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学(简答)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城市管理学(简答)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所址选择;送电线路的路径选择。(2)供电设备运行、检修管理。运行管理要加强巡视检查;进行定期计划检修和事故抢修;预防季节性事故和外力破坏事故;加强技术管理。(3)用电营业管理。一是做好用户业务扩充管理工作;二是加强电能质量管理,包括频率质量管理、电压质量管理和供电可靠性管理;三是抓好计划、节约、安全用电; 2、城市供水管理,城市供水管理的内容是:(1)水资源管理。要防止地表水被污染;合理安排取水量。地下水宜饮用,但需平衡来水与灌水,控制地面沉降。(2)供水工程的建设管理,包括取水、净水和配水的工程管理。(3)供水的水质和水压管理。根据具体情况,可分别采取水厂一次加压、管网中途加压或局部地区加压等做法。(4)节约用水管理。一是加强宣传;二是实行计划用水;三是使用节水设备;四是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3、城市供气管理,城市供气管理的内容是:(1)供气规划管理。国外城市的燃气化,大多数经历了从煤制气到油制气,再到以天然气为主的过程。(2)供气工程的建设管理。一方面选择燃气化的途径;另一方面确定供气规模。(3)供气的安全管理。要控制燃气的质量;监督执行燃气器具的标准;提倡安装燃气警报器;

4、城市道路管理,城市道路管理的内容是:(1)对新建或改建道路的质量、进度的监督。(2)对道路的维修和养护。(3)路政管理。包括掘路管理,占用路面管理,以及对人为损坏道路的管理;

5、城市灾害管理,城市灾害管理的内容是:(1)各种防灾设施的建设和维护。(2)防灾报警系统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和管理。(3)防灾物资的储备管理。(4)普及防灾救灾知识。

1、1、现代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计划;2、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3、不断调整和优化城市经济结构;4、有效控制城市生产力发展规模;5、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间接管理;6、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市政公用设施。

2、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1、经济方法,经济方法是指依靠经济组织,运用经济手段,按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来管理经济,以达到预期的经济目标的方法。城市经济管理中的经济方法主要是通过经济杠杆和经济责任制的运用,调整城市经济活动中有关各方面的经济利益,以达到控制、协调经济活动的目的;

2、行政方法,城市经济管理的行政方法是依靠行政组织、运用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的一种方法,它依靠国家政权的权威,采用非经济手段来指导、控制和协调城市经济活动;

3、法律方法,城市经济管理中的法律方法,是指城市政府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来管理经济的方法。

3、简述城市经济管理机构的构成? 1、决策系统。城市政府和市长是城市行政最高层次、最高权威性的决策中心,市政府、市长的决策要倾听部门的意见和经过咨询系统的科学论证,并接受监督系统的监督;2、 执行系统。由

宏观调控机构及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的各局、委、办组成。决策方案的实施,由城市政府宏观调控系统执行;

3、 咨询系统。由政策研究机构、政府情报咨询机构、社会研究机构、社会咨询机构组成。咨询系统是城市政府的参谋和情报系统,是市政府制定决策和实施决策的有力助手; 4、监督系统。由行政监督机构、经济调节监督机构、财政监督机构、法律监督机构、群众监督机构组成。应健全和强化银行、物价、税收、审计、财政等财经监督、调节机构的作用,加强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

4、中国传统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和单一的经营方式; 2、在经济决策结构方面,经济活动的决策权高度集中于政府手中,企业没有多少经营自主权;

3、在经济调节结构方面,主要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管理,市场机制的作用微小;

4、在经济利益结构方面,实行统收统支、统负盈亏,过分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劳动者个人和企业的利益,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 5、在经济组织结构方面,按行政系统和行政区划来组织经济活动。 5、21世纪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1、城市化水平要达到60%左右;2、城市经济实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3、居民生活水平达到富裕水平;4、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实现一体化。

6、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加速城市化进程,使城市化水平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重点是发展小城镇;

2、要在全国建立2~3个现代化国际城市并带动周边地区大中小城市的发展,形成最具活力和经济实力的城市群和城市带,成为三角支撑的国家经济支柱、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中流砥柱、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极;

3、以特大城市、大城市为中心建立和发展区域性的城市带和城市群,并以城市群带构架形成经济区,经济区成为中心城市的经济腹地。同时在每个经济区内要发展一批特大城市,发挥特大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以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4、建立一批生态城市;

5、建立以交通为网络,以城市为结点,以市场为内容的国家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和基本构架,即以主干线、次干线、一般线三个层面的立体交通体系,超(特)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三个层次的城市体系,并以沿海、沿边、沿江三边城市作为通向国际市场的通道,以广大农村为基础,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完整的、强大的国民经济体系。 7、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垄断势力的存在;在垄断的市场上,供给并不由市场决定,垄断企业可以控制产量,进而影响价格,当垄断力量阻碍了竞争时,市场机制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出现市场失灵;

2、外部性;外部性是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予这项活动无关的第三方带来的影响。一般说来,外部性尤其是无法明确

产权的负的外部性,引起市场失灵; 3、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使市场调节无法提供充分的公共物品,导致市场配置资源无效率,引起市场失灵;

4、非对称信息;完全市场的前提之一是完全公开和具备完全流动性的信息,当市场供求双方对于交易的信息掌握程度不对称时,交易行为就成为“非正常”,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政府在这时有必要来保障弱势一方的权益。 8、政府失灵理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根据公共经济学界的研究,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政府的行为动机;2、政府的低效率;3、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 4、政府赤字问题。

11、如何管理预算外资金? 1、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统一管理,把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城市预算外资金管理系统;2、健全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实行财政监督,也要建立预算制度,坚持“正当的保护,违法的取缔”原则;3、预算外资金的收支应纳入城市综合财政信贷计划,统筹安排,实现综合平衡;4、任何单位不得私设私收私支的“小金库”。 12、我国城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什么?1、税收收入,税收是城市政府主要的收入来源;2、利润收入,国有企业税后利润在规定留成后的剩余,也是城市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3、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上级转移支付的城市财政收入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4、政府公债,政府公债一般有两种,一是对外举债,一是对内举债; 5、收费收入,包括公共事业使用收费、土地使用费、管理费、事业费、资金占用费、租赁费,等等;6、基金预算收入和专用基金收入,随着城市相对独立的作用的增强,城市针对特殊的用途,经国家批准,可以通过建立社会基金和专用基金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7、其他来源,改革开放以来,城市金融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市金融机构走向多元化,除了银行机构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也是市政资金的来源之一。特殊情况下,社会集资也是市政资金的来源之一,但由于其比较敏感,只有经中央政府特别授权的城市才可进行。另外,外资的不断进入也使其成为市政资金的来源之一。 13、我国的市政经济支出结构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1、城市经济支出,包括城市国土整治支出、城市公益事业基本建设支出、技术改造支出、对国有工商(市属)企业的援助性投入、市管县体制下对农业的援助性投入等;2、城市维护和建设支出,城市维护和建设支出包括城市公用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的建设与维护支出等;3、科教文卫事业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是指除基本建设支出、技术改造资金、流动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以外的各项文教事业费和科学事业费支出,包括文化、出版、体育、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等共计15项事业费支出; 4、行政管理费用支出,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即城市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费用,包括市政府、人大、政协、公检法、人民团体、直属机关、事业单位的办公费、设备费、业务费、工资、基建开支等;5、社会保障和救济支出,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支出即用于

城市人民生活保障的费用,如社会救济费、公共医疗保健费、残疾人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以及社会灾害补助费,等等;6、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政府转移性支出的一种形式。即通过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一种政府无偿支出,在我国政府的财政统计中财政补贴主要包括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

3、我国城市人口的运动趋势是什么?城市人口运动包括城市人口存量、流量、结构等变化趋势。1、城市人口存量不断增大; 2、城市人口流量不断增大; 3、城市人口结构变化。

5、简述我国城市人口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1、城市户籍制度,户籍管理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政府对其所辖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控制和规划。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是建国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而逐步建立起来的。种户籍制度适应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大规模经济建设对全国人力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的需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这一体制所产生的问题也日益明显,主要表现为经济系统的效率低下及人力资源的潜能不能充分发挥。 2、居民身份证管理,居民身份证制度是为了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一种管理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六个方面:领取;登记;效力和期限;换领和补领;交回、收缴和收回;查验和扣留;

3、城市计划生育管理,计划生育是指为了贯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这一基本国策,宣传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基本政策。

8、简述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 1、行政性组织。这主要是指街道办事处及各政府主管部门在社区中的派出机构;2、企事业组织。这主要是指社区中的各类生产、服务性组织,如工厂、商店、医院、学校以及各种业主管理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等;3、社团性组织。这是指群众性自治组织及专业性社会团体;4、社区成员。从性质上来看,目前社区管理是行政性、社会性与自治性相结合的一种模式,但无论从其本质还是从其发展来看,走向自治才是社区管理的基本方向。社区管理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它的自治,即由社区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生活所在社区的社会事务。 9、经济转型给社区管理带来了哪些新的挑战?

1、“无单位归属人员”日益增多;2、外来人口越来越多;3、随着市政管理体制的权力着力点的下移,许多繁重的市场管理、市容保洁、园林绿化、民政福利、计划生育、社会秩序、道路畅通、居民动迁安置等管理任务逐渐在社区一层展开工作,这给城市社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整合能力的要求。

1、简述描述城市人口特征的指标。 1、城市人口数量,城市人口数量是指城市区域内人口的总数,包括常住人口数量和流动人口数量; 2、城市人口密度,城市人口密度是指城市用地范围内或城市区域内单位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常用人/平方千米或人/公顷等来表示;3、城市人口分布,城市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城市空间的分布状况,它

涉及城市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人口城市规划和增值等要素;4、城市人口性别比例,城市人口性别比例是指城市中人口总数或某个年龄段中男性与女性的人口比例;5、城市人口年龄比例,城市人口年龄比例是指在城市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数量的分布情况,或指各年龄段人口分别占城市人口总人口数的比例;6、城市人口职业结构,城市人口职业结构是指城市劳动人口在各社会部门所占的比例,即各部门的职工或劳动人员占城市在职人口总数的比例。 2、城市人口管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1、树立人口意识,贯彻基本国策;2、正确选择城市人口增长途径; 3、做好人口普查和人口预测工作;4、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5、制定城市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

6、社区主要由哪些要素构成? l、稳定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地域;2、具有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的人群;3、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设施;4、具有本地特征的文化积淀;5、居住人群对居住地的情感沟通和心理认同。

1、传统的封闭式城市发展思路的不足有哪些?

1、未能突破行政区隔的束缚严重限制城市发展;

2未能全面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的相关利益主体;3、强调城市自身发展的影响。

2、为什么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区域协调经验?

1、西方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发达,区域一体化进程早、水平高,区域协调问题由来已久;2、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较为成熟,在如何纠正市场失灵以及进行政府宏观调控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3、西方国家都市集权与地方自治的矛盾更加尖锐与复杂,在如何平衡统一管理与分权管理方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摸索。

4、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什么?

1、形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2、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自愿参与和弹性的方式;3、“政府”与“非政府”两类协调机构逐步融合; 4、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大。

5、区域协调有哪些不同的调控模式? 1、强调控模式,以前苏联及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最为典型;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采用这种模式的以法国、荷兰、希腊及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为代表。这些国家一般拥有较高的中央集权传统,社会主导价值观念提倡集体主义和国家主义,中央政府手中掌握着较强的调控权力,并且大多数地区都成立了大区政府以协调较大范围内城镇群体的发展;区域规划是作为大区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拥有健全的规划机构与机制。 2、弱调控模式,这类国家对区域发展实施调控的力度较弱,一般对规划不作集中统一管理,也不强调区域发展的统一安排,各种规划由区域或城市自行编制。虽然也设有国家级规划管理机构,但其职能主要是制定全国或全区性的立法和分配国家对区域建设的财政补助,以此制订并执行政府的有关政策。3、多元调控模式,对区域发展实行多元调控模式的国家以英国、德国、丹麦、

意大利等国为代表。这些国家的政府更

多的是通过预算、税收、福利、基础设施以及竞争等政策和立法手段,对社会和经济生活进行干预、指导和总体协调,并将其作为区域规划的实质。虽然一般不由中央政府制定统一的区域规划,对地方的发展控制亦多通过采取政策与经济措施来加以影响,但中央政府往往还通过制定、实施一些综合专项规划,在很大程度上来影响着地区的发展,并要求地方的发展规划服从这些全国性的专项规划。

6、区域协调的手段有哪些?1、法律手段,区域协调开展得较好的国家无一不以完备的法律为保障。一些国家大都制定有对区域规划的基本任务、组织、管理进行界定的基本法,作为编制区域规划和综合开发计划的依据,并在实施中制定相关的具体法律、法令以及政策作为保障。2、财政和经济手段,主要是通过政府的投资、经济补贴、基金、诱导资金、减免税收等方式,来保障进行区域协调所需要的资金来源,这些手段往往也以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形式出现。3、行政手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区域协调管理机构的设置,在这方面不同国家的情况有很大差异,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强力健全型、松散组合型和折中型几种类型。(2)行政权力的行使方式,一般是通过审批、发放许可证、签订合同等,鼓励或限制某些地区、某些项目和企业的发展。4、规划手段,通过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规划来协调区域发展中的各种空间和产业问题是十分有效的方法。5、社会手段,主要是采用公众参与和广泛的社会支持,以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参与规划,保证与监督区域规划的实施。

7、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确定规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2、合理进行生产力布局;3、拟定区域人口和城镇居民点体系的发展规划;4、统一规划区域性基础设施;5、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6、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以达到最优的社会效果。

1、如何判断什么是紧急状态?

判断紧急状态与否可以根据以下几个特征:(1)必须是现实的或者是肯定要发生的;(2)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3)阻止了政权机关正常行使权力;(4)影响了人们的依法活动,必须采取特殊的对抗措施才能恢复秩序等。 2、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中决策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决策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决策系统的主要任务是:

1、制订突发事件处理预案,构建预案储备库;

2、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程度、潜在范围和影响进行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预案或紧急处理导则启动危机处理过程;

3、进而导入对事件处理的意志,不断调整细化对事件的判断;

4、从而对事件的处理做出敏捷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的决策;

5、根据决策执行调整或重新制订决策以及总结突发事件运作绩效等内容。 11、如何进行危机的评估?

1、计划与情报部门应及时、积极地对危机事件进行调查和信息收集,确保在较短时间内,将准确的信息传递给危机

应对机构的指挥者;2、根据获取的信息,对危机事件进行评估;3、对危机的起因进行调查,找到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并确定主要危机;4、危机反应计划的制定。

12、危机计划制定过程中的要点是什么?1、在现有的可利用人员水平上,确定危机处理的领导小组,并保证其他非危机处理部门能够正常的运转;2、谨记变化应比计划快。危机事件中,不确定性很高,类似于“做什么”、“如何做”的教条似的计划是不可取的;3、将危机指挥和协调部分写入计划当中。在制定适当的危机反应计划之后,应遵循计划的大原则、大方向,在危机应对机构的统一调度、安排与协调之下,对危机事件进行迅速、果断的处理。 13、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第一原则是迅速地阻绝传染,将可能发生的危机尽可能缩小。其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还要注重对公众的实时传播,即时准确的公示信息是避免猜测、恐慌的最佳方案。

14、城市信誉危机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是什么?城市信誉危机突发事件处理,必须首先注意启动停止策略,即使危机事件和谣言立即打住,不能令其再发展,并着手调查处理危机事件。

其次,保障在突发性事件中,必须也只能有一个权威声音。政府恰恰可以承担这个角色,它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也最终会导致其他小道消息“闭嘴”。作为传播主体的政府与具有最大传播效果的大众传媒这一主流传播渠道的结合,则是政府传达声音的最佳选择。

1、1、如何理解城市环境的内涵?由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组成的城市环境在内涵上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1、人口与环境的关系;2、经济与环境的关系;3、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2、城市环境具有哪些特征?1、复合性,城市环境是一种高度人工化的自然—人工复合环境; 2、人为性,城市环境是以人为主体和中心的环境;3、开放性,城市环境是一个高度开放性的环境系统;4、脆弱性,由于城市环境是高度人工化的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自然调节能力弱,主要靠人工活动进行调节,而人类活动具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且影响城市环境的因素众多,各因素间具有很强的联动性,一个因素的变动会引起其他因素的连锁反应,因此城市环境的结构和功能表现出相当的脆弱性。

3、目前我国的城市环境污染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1、大气污染,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的复合型污染直接破坏了城市大气环境。2、水污染,有机污染仍然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3、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垃圾是城市环境的重要问题。4、噪声污染、光污染、电磁波污染和视觉污染等在城市环境中的破坏作用也不容忽视。

4、城市环境管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1、城市环境的国家标准管理,具体管理内容包括:(1)污染物控制指标管理;(2)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它包括对污染物和污染源两方面的控制管理;(3)城市环境总量结构控制管理2、制定城市环境发展战略;3、城市环境规划管理;4、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5、城市环境规划的程序是什么?1、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目标的确定是编制规划的中心环节;2、掌握城市区域的环境现状、特征、主要环境问题与制约因素,主要是进行调查以及收集整理、监测分析城市环境的基础资料;3、进行人口、资源、环境预测,为了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是一个关键环节; 4、提出控制污染、改善环境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方案,在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时,要着眼于区域背景下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6、环境污染末端治理的局限是什么?1、传统末端治理是问题发生后的被动做法,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污染发生;2、末端治理随着污染物减少而成本越来越高,它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3、由末端治理而形成的环保市场产生虚假的和恶性的经济效益;4、末端治理趋向于加强而不是减弱已有的技术体系,从而牺牲了真正的技术革新;5、末端治理使得企业满足于遵守环境法规而不是去投资开发污染少的生产方式;6、末端治理没有提供全面的看法,而是造成环境与发展以及环境治理内部各领域间的隔阂;7、末端治理阻碍发展中国家直接进入更为现代化的经济方式,加大了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7、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重点是什么?1、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2、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3、广开渠道,解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4、加强政府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 9、城市环境管理的制度有哪些? 1、预防方面的制度,包括环境监测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许可证制度;2、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排污收费赔偿制度、谁污染谁治理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奖励制度;3、监督方面的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对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规定必须运用目标化、定量化、制度化的管理方法,确保责任范围内的环境质量符合要求。4、排污检查制度,环保部门有权对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监督其是否遵守排污许可证的规定。 10、循环经济3R原则的内容是什么?1、减量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一法则是要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2、再利用原则,循环经济第二个有效的方法是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3、资源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三个原则是尽可能多的再生利用或资源化。

11、如何理解循环经济中3R原则的排列顺序?1、3R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2、人们必须认识到再生利用存在的某些限度;3、综合运用3R原则是资源利用的最优方式。 1、如何理解城市化的内涵?城市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 人口向城市的集聚;2、 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变;3、 农业产业向非农产业的转变; 4、 农业景观向城市景观的转变;5、 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2、城市化浪潮的动力系统包括哪些内容?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2、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3、信

息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3、城市化的进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1、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发展速度比较缓慢;2、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处于30%~70%左右,发展速度很快;3、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70%,发展速度大为降低,进入平稳阶段。 4、简述我国现代城市化发展的脉络。1、城市建设健康发展时期(1949~1957),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水平保持协调发展的较好时期;2、城市发展波折时期(1958~1965),这一时期,城市发展出现大起大落; 3、城市发展停滞时期(1966~1978),在这整个期间,城市建设和发展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4、城市发展恢复正常、城市化进程加快时期(1978年以后),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逐渐转入城市,我国城市发展步入一个健康的、快速发展的时期。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城市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1、地域型市的出现; 2、市管县体制的广泛推行;3、小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

6、在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城乡之间出现了哪些新的问题?1、城市和乡村的空间交界地带——城市边缘区中存在的众多经济、社会问题;2、城市中的灰色地带——城中村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3、生活工作在城市中的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7、城市边缘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城乡交错的地域综合性; 2、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复杂性;3、功能的双重性,即表现为对城市的依附性和对农村的带动性;4、发展演变的动态性和不均衡性。

43.城市边缘区管理中现存的问题有哪些?答:(1)发展建设无序,违法用地,违章建设现象普遍存在; (2)基础与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生活环境质量较差;(3)经济收益主要依赖不断升值的土地及物业租赁,利益调控缺乏弹性; (4)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是刑事犯罪的高发区;(5)精神文明建设落后,社会文化层次偏低;(6)流动人口大量聚集,是城市人口管理的“盲区”。 44.城市边缘区管理中现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1)城乡二元管理体制造成的双重标准和管理漏洞是根本原因;(2)管理的理念仍停留在农村层面,导致了问题的复杂化和治理难度加大;(3)改制与后续管理衔接不够,造成改革不彻底或阻力较大;(4)在城市化扩展中对城市边缘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滞后。

45.城市边缘区的管理原则是什么? 答:(1)更新观念,强化大都市整体意识;(2)加快改制步伐,理顺管理体制,尽快消除“二元结构”,转向一体化发展;(3)加强统一规划,建设,严格监督管理,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4)推进小城镇建设,实行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双向城市化改造措施;(5)营造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

46.城中村的成因是什么?答:城中村的产生原因主要有四种:(1)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2)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3)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4)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47.城中村对城市建设管理的负面影响

的各种经济杠杆,影响和调节社会再生有哪些? 答:(1)城市整体环境的产过程,利用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使恶化。与城市紧密相连的灰色区有着与国民经济在生态环境健全的基础上发城市相异的管理体制和生活模式,在与展;4、技术手段,即用现代高科技手城市进行物资、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在破段对城市环境进行管理,改进城市环境坏城市的整体环境。它们在形方面与城管理的手段,提高环境管理的质量;5、市密不可分,在质方面却与城市脱节,教育手段,包括两个层面的教育,一是环境卫生的脏、生活秩序的乱、建筑风环保知识的教育,教育各社会组织和公格的差与城市地区形成鲜明对比,在一众懂得如何进行环境保护;二是环保意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肌理,恶化识的教育,教育社会组织和公众懂得城了城市环境。(2)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市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养成良好远期更新成本的增大。城市灰色区的特的环保习惯。上述几方面的手段应综合殊性和改造对策的缺乏,使城市规划部使用,不能偏废,其中法制手段是根本门往往对其采取妥协的态度,管理被保障,教育手段是长远基础,技术手段动。而农民的“建房占地,独门小院”是优化条件,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是日的思想造成土地的占用率高、利用率常管理的必要条件。 低,更不能通过规划进行功能组合,发

挥土地的级差地租效益,同时,农民的高密度、超容量建设也给远期的更新增加了成本。(3)社会问题的滋生。行政权力的交错和衰减及人口构成的复杂,使灰色区成为社会问题滋生的场所,抢劫盗窃、吸毒、赌博现象的发生率高于普通城区。

2、简述市政府的职权1、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2、领导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改变或者撤销所属各工作部门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下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依照法律的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3、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市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环境和资源保护、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4、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帮助本市内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依照宪法和法律实行区域自治,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建设事业;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5、行政立法权。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报国务院和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报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府以及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制定规章,须经各该级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讨论决定;6、办理上级国家行政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8、简述城市环境管理的手段。1、行政手段,这是以政府的名义,通过研究制定城市环境管理的政策,组织制定城市环境规划以及在自身职能范围内的一系列政策活动对城市环境进行管理;2、法制手段,包括建立和健全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且按照环境法律、法规依法对城市环境进行管理。一是做到有法可依,二是做到依法办事,三是做到违法必究;3、市场手段,指运用价格、成本、利润、税收等与价值有关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