薄的学杂费而“望校止步”,这些因素的长年沉淀导致了教育、文化素质的普遍低下。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字,丽水市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在千人口中占22.74人,为全省平均数31.96人的71%,而文盲人数则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2%。在37个贫困乡镇中,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占总人数的0.49%,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参见表二),丽水全市各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人数约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0-30%,且近年来有加大外流的趋势。必须指出的是,在如此之少的科技人员中,大部分是教师和卫生技术人员,除之也多数是从事农业技术工作,工程技术人员寥寥可数,这与现代经济发展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相去甚远,也直接制约了其靠自身力量加快脱贫的进程。

文化程度的不高,使得许多贫困山区的劳动力,除了出卖“体

7

力”以及自身熟悉的祖传劳动技能之外,没有更高的劳动素质,这种未经开发的人力资源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必然不会有较高的劳动回报和广阔的就业空间,也制约了其向“山”外转移谋生的能力。

2.2.3 区位条件相对较差

贫困地区的特征之四是区位偏僻,交通、信息等设施落后。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穷”往往和“困”伴生。这里的“困”应该理解为地处偏僻,信息闭塞,因种种原因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活动。贫困地区大多交通不便,而这种不便不仅仅是只要修上路即可解决的,贫困与交通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有投入与回报是否相对应的经济关系。由于贫困地区大多人均耕地较少,人口分布较散,缺少适合人口集聚的较大空间。与平原地区相比,这种人均相对比较匮乏而又分散的资源远远不足以支撑其实现就地发展二三产业的需要,而传统农耕方式比较效益的低下使得外部资源不可能投入。因此,既使修通了路也会因资源的单向流动(外流)而导致“山区”越来越穷,这种现实已被许多地方因通路而导致生态严重破坏,更加深了贫困的事实而证实。

当前,有一条简陋的公路已引不起外部投资者的兴趣,交通便捷,四通八达的公路干线网才能获得外人的青睐。贫困地区要想改变现状的公共成本甚高,而资源共享度很低。政府目前无力(从效益角度也不可能)为分散崇山峻岭中的村村寨寨都修上高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